絞蒜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7 18:16:01 1
專利名稱:絞蒜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術領域,確切地說涉及一種用作搗爛大蒜 的器具。
背景技術:
大蒜是日常炒菜或燉湯中必不可少的佐料之一。有了大蒜,會大大增加菜 品的美味程度,因此,切蒜是生活中每天都必須做的事。特別是在一些大型的 餐館內,每日用的大蒜量是非常多的。目前,大多數的餐館都是依靠手工切蒜, 手工切出來的蒜大小不均勻,不夠細,且會使手部染上刺鼻的大蒜味道,經久 不散。還有的是採用棒子在裝有大蒜的器皿中不停的上下搗動,將大蒜搗碎。 這樣搗出來的大蒜顆粒較細,均勻。但是,搗動時,會使大蒜到處亂蹦,散落 一地。發明內容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結構簡單,方便實用的絞蒜 器,採用本實用新型絞出的大蒜顆粒細而均勻,絞蒜時不會使大蒜到處亂蹦, 且不用沾手。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絞蒜器,其特徵在於包括外殼,與外殼配合絞蒜的絞蒜頭和與驅使 絞蒜頭絞動的把手,所述外殼內設有供大蒜進入的進蒜槽,所述絞蒜頭為棒狀, 棒狀絞蒜頭的中上端設有絞葉,所述絞葉在絞蒜頭上環繞成螺紋狀,所述絞蒜 頭的下端為螺旋狀的小齒輪,所述小齒輪與外殼底部的小齒輪嚙合配合,所述 外殼底部開有出蒜口,所述外殼上設有固定絞蒜頭和外殼的擋片。所述把手與絞蒜頭之間的角度為90度。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1、 由於本實用新型採用將大蒜從進蒜槽進入,經絞蒜頭中上端的絞葉粗絞 後,進入外殼底部,經絞蒜頭和外殼底部的小齒輪細絞,絞碎後的蒜泥從出蒜 口漏出。從而使絞出的大蒜顆粒細而且均勻,且不會使大蒜到處亂蹦,不沾手。2、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構思新穎,實用性強。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外殼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絞蒜頭和把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絞蒜器,包括外殼1,與外殼1配合絞蒜的絞蒜頭2和與驅使絞蒜頭2 絞動的把手3,所述外殼1內設有供大蒜進入的進蒜槽4,所述絞蒜頭2為棒狀, 棒狀絞蒜頭2的中上端設有絞葉5,所述絞葉5在絞蒜頭2上環繞成螺紋狀, 所述絞蒜頭2的下端為螺旋狀的小齒輪6,所述小齒輪6與外殼1底部的小齒 輪6嚙合配合,所述外殼1底部開有出蒜口 7,所述外殼1上設有固定絞蒜頭2 和外殼1的擋片8。所述把手3與絞蒜頭2之間的角度為90度。由於本實用新 型採用將大蒜從進蒜槽4進入,經絞蒜頭2中上端的絞葉5粗絞後,進入外殼 1底部,經絞蒜頭2和外殼1底部的小齒輪6細絞,絞碎後的蒜泥從出蒜口 7 漏出。從而使絞出的大蒜顆粒細而且均勻,且不會使大蒜到處亂蹦,不沾手。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構思新穎,實用性強。實施例2本實用新型不限於上述實施例,根據上述實施例的描述,本領域的普通技術 人員還可作出一些顯而易見的改變,但這些改變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 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絞蒜器,其特徵在於包括外殼(1),與外殼(1)配合絞蒜的絞蒜頭(2)和與驅使絞蒜頭(2)絞動的把手(3),所述外殼(1)內設有供大蒜進入的進蒜槽(4),所述絞蒜頭(2)為棒狀,棒狀絞蒜頭(2)的中上端設有絞葉(5),所述絞葉(5)在絞蒜頭(2)上環繞成螺紋狀,所述絞蒜頭(2)的下端為螺旋狀的小齒輪(6),所述小齒輪(6)與外殼(1)底部的小齒輪(6)嚙合配合,所述外殼(1)底部開有出蒜口(7),所述外殼(1)上設有固定絞蒜頭(2)和外殼(1)的擋片(8)。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絞蒜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把手(3)與絞蒜頭 (2)之間的角度為90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絞蒜器,包括外殼,與外殼配合絞蒜的絞蒜頭和與驅使絞蒜頭絞動的把手,所述外殼內設有供大蒜進入的進蒜槽,所述絞蒜頭為棒狀,棒狀絞蒜頭的中上端設有絞葉,所述絞葉在絞蒜頭上環繞成螺紋狀,所述絞蒜頭的下端為螺旋狀的小齒輪,所述小齒輪與外殼底部的小齒輪嚙合配合,所述外殼底部開有出蒜口,所述外殼上設有固定絞蒜頭和外殼的擋片。採用本實用新型絞出的大蒜顆粒細而均勻,絞蒜時不會使大蒜到處亂蹦,且不用沾手。
文檔編號A47J19/00GK201052066SQ200720079648
公開日2008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24日 優先權日2007年5月24日
發明者熊合水 申請人:熊合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