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機化增強型體外反搏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6 06:29:21 1
專利名稱:微機化增強型體外反搏裝置的製作方法
涉及物理療法器械的改進。
在本實用新型作出以前,國外於1973年報導(The Ameriean Tournal of CARDIOLOGY美國心血管雜誌32(10)656-661,1973)的體外反搏裝置是四肢序貫式反搏器,該裝置是以氣囊包裹於四肢,先遠後近地序貫加壓於四肢,裝置採用高壓氣源(1000~1750mmHg),通過控制電磁閥開放時間,注入額定空氣入氣囊,用真空泵回抽,使氣囊排空,因此必須使用龐大的空氣壓縮機和真空泵(佔地24平方尺),以及10套壓力監測裝置,以保證氣囊不產生過高壓力,因而體積大,噪音高(82分貝),造價昂貴,操作繁鎖,不能提供臨床使用。
現國內一般使用的四肢序貫式反搏器摒棄了高壓氣源及真空泵,採用低壓大流量無油膜片泵,泵體佔地2平方呎,噪音降低在62分貝以下,由於管道較粗,充氣時間固定(100毫秒),儲氣罐壓力為270~300mmHg,氣囊壓力穩定在預計水平,無需壓力監測裝置,氣囊輕便,操作簡單,舒張壓提高32%,耳脈舒張波振幅與收縮波振幅(D/S)之比等於1.32±0.19。但從臨床資料提示,要取得良好的反搏效果,促進側支循環建立,必須使舒張壓提升至足夠高度,因此這種反搏裝置舒張壓提高不顯著;且充排氣處理器中的心電模擬濾波器,R波檢出器、R-R積分器均為模擬電路,因此充排氣控制定時精度較差,範率小,沒有自動延時控制功能;裝置體積較大;噪音較高;反搏床是平臥式,病人體位不舒適,臨床療效不理想。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裝置的缺點,使舒張壓提升至足夠高度,將裝置體積縮小,噪音降低,從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解決任務的方法是在四肢氣囊的基礎上,加用臀部氣囊及下腹部氣囊;採用微型單板機、ADC、DAC、計數器、LED構成反搏器的控制系統,控制充排氣序貫處理裝置和監示裝置;反搏床按人體正常生理彎曲設計凹凸面,床頭可升降,床上、下設有消音罩。
本實用新型的微機化增強型體外反搏裝置,是通過心電圖訊號觸發一個機械系統,在心臟舒張期加壓於人體可加壓的部位(四肢、臀部及下腹部),使其中的血液驅返軀幹及頭部,主動脈舒張壓(也是冠狀動脈的灌注壓)因而提高,從而增加冠狀動脈流量,改善心肌供血;在心臟收縮期,加壓部位的壓力迅速解除,血管內壓下降,動脈收縮壓隨之降低,從而使心臟收縮時面臨的阻力(後負荷)減輕,心肌耗氧因而減少。
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優點是①增加下腹部、臀部氣囊;由離心臟的遠端至近端序貫地加壓,氣囊壓力由遠端至近端逐漸遞減,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舒張期反流波,較單用四肢序貫反搏有明顯提高。②應用微型計算機(單板機系統)進行實時控制,使充排氣開始時間能精確跟蹤心電波R-R間期的變化,誤差小於10ms;並能進行數字濾波,減少50周幹擾;自動檢出R波或產生模擬定時信號;能實現信號動態或靜態顯示,並分別用三位數字顯示心率和充排氣開始時間;反搏一小時產生定時報警。③噪音屏蔽良好,反搏時噪音小於58分貝,符合國家醫療設備標準。④反搏床按人體正常生理彎曲設計凹凸面,病人體位舒適,病人可自由取位。⑤用大管道通氣,自動向大氣排空囊內氣體,不用負壓泵。⑥體積小,操作簡便,造價低。
該裝置的具體特徵以附圖給出,並做進一步說明圖1、微機化增強型體外反搏裝置系統框圖。
圖2、反搏床示意圖圖3、臀部氣囊結構示意圖圖4、微機化增強型體外反搏系統電路框圖在圖1所示是以耳脈波放大器(7)心電放大器(8)的心電R波為訊號,通過單板機(1)的自動控制延時電路序貫地觸發配氣箱(2)中的充氣電磁閥(3)V1、V2、V3、V4,使之序貫地開放,讓貯氣缸(4)中的正壓氣體以額定時間通過(3)及其管道,管道穿過反搏床,先後進入相應的四組氣囊(5),B1(小腿氣囊)、B2(大腿氣囊)、B3(臀部氣囊)、B4(上肢氣囊),氣囊每組2個分別放置於左右側肢體及臀部,使氣囊序貫地充氣,由遠端至近端加壓於人體的相應肢體及臀部,壓力逐漸遞減。充氣動作完成後,(1)按操作者調定的排氣時間,即心電圖下一個R波之前的適當時間觸發
(2)中的全部排氣閥(6)V5、V6、V7、V8,使其同時打開,於是加壓於人體的全部氣囊中的氣體向大氣排出,完成排氣動作。待下一個心動周期開始,本裝置又以同樣的次序進行工作。配氣箱中的正壓氣體靠氣泵(9)通過管道供給,該氣泵為低壓高流量無油膜片泵。
圖2、反搏床上消音罩(1)、反搏床下消音罩(2)、管道穿孔(3)連接氣囊圖3、氣囊外有外套(1)由人造革或帆布或皮革等製成,氣囊(2)由橡膠製品製成。
圖4、CPU(1)、EPROM(2)、RAM(3)、CTC(4)、ADC(5)、PIO(6)、LED(7)、計數器(8)、DAC(9)、DAC2(10)、定時報警器(11)。
心電波(12)、耳或指脈波(13)以及預置常數(14)經(5)變為數位訊號後送入(1),(1)由(4)定時並在(2)內存指令控制下對心電波進行數字濾波後,將數位訊號存入(3),並從心電波中檢出QRS波,按式〔1〕和式〔2〕分別求出開始充氣時間和開始排氣時間,然後由(6)的A口送到充排氣序貫處理器(20)和功率放大器(21),推動電磁閥組(22),控制氣囊的充排氣。由(1)計算出的心率及充排氣開始時間送到(7)去顯示。由(1)控制(8)並經(10)產生X軸掃描鋸齒波並送去監示器的X軸偏轉系統(17)、(1)從(3)取出信號經(6)的B口送到(9)變成Y軸模擬偏轉信號,然後驅動監示器的Y軸偏轉系統(18),在功能開關(23)的作用下可進行動態或靜態(凍結)顯示,也可變換掃描速度,反搏一小時定時報警信號由(1)送到(11),然後用閃燈和音響報警。
由(1)送去消隱信號(
),由(6)送去同步信號(
),消隱及同步信號加上X、Y軸偏轉系統、電源、高壓發生器、CRT共同構成監示裝置(19)。
序貫處理裝置(20)是由三級或多級充氣序貫電路和排氣電路組成,相應每級電路都有一個功率放大器(21)。
為了節省內存和提高速度,方程式〔1〕
是由公式T充=0.4TR-R]]>簡化而來(跟蹤誤差小於10ms)。
方程式〔2〕為T排=TR-R-T充-C排。
上述公式中的TR-R表示心電圖R波間期,T充表示R波到充氣開始的時間,C1′和C1″是內置的充氣常數,C充為外置的充氣常數,C排為外置的排氣常數。
臨床資料證明反搏時,由肢體遠端至近端序貫地充氣加壓於肢體及臀部,小腿氣囊內壓力為250~300mmHg,大腿氣囊內壓力為220~270mmHg,臀部氣囊內壓力為160~250mmHg,小腿與大腿,大腿與臀部氣囊序貫時距均為40~60毫秒時,舒張壓可明顯提高D/S(耳脈舒張波振幅/收縮波振幅)=1.9±0.5。冠心病、心絞痛病人反搏後症狀的顯效率增高為90.3%;另外對腦缺血性疾病(如腦梗塞、腦血管意外後遺症等)、視網膜缺血性疾病(栓塞等)、腎缺血及周圍血管病變等都有顯著效果。
權利要求
1.一個體外反搏裝置,它包括一個監示器、耳脈波放大器、心電放大器,一個對充排氣進行定時及序貫的控制裝置,通過管道連接氣泵和配氣箱中的幾組電磁閥,再連接反搏床及四肢氣囊;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在於具有一個下腹部臀部氣囊,通過微型單板機、ADC、DAC、計數器、LED構成反搏器的控制系統及反搏床。
2.根據權利要求
1,其特徵在對心電波、耳脈波以及預置常數經ADC變為數位訊號後送入CPU,CPU由CTC定時,並在EPROM內存指令控制下,對心電波進行數字濾波後,將數位訊號存入RAM,並從心電波中檢出QRS波。
按〔1〕式
和〔2〕式
T排=TR-R-T充-C排
分別求出開始充氣時間和開始排氣時間,然後由PIO送到充排氣序貫電路。
3.根據權利要求
1或2,其特徵在於CPU控制計算器,並經DAC2產生X軸掃描鋸齒波,並送去監示器的X軸偏轉系統,同時由CPU從RAM取出信號,經PIO及DAC送去Y軸摸擬偏轉系統,並由CPU送去消隱信號,PIO送去同步信號。
4.一個體外反搏裝置的下腹部臀部氣囊,其特徵在於根據臀部外形設計一個能緊密包裹臀部的囊套,在其夾層中,左右各有一個氣囊(圖3)。
5.根據權利要求
4,其特徵為每一個氣囊攤平時,面積不小於300平方釐米。
6.根據權利要求
4,其特徵為氣囊內壓為160~250mmHg,比小腿,大腿氣囊內壓低。
7.一個體外反搏裝置的專用反搏床,其特徵為床頭可以升降,床上床下設有消音罩。
8.根據權利要求
7,反搏床可以按人體正常生理彎曲設計凹凸面。
專利摘要
微機化增強型體外反搏裝置。其特徵在於具有一個臀部及下腹部氣囊,通過微型單板機系統控制充排氣序貫處理裝置和監示裝置,使氣囊序貫地充排氣,由遠端至近端壓力遞減加壓於人體相應的肢體及臀部;並具有儲存信號功能、屏膜上能凍結曲線顯示及自動延時控制等優點。裝置體積小,操作簡便,反搏床按人體正常生理彎曲設計凹凸面。床上、下設有消音罩。
文檔編號A61H31/00GK85200905SQ85200905
公開日1985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1985年4月1日
發明者鄭振聲, 伍於添 申請人:中山醫學院, 中山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