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磁灶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6 15:14:3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磁灶裝置,本實用新型尤其涉及對電磁灶裝置的冷卻系統的改進。
背景技術:
電磁感應的電磁灶屬於熱傳導廚具。在現有的電磁灶中,在其灶面下設置感應線圈。當感應線圈通入高頻電流(例如20-100Khz)時在感應線圈上方會產生強烈的高頻磁場。當在感應線圈上放置一個磁性導電體或容器(例如平底鍋)時,與感應線圈耦合的磁場在容器內產生渦流。容器內的渦流會導致容器發熱。
用感應加熱的電磁灶一般包括一個支撐灶面的外殼或櫥櫃。通常,灶面由玻璃或其他非磁性和非導電材料製成。一個或多個感應線圈或元件位於灶面之下。控制電磁灶工作的電子器件(電路)設置在外殼中。電子器件產生供給線圈的高頻電流,這一過程會產生熱量,這些熱量會影響電磁灶的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壽命,因此必須消散掉。
擴散電磁灶產生的熱量的一種方法是用風扇,使空氣在櫥櫃中循環,從而冷卻電子元器件。目前一般是將空氣從靠近尾部的櫥櫃底端吸進,然後從櫥櫃前面的開口排出。這種冷卻方式的問題在於,電磁灶排出的氣流有可能再循環至進氣口,使得進入電磁灶的進氣溫度升高,降低了對電子器件的冷卻能力。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冷卻效果進一步改善的電磁灶裝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種電磁灶裝置,包括:
外殼,其具有一個進氣口和一個排氣口,所述進氣口和所述排氣口界定了一條空氣冷卻循環路徑;
電磁灶感應線圈組件,設置於所述外殼內;
電磁灶電子元件,設置在所述外殼內;
風扇,設置於所述進氣口附近;以及
通風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通風管的第一端連接到所述外殼的進氣口或排氣口上,所述通風管的第二端連接到冷空氣提供處或熱空氣排放處;從而把進入到所述外殼進氣口的空氣與所述外殼排氣口的空氣隔離開。
在上述的電磁灶裝置中,還包括一個櫥櫃,包括上面板、下面板、前壁、後壁和側壁,電磁灶的所述外殼設置於所述櫥柜上面板的開口處。
在上述的電磁灶裝置中,所述通風管的第一端連接到所述櫥櫃的底部區;所述通風管的第二端連接到所述進氣口。
在上述的電磁灶裝置中,在所述櫥櫃的底部區的後壁上開設有通氣口,所述通風管的第一端設置在接近所述通氣口的底部區內。
在上述的電磁灶裝置中,在所述櫥櫃的前壁上設置有開口,所述通風管的第一端連接到該開口,所述通風管的第二端連接到所述排氣口。
在上述的電磁灶裝置中,所述通風管的長度可調節。
在上述的電磁灶裝置中,所述通風管為柔性金屬管。
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通過這樣的結構,使排氣口排出的溫度較高的空氣,不會進入到進氣口中,從而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電磁灶排出的氣流有可能再循環至進氣口,使得進入電磁灶的進氣溫度升高,降低了對電子器件的冷卻能力的問題。因此,本實用新型提升了冷卻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電磁灶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電磁灶裝置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圖1描述本實用新型的電磁灶裝置的一個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電磁灶裝置包括電磁灶10,安裝在標準的廚房櫥櫃16的臺面12上。
電磁灶10包括一個外殼40、感應線圈組件20和電子器件42。
感應線圈組件20的數量可以根據需要而定,一般可以設置一個或多個。每個感應線圈組件20安裝在電磁灶10的灶面22下面。在本實施例中,灶面22為玻璃面。
電子器件42用於向感應線圈組件20提供高頻工作電流,並控制感應線圈組件20的工作。
感應線圈組件20和電子器件42均設置於殼體40內,從圖中可以看出,電子器件42設置於感應線圈組件20的下方。
在電磁灶10的灶面22上,還可以設置控制器件24,控制器24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控制元件,例如電子開關,供用戶操作和調節感應線圈組件20的工作。
櫥櫃16一般由前壁9、後壁15、兩側壁13、上面板11和下面板17組成。在上面板11上開設有開口19,電磁灶10的外殼40通過開口19部分伸入到櫥櫃16內。
外殼40包括一個進氣口44和一個排氣口46,在進氣口44附近設置一個風扇48,使空氣以圖中箭頭A指示的方向穿過外殼。箭頭A指出的空氣路一般稱為空氣冷卻循環路徑8。具體地說,空氣從進氣口44進入殼體40內,通過電子器件42,然後從排氣口46指出。空氣在經過電子器件42時,與電子器件42進行熱交換,帶走電子器件42產生的熱量。
由於進氣口44和排氣口46處於一個櫥櫃16圍成的空間內,為了避免排氣口46排出的氣體再次從進氣口44進入到殼體40內,本實用新型中在櫥櫃16內設置一個通風管50,通風管50的第一端52設置在櫥櫃16的底部區60內。通風管50的第二端54連接到進氣口44上。進氣口44將通過通風管50從底部區60吸入空氣到外殼40內。
為了使通風管50能獲得新空氣,在櫥櫃16的後壁15上,可以開設通氣口62。通過該通氣口62外面或外部的空氣可以進入到櫥櫃16內。通風管50的第一端52設置在接近通氣口62的底部區60內。
在另外一些實施例中,通氣口62也可以設置在櫥櫃16的其它壁板上,例如,下面板17、前壁9、側壁13等,通氣口62的數量也可以不至一個,根據需要可以設置多個。在設置有多個通氣口62的實施例中,通風管50的第一端52的數量也可與之相匹配。
從通風管50第一端52吸入的空氣以箭頭B所指示的方向在通風管50內上升,並從第二端54進入到進氣口44。風扇48的作用是促進空氣吸入或進入通風管50和進氣口44。空氣穿過外殼40內,並越過電子器件42,帶走熱量。然後溫度上升後的空氣通過排氣口46排入櫥櫃16內。通過這樣的結構,排氣口46排出的溫度較高的空氣,不會進入到進氣口44中,從而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電磁灶排出的氣流有可能再循環至進氣口,使得進入電磁灶的進氣溫度升高,降低了對電子器件的冷卻能力的問題。因此,本實用新型提升了外殼40內的冷卻效果。
一般,通風管50可以由硬管或柔性管、管道或軟管制成,較佳地,可以採用耐熱材料,至少能夠承愛電磁灶通常產生的溫度。在一個實施例中,通風管50為一條柔性金屬管。在另一個實施例中,通風管50包含一種熱塑材料、高溫塑料管或陶瓷管。通風管50的尺寸和長度是可調節的,以適應各種高度的電磁灶10。可以固定或調節通風管50的長度以適應不同的高度。還可以設置通風管50在櫥櫃16內,以便從任何合適的位置吸入進入的空氣。例如,安裝要求可能指定從櫥櫃16的側面或後面供給進入的空氣,或從櫥櫃以外的區域供給。使用的通風管50至少部分柔軟和/或彎曲,允許從任何期望的位置吸入進入的空氣。
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電磁灶裝置的另一個實施例。請參見圖2,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實施例的基本結構與圖1的實施例基本相同,主要區別在於,用通風管70代替了圖1實施例中的通風管50。通風管70的第一端72連接到排氣口46上,通風管70的第二端74連接到櫥櫃16前壁9的開口76上。開口76使從殼體40的排氣口46排出的溫度較高的空氣以箭頭C的方向排放到櫥櫃16外的區域78中。進氣口44則從櫥櫃16內吸入溫度較低的空氣到外殼40中。
由於櫥櫃16內的空氣並非來自外殼40的溫度較高的空氣,由進氣口44送入到外殼40內的空氣改善了外殼40內冷卻或散熱效果,比溫度較高的空氣在外殼40內再循環的效果要好。
雖然圖2所示實施例中開口76開設在櫥櫃16的前壁9上,但應當理解,這並非是唯一的設置方式。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可以在櫥櫃16後壁15設置一個開口(未顯示)。通風管70的第二端連接到該設置於後壁15的開口。開口設置的位置只要滿足將排氣口44排的空氣排放到櫥櫃16外即可。因此,開口76還可以在櫥櫃16的一個或多個側壁13或底壁17上,數量也可以是一個或多個。
在本實施例中通常,通風管70與圖1的通風管50類似,包含一個耐熱的柔性管。通風管70的尺寸和長度是可調節的,可以在電磁灶10下面允許各種高度安裝。也可以設置通風管70在櫥櫃16內,以便從任何合適的位置放出排出的空氣。例如,安裝要求可能指定從櫥櫃16的頂部、側面或後面排放排出的空氣,或向櫥櫃以外不直接朝向用戶的區域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