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具防晃動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06 15:41:26 1
專利名稱:輪具防晃動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輪具防晃動結構,特別涉及一種可有效定位輪具內部軸承以防止晃動的創新結構設計。
背景技術:
一般具有輪具10a的用品種類很多,例如行動式的旅行箱、直排輪、工作行動櫃等,都需裝設輪具10a而使其方便位移動作;請參閱
圖1所示現有輪具10a結構的實施例圖,在該輪具10a的二側位置各分別形成有第一、二容置空間11a、12a,該第一、二容置空間11a、12a可裝設第一、二軸承21a、22a,並通過一心軸30a及一定位件31a加以組設於一承載體40a上。
該傳統輪具10a是大量射出成型製造,且該裝設第一、二軸承21a、22a的第一、二容置空間11a、12a的裝填精密度不足,常因其第一、二容置空間11a、12a的軸向深度過大,而造成該第一、二軸承21a、22a在裝填時無法精準對位組入,當該輪具10a在旋動使用時,則會產生軸向震動或晃動,長期下來,該心軸30a則會磨損使該輪具10a在旋動時產生S形晃動現象,而無法使輪具10a旋動時正位旋動。
所以,針對上述現有結構所存在的問題,如何開發一種更理想實用的創新結構,是使用消費者所殷切企盼,也是有關技術人員須努力研發突破的目標及方向。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輪具防晃動結構,針對現有輪具結構所存在的大量射出成型製造,且該裝設第一、二軸承的第一、二容置空間的裝填精密度不足,常因其第一、二容置空間的軸向深度過大,而造成該第一、二軸承在裝填時無法精準對位組入,當該輪具在旋動使用時,則會產生軸向震動或晃動,長期下來,該心軸則會磨損使該輪具在旋動時產生S形晃動現象,而無法使輪具旋動時正位旋動問題加以改良突破。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輪具防晃動結構主要是利用一輪具的二側面中央位置分別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間及第二容置空間,該第一軸承對應組設於前述輪具的第一容置空間中,且該第二軸承對應組設於前述輪具的第二容置空間中,該彈性頂撐件相對容置頂撐於第一軸承及第二軸承之間,使輪具與第一、二軸承得以穩定動作而不易產生晃動,而該心軸依序穿組第一軸承、彈性頂撐件、輪具及第二軸承,並利用一定位件而使前述的各部組件得以相對組構成一體。
採用上述的輪具防晃動結構,可以調整該第一、二軸承的作用位置達到穩定而不易產生晃動的功效,而本實用新型的創新獨特設計對照背景技術而言,可達到品質提高的實用進步性。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所示是現有輪具結構的實施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輪具防晃動結構的組合立體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輪具防晃動結構的分解立體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輪具防晃動結構的分解剖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輪具防晃動結構的組合剖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輪具防晃動結構的第一實施例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輪具防晃動結構的第二實施例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2-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輪具防晃動結構的較佳實施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僅供說明之用,在專利申請上並不受此結構的限制。
首先,如圖2-圖5所示,其包括一輪具10,該輪具10的二側面中央位置分別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間11及第二容置空間12,該前述的第一、二容置空間是利用一穿孔13而相互連通;一第一軸承21,該第一軸承21是對應組設於前述輪具10的第一容置空間11中;一第二軸承22,該第二軸承22是對應組設於前述輪具10的第二容置空間12中;一彈性頂撐件20,相對容置頂撐於第一軸承21及第二軸承22之間,可以使輪具10與第一、二軸承得以穩定動作而不易產生晃動;一承載體40,其形成有一裝設空間41,該裝設空間41恰可容設前述的各部組件,且該承載體40的裝設空間41中的中央預定位置形成有組設部42;一心軸30,依序穿組第一軸承21、彈性頂撐件20、輪具10及第二軸承22,並利用一定位件31而使前述的各組件得以相對組構於前述承載體40的組設部42。
通過上述的結構、組成設計,就本實用新型的使用動作情形說明如下如圖3-圖5所示,先將該心軸30依序穿組過第一軸承21、彈性頂撐件20、輪具10及第二軸承22,並將上述各部組件容置於一承載體40的裝設空間41中,其中,該承載體40的裝設空間41內具有一組設部42,以供該心軸30的一端組入該組設部42,並利用一定位件31使其前述的各部組件組構成一體;而當該輪具10旋動時,該輪具10二側所裝設的第一、二軸承21、22通過中間所容置的彈性頂撐件20,而使該第一、二軸承21、22的二內側作用面得以呈相對頂撐組態,其中該第一軸承21向右側的心軸30頂掣支持,另外該第二軸承22向左側承載體40的組設部42呈頂掣支持,使中間容置的彈性頂撐件20得以呈支撐的作用力使該第一、二軸承21、22穩定正位,通過調整該第一、二軸承21、22的作用位置達到穩定而不易產生晃動的功效。
如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可以應用於行動式的旅行箱上。
如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可以應用於直排輪的輪具10上。
補充說明的是,由於現今具有輪具10結構的用品多種多樣,在此須申明的是,本實用新型將視技術領域或使用者的所需組配各式用品來滿足各種所需。
本實用新型主要是利用一輪具10的二側面中央位置分別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間11及第二容置空間12,該第一軸承21對應組設於前述輪具10的第一容置空間11中,且該第二軸承22對應組設於前述輪具10的第二容置空間12中,該彈性頂撐件20相對容置頂撐於第一軸承21及第二軸承22之間,使輪具10與第一、二軸承21、22得以穩定動作而不易產生晃動,而該心軸30依序穿組第一軸承21、彈性頂撐件20、輪具10及第二軸承22,並通過一定位件31而使前述的各部組件得以相對組構成一體,調整該第一、二軸承21、22的作用位置達到穩定而不易產生晃動的功效,以此改良「背景技術」所述現有輪具結構所存在的輪具10a是大量射出成型製造,且該裝設第一、二軸承21a、22a的第一、二容置空間11a、12a的裝填精密度不足,常因其第一、二容置空間11a、12a的軸向深度過大,而造成該第一、二軸承21a、22a在裝填時無法精準對位組入,當該輪具10a在旋動使用時,則會產生軸向震動或晃動,長期下來,該心軸30a則會磨損使該輪具10a在旋動時產生S形晃動現象,而無法使輪具10a旋動時正位旋動的問題,達到品質提高的實用進步性。
上述實施例所揭示的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說明,且文中雖透過特定的術語進行說明,但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熟悉此項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在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精神與原則後對其進行變更與修改而達到等效目的,而此等變更與修改,皆應涵蓋於權利要求範圍所界定範疇中。
權利要求1.一種輪具防晃動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一輪具,該輪具的二側面中央位置分別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間及第二容置空間,該前述的第一、二容置空間利用一穿孔而相互連通;一第一軸承,該第一軸承對應組設於前述輪具的第一容置空間中;一第二軸承,該第二軸承對應組設於前述輪具的第二容置空間中;一彈性頂撐件,其相對容置頂撐於第一軸承及第二軸承之間,使輪具與第一、二軸承得以穩定動作而不易產生晃動;一承載體,該承載體設置前述各部組件的一側邊,該預定位置設有組設部;一心軸,其依序穿組第一軸承、彈性頂撐件、輪具、一第二軸承及一承載體,並利用一定位件而使前述的各組件得以相對組構成一體的結構。
2.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具防晃動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該承載體可為旅行箱的輪架。
3.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具防晃動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該承載體可為直排輪的輪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輪具防晃動結構,特別涉及一種可有效定位輪具內部軸承以防止晃動的創新結構設計;其利用第一、二軸承對應組設於輪具的第一、二容置空間中,彈性頂撐件相對容置頂撐於第一、二軸承之間,使輪具與第一、二軸承得以穩定動作而不易產生晃動,而該心軸依序穿組第一軸承、彈性頂撐件、輪具及第二軸承,並利用一定位件而使前述的各部組件得以相對組構成一體;採用上述的輪具防晃動結構,可以調整第一、二軸承的作用位置達到穩定而不易產生晃動的功效,而本實用新型的創新獨特設計對照現有技術而言,可達到品質提高的實用進步性。
文檔編號B60B33/00GK2889756SQ200620001258
公開日2007年4月18日 申請日期2006年1月19日 優先權日2006年1月19日
發明者陳首卯 申請人:陳首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