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自動控制水龍頭的製作方法
2023-06-06 11:01:21 1
專利名稱:新型自動控制水龍頭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自動控制開關的水龍頭類。
目前,在我國絕大多數醫院、飯店、實驗室、賓館、車站、碼頭和機場等公共場所,幾乎仍然採用傳統的手動旋鈕水龍頭。然而,在上述單位、部門和場所使用這類水龍頭時,使用者手上所帶的病菌和髒物汙染了水龍頭的旋鈕,待用完水去關水龍頭時,已洗乾淨的手又去接觸旋鈕而受到汙染,而且,這類水龍頭多數都是公用的,這就會造成多個使用者間的交叉傳染,有礙衛生。為了解決手動水龍頭使用的不衛生問題,現有措施是採用一種反射式紅外控制洗手裝置,如申請號為CN88201967.8。該裝置由電磁閥和控制電路兩部分組成(見附
圖1、2),其中閥由電磁鐵芯20,封水體19,封水塞10,線圈4,閥體21,底座9,壓力彈簧2,密封橡膠墊12,手動備用閥18等組成。該閥的工作原理為水從進水口7經孔8流向A腔,封水塞10在壓力彈簧作用下而將出水口14封死,使閥關閉。當要洗手時,由於手伸在出水口14下面,手把紅外線傳感器13中發射的紅外線反射回紅外傳感器13,控制電路啟動電磁鐵,將鐵芯20提起。由於封水塞10與鐵芯是固聯在一起的,故此時封水塞10離開出水錐孔,水便從進水口7經A腔流到出水口14,就能洗手了。當手離開,阻斷了紅外線的位置時,電磁鐵斷電,封水塞10在彈簧2作用下復位,將閥關閉,該控制電路如附圖2所示。此種洗手裝置由於封水塞10和出水錐口的對中精度要求較高,整個裝置的結構仍較複雜,使該裝置的生產和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為了進一步降低上述洗手裝置的加工難度,簡化結構,增加功能和提高工作可靠性,本實用新型旨在研製一種新的自動控制水龍頭,以解決在醫院、賓館、飯店、公共場所、食品加工行業等部門長期使用傳統水龍頭而存在的交叉傳染、不衛生和不方便的問題,同時滿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
本實用新型由閥部分和反射式紅外控制電路兩部分組成。
控制電路部分實施的技術方案,如附圖3所示,由反射式紅外傳感器、檢測電路、控制電路和驅動電路組成,其中反射式紅外傳感器可用CN88201967.8中所述的傳感器。它利用物體對傳感器13輻射的0.76~1.5μm近紅外線反射的有無、強弱來檢測物體的有無,脈衝振蕩電路產生同步脈衝,經紅外輻射驅動電路驅動紅外發射二極體GL輻射出近紅外脈衝。當被檢測物體進入傳感器的作用範圍時,經被測物體反射的紅外線脈衝射入光敏三極體DU和紅外接收電路,通過同步電路輸出負脈衝觸發單穩態電路翻轉並展寬,紅外傳感器即發光並輸出方波信號。此方波信號使繼電器閉合,此時電磁鐵通電,電磁鐵芯20被吸合而下移,把閥打開;當手洗備離開本自動水龍頭時,由於被手反射回紅外傳感器的紅外信號消失,此時電磁鐵斷電,在彈簧34的作用下,閥就自動關閉。
本實用新型閥部分的實施技術方案之一為電磁閥(如附圖4所示)。所說的電磁閥由鐵芯20,錐閥芯35,閥體31,壓力彈簧34,手動按鈕組成,它與附圖3所示的控制電路共同組成自動控制水龍頭。閥芯35的錐度為13,並與閥體31的錐孔相吻合;在錐閥芯35的小端處設有一回水孔36與出水口14相通;在閥芯35的上端處設有密封圈37;底蓋33用螺紋與閥體31聯接,並可調節彈簧34的壓力。在電磁鐵芯的上端設有一個手動按鈕,它由按鈕27,按鈕柱29和按鈕復位彈簧28組成,按鈕27和按鈕29之間靠緊配合聯接。
該電磁閥在平時不用時,由於壓力彈簧34的作用,把閥芯35向上推起與閥體31的錐孔相吻合,從而將出水口封死。當要使用本龍頭洗手時,只需把手伸在出水口下面,手把紅外線傳感器13中發射的紅外線反射回紅外線傳感器13,控制電路啟動電磁鐵,將鐵芯20拉下,此時彈簧34被壓縮,閥芯35在電磁鐵芯20的推動下而下移,使進水口和出水口接通,就能洗手了。當使用者洗好手離開本龍頭時,被手反射回紅外線傳感器13的紅外信號消失,電磁鐵斷電,在彈簧34的作用下,錐閥芯35上移而恢復到不用時的狀態而將水龍頭關閉,同時也把電磁鐵芯20推回到不用時的狀態,為保證閥芯35在閥體31錐孔內的運動靈活準確,在閥芯35的上下兩端設計有兩個導向圓柱,並與相應的圓柱孔配合。為避免電磁鐵芯20與水接觸而鏽蝕影響工作,在閥芯35上端的導向圓柱部份設有一個密封橡膠圈37起密封作用。閥芯35和閥體孔之間採用錐體結構,其錐度為13,使之達到理想的封水效果,閥芯35採用的材料為黃銅,使之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從而提高使用壽命。為使密封橡膠圈37達到很好的密封效果,在閥體31錐孔的上端處設有一個回水孔36與出水口相通,使閥芯35關閉時向上擠壓的水經此回水孔流出,而不會從密封圈37處擠出,去影響電磁鐵的工作。底蓋33採用螺紋與閥體31聯接,維修時,只要擰下底蓋,就能更換彈簧34和閥芯35,底蓋33和閥體31之間設有一密封墊32起密封作用。若遇停電,本水龍頭會自動關閉,此時若需使用,本水龍頭設計有手動按鈕,只需用手按下此按鈕27,按鈕柱29就推動電磁鐵芯20向下移動而開啟本閥,就能洗手了。洗完後,手離開按鈕,在按鈕復位彈簧28的作用下,按鈕恢復到原來位置,本閥又自行關閉。按鈕27和按鈕29之間用緊配合聯接。因此,在停電狀態下,本自動水龍頭可作為手動閥用。在本電磁閥中,封裝在一起的紅外線發射管和接收管13直接安裝在閥體31的出水口處,從而給使用帶來方便。本閥體31上的進水口7設計成管螺紋,可直接與自來水管相連,便於安裝。本電磁閥,電磁鐵線圈4和線圈骨架23安裝在閥體31上,並用外殼30壓緊,外殼30的材料為塑料或薄鋼板成形,並用螺釘固定在閥體31上。電路板3用螺釘39與閥體31相連。閥體31、出水管14和底蓋33的材料為鑄鐵或鋁合金。按鈕、按鈕柱的材料為塑料;線圈骨架和電路板的材料為膠木。
本實用新型閥部分的實施技術方案之二是如附圖5所示的電磁閥,由閥芯35,閥套40,閥體31,堵塞38和出水嘴14組成。與附圖3所示的控制電路組成自動控制水龍頭。閥芯35在水自身壓力作用下而上移,靠閥芯35和閥套40的錐面配合而使閥自動關閉,其錐度為13。當洗手時,手伸在本自動水龍頭下,紅外傳感器13發出信號控制電磁鐵動作,此時電磁鐵芯下移,而將閥芯35壓下,此時閥芯35的底端與閥體31之間仍有一定間隙,此間隙由於有向上作用的水壓力而不會消失,因此,從進水口7流出的水就能通過閥芯35與閥套40之間的間隙而流到出水嘴,此時能洗手或用水了。當洗畢後,手離開本水龍頭,電磁鐵在控制電路控制下而斷電,閥芯35便在水壓作用下又上移而關閉,該電磁閥的其它結構和功能與附圖4所示的電磁閥完全一樣。
本實用新型閥部分的實施技術方案之三是如附圖6所示的電磁閥,其特徵之處在於電磁閥由電磁鐵芯20,齒輪42,圓形齒條41,開有橫孔的閥芯47,復位壓力彈簧43,閥體31,手動按鈕組成,它與圖3所示的控制電路組成自動控制水龍頭。
該電磁閥的閥芯47的錐度為13,並與閥體31的錐孔相吻合。在閥芯47的小端外有一壓力彈簧44,使閥芯47與閥體31緊密相配,彈簧44的壓力可由螺母46調節。閥芯47的大端外固聯一個齒輪42,模數為0.5,與圓形齒條41相嚙合。復位壓力彈簧43用來使齒條41復位,從而使閥芯47處於關閉狀態。該電磁閥中的電磁鐵和手動按鈕與附圖5所示的完全相同。
該電磁閥在平時不用時,由於復位壓力彈簧的作用,使閥芯處於關閉狀態(如附圖6,附圖8所示)。在閥芯47的小端外面設有一壓力彈簧44,使閥芯47與閥體31的錐孔緊密相配,這樣水就不會從閥芯47的大小端處溢出。開有橫孔的閥芯47的錐度為13;當要使用本水龍頭洗手時,只須把手伸在出水嘴14的下面,手把傳感器13中發射的紅外線反射回紅外傳感器13,控制電路啟動電磁鐵,將鐵芯20拉下,鐵芯20推動圓形齒條41下移而帶動齒輪42逆時針轉動90°,正好使開有橫孔的閥芯47處於開啟狀態,此時便有自來水從出水嘴14流出洗手;在洗手過程中,復位壓力彈簧43處於壓縮狀態,其彈力為3kg,電磁鐵的推力為4.5kg;當使用者洗好手離開水龍頭時,被手反射回紅外傳感器13的紅外信號消失,電磁鐵斷電,復位壓力彈簧43復位,使開有橫孔的閥芯47順時針轉動90°,從而使開有橫孔的閥芯47處於關閉狀態,此時圓形齒條41和鐵芯20都回到初始狀態;本電磁閥中的手動按鈕,其結構和功能與閥實施技術方案之一完全相同。
本實用新型中閥的實施技術方案之一、二、三可分別與控制電路實施技術方案組成自動水龍頭,使用兩個這種自動水龍頭,一個用來控制肥皂水或消毒液,一個用來控制清水,並可與自動烘乾機配合使用,可使洗手的全過程(第一次淋上肥皂水搓擦,第二次清水衝洗,第三次自動烘乾)實現不接觸和自動化;本實用新型性能穩定,工作可靠,安裝使用方便,具有多種組合方式,結構合理,製造容易,且能有效地抑制使用傳統水龍頭造成的細菌、汙物、病毒等的交叉傳染,還能節約用水,人走水關,是廣大醫院、賓館、飯店、食品加工行業、機場、碼頭、車站等公共場所洗手的理想衛生設備。
附
圖1為已有技術閥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為固定螺釘,2為壓力彈簧,3為控制電路板,4為電磁鐵線圈,5為橡膠密封圈,6為連接螺釘,7為進水口,8為進水口套,9為底座,10為封水塞,11為封水橡皮,12為封水橡膠墊,13為紅外傳感器,14為出水嘴,15為彈簧卡圈,16為密封橡膠圈,17為手動備用閥旋鈕,18為手動備用閥芯,19為封水體,20為電磁鐵芯,21為閥體,22為殼體,23為線圈骨架,24為壓板,25為備用閥橫孔,26為備用閥出水口。
附圖2為已有技術控制電路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控制電路部分實施的技術方案之一。
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閥部分的實施技術方案之一的電磁閥A-A剖視圖,其中,27為按鈕,28為按鈕復位彈簧,29為按鈕柱,30為外殼,31為閥體,32為密封墊,33為底蓋,34為壓力彈簧,35為錐閥芯,36為回水孔,37為密封橡膠圈,38為堵塞,39為聯接螺釘。
附圖5為本實用新型閥部分的實施技術方案之二的電磁閥A-A剖視圖,其中,40為閥套,其餘結構和編號與閥的實施技術方案之一完全相同。
附圖6為本實用新型閥實施技術方案之三的電磁閥B-B剖視圖,其中,41為圓形齒條,42為齒輪,43為復位壓力彈簧,44為壓力彈簧,45為墊圈,46為螺母,47為開有橫孔的閥芯。
附圖7為實用新型閥實施技術方案之三的電磁閥C-C剖視圖。
附圖8為本實用新型閥實施技術方案之三的電磁閥D-D局部剖視圖,其中,48為進水口接頭,其餘結構與編號和附圖7所示的完全相同。
附圖9為本實用新型閥實施技術方案之一、二的電磁閥俯視圖。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控制水龍頭,由反射式紅外控制電路部分和閥部分組成,其特徵在於反射式紅外控制電路部分由反射式紅外傳感器,繼電器驅動電路組成;閥部分為電磁閥,由閥體、鐵芯、閥芯、壓力彈簧和手動按鈕組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控制水龍頭,其特徵在於閥芯可位於鐵芯下端,錐度為13,並與閥體的錐孔相吻合;閥芯大端下有一壓力彈簧。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控制水龍頭,其特徵在於閥芯可橫向位於閥體上,錐度為13,並與閥體的錐孔相吻合;鐵芯下端有一圓形齒條,模數為0.5的齒輪固定在閥芯大端外,與圓形齒條相嚙合。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控制水龍頭,其特徵在於閥芯大端與進水口直接相通;閥芯與出水嘴間有一堵塞。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控制水龍頭,其特徵在於手動按鈕位於鐵芯上端,由按鈕、按鈕柱和按鈕復位彈簧構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新型自動控制水龍頭,是根據衛生和方便的要求設計的。它由反射式紅外控制電路和電控閥組成,當手伸在本裝置下適當位置時,水自動流出,手離去後,自動關水。使用本裝置,能有效地克服傳統水龍頭在醫院、賓館、飯店、公共場所等地使用中存在的交叉感染問題,從而解決了醫務人員、病人長期以來使用傳統水龍頭的不衛生問題,也解決了一般人洗手不衛生,老年人洗手不方便的問題,故本裝置是理想的洗手衛生設備。
文檔編號F16K31/04GK2055218SQ8920172
公開日1990年3月28日 申請日期1989年2月10日 優先權日1989年2月10日
發明者郭鋼 申請人:郭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