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置式沉澱池的製作方法
2023-06-06 05:51:16 3
專利名稱:一種中置式沉澱池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沉澱池的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用於給水廠常規處理和汙水廠一級處理中混合絮凝沉澱的水處理池。
背景技術:
目前,自來水廠的常規處理和汙水廠一級處理較多採用平流沉澱池、機械攪拌澄清池、斜管沉澱池等傳統池型。其中,平流沉澱池處理常規水質雖然也能達到待濾水要求,且管理方便、耐衝擊負荷,但佔地面積較大,排泥水量較多,對於低溫低濁水處理效果較差;機械攪拌澄清池雖然佔地面積較小,但混合絮凝部分泥渣濃度較難控制,出水水質易受影響;斜管沉澱池沉澱效率雖高,但因機械刮泥的原因,池型大型化發展受限制,並且由於配水的不均勻,使出水水質總體提高困難較大。目前建設用地的土地徵用費用日趨提高,而對出水水質要求也越來越高,上述傳統池型的缺點日漸引起注意。如何高效利用池體平面面積,確保進出水配水均勻,並具有較強的抗衝擊負荷能力,是新池型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中置式沉澱池,它可較好改善目前存在於沉澱處理中的表面負荷率不高、出水不均勻等方面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中置式沉澱池,它主要包括主池體,主池體底部設置的濃縮排泥區,位於主池體上部的配水堰及擋板系統,與該配水堰及擋板系統連通的塑料斜管區和不鏽鋼出水矩形槽,在池體外部設置的汙泥螺杆泵,連接到濃縮排泥區並與外部連通的外進水管,其特徵在於提升攪拌機及該提升攪拌機附屬的不鏽鋼筒體、刮泥機、塑料斜管區和不鏽鋼出水矩形槽均位於主池體內;在主池體外設一混合池,混合攪拌機位於混合池內,內進水管連通主池體內的不鏽鋼筒體和主池體外的混合池,汙泥螺杆泵和外進水管及主池體底部濃縮排泥區相連通,在混合攪拌機下設有加藥管。
其中所述提升攪拌機和汙泥螺杆泵由變頻電機控制;所述刮泥機底部帶有攪拌柵條。
本發明通過緊湊的池體布置和相應的機械設備,實現各部高效處理的功能,高速混合攪拌機確保混凝劑與原水充分混合,設在池體中心帶變頻電機的提升攪拌機和附屬筒體一起實現了原水與池體內部活性汙泥的充分混合,在實際操作中可根據進水流量的變化靈活調節;池體內設多道配水堰和擋板,是池體各部分布水更均勻,更易於礬花的形成,絮凝沉澱區的斜管和出水槽確保出水水質;設於池體下部的慢速濃縮刮泥機使汙泥集中到中心回流或排放,附設的攪拌柵條有助於底部汙泥的濃縮。在池體外部還可設有汙泥濃度計,與汙泥螺杆泵聯合控制,實現汙泥回流和汙泥適時排放。
圖1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平面示意2為沿圖1中的A-A線的剖面3為沿圖1中的B-B線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描述。
根據本發明是一種中置型回流絮凝斜管沉澱池,如圖1所示,該中置式沉澱池主要包括混合池1,主池體2,設置在該混合池1內的混合攪拌機3,設置在主池體2內部的提升攪拌機4,該提升攪拌機4附屬的不鏽鋼筒體5,主池體2底部的濃縮排泥區11內,設置刮泥機6,位於主池體2上部的配水堰及擋板系統10,與該配水堰及擋板系統10連通的塑料斜管區8和不鏽鋼出水矩形槽9,在池體外部設置汙泥螺杆泵7,連接到進入混合池1的外部連通的外進水管12,位於混合攪拌機下部的環形加藥管15,連通混合池1和主池體2內不鏽鋼筒體5底部的內進水管13,連通汙泥螺杆泵7和外進水管12及主池體2下部濃縮排泥區11的汙泥管道14,它區別於現有技術之處在於用於絮凝反應沉澱和汙泥濃縮的主要設備提升攪拌機4及其附屬不鏽鋼筒體5,刮泥機6,塑料斜管區8,不鏽鋼出水矩形槽9均設於主池體2內,並與混合池1及螺杆泵系統7通過汙泥管道14和內進水管13緊密配合,比其它常用沉澱池和澄清池結構更緊湊,布水更均勻。提升攪拌機4和汙泥螺杆泵7由變頻電機控制,可根據實際使用情況靈活調節,比其它常用沉澱池和澄清池更能確保出水水質。使用時,原水經與螺杆泵7的回流汙泥在外進水管12中充分混合後進入混合池1,在環形加藥管15處投加混凝劑和助凝劑後,經混合攪拌機3充分混合後進入主池體2,經提升攪拌機4及其附屬不鏽鋼筒體5提升與池內活性汙泥充分混合,經配水和擋板系統10布配水後,通過斜管區8和出水矩形槽9後出水,池體下部汙泥經刮泥機6推動和濃縮後積於主池體2底部的濃縮排泥區11,由汙泥螺杆泵7回流,多餘汙泥定期排放。其中混合攪拌機3、變頻電機控制提升攪拌機4及其附屬不鏽鋼筒體5、刮泥機6、汙泥螺杆泵7和塑料斜管區8,不鏽鋼出水矩形槽9及配水堰及擋板系統10均屬於現有技術,因此關於它們的具體結構在此不再詳細描述。
權利要求
1.一種中置式沉澱池,它主要主池體(2),主池體(2)底部設置的濃縮排泥區(11),位於主池體(2)上部的配水堰及擋板系統(10),與該配水堰及擋板系統(10)連通的塑料斜管區(8)和不鏽鋼出水矩形槽(9),在池體外部設置的汙泥螺杆泵(7),連接到濃縮排泥區(11)並與外部連通的外進水管(12),其特徵在於提升攪拌機(4)及該提升攪拌機(4)附屬的不鏽鋼筒體(5)、刮泥機(6)、塑料斜管區(8)和不鏽鋼出水矩形槽(9)均位於主池體(2)內;在主池體外設一混合池(1),混合攪拌機(3)位於混合池(1)內,內進水管(13)連通主池體(2)內的不鏽鋼筒體(5)和主池體外的混合池(1),汙泥螺杆泵(7)和外進水管(12)及主池體(2)底部濃縮排泥區(11)相連通,在混合攪拌機(3)下設有加藥管(15)。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置式沉澱池,其特徵在於所述提升攪拌機(4)和汙泥螺杆泵(7)由變頻電機控制。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置式沉澱池,其特徵在於所述刮泥機底部帶有柵條。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中置式沉澱池,其特徵為提升攪拌機及該提升攪拌機附屬的不鏽鋼筒體、刮泥機、塑料斜管區和不鏽鋼出水矩形槽均位於主池體內,混合攪拌機位於主池體外的混合池內,汙泥管道連通汙泥螺杆泵和進水管及主池體下部濃縮排泥區。本發明的各部分通過管路緊密配合,比其它常用沉澱池和澄清池結構更合理,布水更均勻。提升攪拌機和汙泥螺杆泵受變頻電機控制,可根據實際使用情況靈活調節,更能確保出水水質。底部刮泥機不僅可實現汙泥集中,還可實現汙泥濃縮,適宜在給水廠加強常規處理和汙水廠一級處理中使用。
文檔編號B01D21/04GK1669945SQ200510024179
公開日2005年9月21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3日 優先權日2005年3月3日
發明者鄭毓佩, 許嘉炯, 沈裘昌, 雷挺, 肖敏傑, 任永青 申請人: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