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錐孔定深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5 23:02:21 1
專利名稱:一種錐孔定深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錐孔定深裝置。
背景技術:
轉向節是汽車制動器中的一個部件。在經過設計、試製階段後,進入小批量生產階段。在進行制動器裝配及整車裝配過程中,未出現問題。但在進行大批量生產後,轉向節1 6錐孔裝配處開始出現錐孔大端直徑不穩定,超大或超小現象。加工此產品有幾家包括我校工程訓練中心同時在生產供應,雖然各廠家出現的產品不合格件數不一,但幾個廠家都有此問題存在。造成1 :6錐銷裝配時伸出長短不穩定,影響了裝配精度。由此對產品進行理論及現場實際加工分析1)分析圖紙中發現1 :6錐孔部位厚度為24. 5士0. 2mm,此公差影響錐孔大端直徑的大小,如果厚度為極限值5+0. 2讓或對.5-0. 2 mm時,鉸刀進給深度理論不變,則錐孔大端尺寸為D=d士0. 2/6 mm,這是其中一個問題所在;2)加工1 :6錐孔時定深精度低。此工序加工時,設備是臺式鑽床,刀具進給深度刻度控制,刻度每格是1mm。如此大批量生產時定深精度很難保證。在生產中,如果通過普通臺鑽加工錐孔,由於臺鑽控制進給深度的最小刻度為 1mm,且完全通過機加人員的經驗來控制加工的精度,因此在進行加工時,錐孔的加工深度難於控制,從而造成錐孔端面大孔出現超差。如果通過加工中心進行加工,可以解決上述問題,但是成本太高,對於較大批量,加工精度要求不太高的錐孔來說沒有必要。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錐孔定深裝置,既可以降低對機加人員的操作難度,又能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提高加工零件的一致性。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錐孔定深裝置,包括軸承套,軸承套內設有軸承,軸承的下端面與軸承套的內底面壓緊配合;軸承座放置於軸承套中,軸承座的底面與軸承的上端面壓緊配合;軸承套上端內圈設有軸承套擋圈槽,軸承座對應位置也有軸承座擋圈槽,軸承套擋圈槽和軸承座擋圈槽中設有用於將軸承座和軸承進行軸向定位的內卡圈;軸承座中心設有用於穿設鉸刀的光孔,且軸承座上設有鉸刀固定裝置;軸承套的下端設有中空的鉸刀套,鉸刀套安裝在設置的夾具孔內,鉸刀套下端與需加工錐孔的工件位置對應。所述的鉸刀固定裝置包括固定螺釘,通過固定螺釘穿過軸承座上設置的光孔並旋入鉸刀柄上設置的螺紋孔內固定。所述的軸承為推力球軸承。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功能實用,通過在普通臺鑽上設計一錐孔定深裝置,在進行錐孔的批量加工時,既可以降低對機加人員的操作難度,又能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提高加工零件的一致性。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圖1、圖2所示,一種錐孔定深裝置,包括軸承套6,軸承套6內設有軸承 5,軸承5為推力球軸承。軸承5的下端面與軸承套6的內底面壓緊配合;軸承座1放置於軸承套6中,軸承座1的底面與軸承5的上端面壓緊配合;軸承套6上端內圈設有軸承套擋圈槽,軸承座1對應位置也有軸承座擋圈槽,軸承套擋圈槽和軸承座擋圈槽中設有用於將軸承座1和軸承5進行軸向定位的內卡圈4 ;軸承座1中心設有用於穿設鉸刀3的光孔,且軸承座1上設有鉸刀固定螺釘2,固定螺釘2穿過軸承座1上設置的光孔並旋入鉸刀柄上設置的螺紋孔內固定;軸承套6的下端設有中空的鉸刀套7,鉸刀套7安裝在設置的夾具8孔內,鉸刀套7下端與需加工錐孔的工件9位置對應。鉸刀的定位是通過定位螺釘、內卡圈和軸承裝置共同完成,通過定位螺釘穿過軸承座上設置的光孔並旋入鉸刀柄上設置的螺紋孔內定位;通過內卡圈將軸承座和軸承套進行軸向定位;通過軸承裝置使得當加工到鉸刀套與軸承套接觸時使得軸承座隨鉸刀轉動而軸承套靜止不動。具體實施時,將軸承5放置於軸承套6中,軸承5的下端面恥與軸承套6的內底面壓緊;並將軸承座1放置於軸承套6中,使軸承座1的底面與軸承5的上端面fe壓緊;然後將內卡圈4安裝與軸承套6的擋圈槽中,用以將軸承座1和軸承5進行軸向定位。將鉸刀柄從軸承套6的圓孔內穿入至軸承座1的圓柱面的光孔與鉸刀3上的螺紋孔同高度,由定位螺釘2通過軸承座1的圓柱面的光孔旋進鉸刀3上的螺紋孔,將軸承座1和鉸刀3定位防止軸承座1和鉸刀3出現圓周方向的相對運動。其工作原理在加工過程中,軸承座1會隨著鉸刀3 —起轉動。由於定位螺釘2將鉸刀3與軸承座1定位,使鉸刀刀尖到軸承座上端面的距離一定。當鉸刀進給到工件9與鑽套接觸且鑽套與軸承蓋也接觸時,由於軸承座1上端面到鉸刀套下端面的距離確定,因此錐孔部位的深度確定。同時推力球軸承在軸向推力的作用下,軸承座和鉸刀轉速不變,而鉸刀套與軸承套處於靜止狀態,從而可以保護錐孔大端已加工好的表面不被劃傷。這樣在臺鑽上不用操作工控制進給深度和觀察工件表面的劃傷既可以加工出大端直徑基本一致的錐孔。由此可見該定深裝置既保證了工件加工精度又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可大大提高錐孔加工的性價比。
權利要求1.一種錐孔定深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軸承套,軸承套內設有軸承,軸承的下端面與軸承套的內底面壓緊配合;軸承座放置於軸承套中,軸承座的底面與軸承的上端面壓緊配合;軸承套上端內圈設有軸承套擋圈槽,軸承座對應位置也有軸承座擋圈槽,軸承套擋圈槽和軸承座擋圈槽中設有用於將軸承座和軸承進行軸向定位的內卡圈;軸承座中心設有用於穿設鉸刀的光孔,且軸承座上設有鉸刀固定裝置;軸承套的下端設有中空的鉸刀套,鉸刀套安裝在設置的夾具孔內,鉸刀套下端與需加工錐孔的工件位置對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錐孔定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鉸刀固定裝置包括固定螺釘,通過固定螺釘穿過軸承座上設置的光孔並旋入鉸刀柄上設置的螺紋孔內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任一條所述的錐孔定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軸承為推力球軸承。
專利摘要一種錐孔定深裝置,包括軸承套,軸承套內設有軸承,軸承的下端面與軸承套的內底面壓緊配合;軸承座放置於軸承套中,軸承座的底面與軸承的上端面壓緊配合;軸承套上端內圈設有軸承套擋圈槽,軸承座對應位置也有軸承座擋圈槽,軸承套擋圈槽和軸承座擋圈槽中設有用於將軸承座和軸承進行軸向定位的內卡圈;軸承座中心設有用於穿設鉸刀的光孔,且軸承座上設有鉸刀定位裝置;軸承套的下端設有中空的鉸刀套,鉸刀套外側設有夾具部分,鉸刀套下端與需加工錐孔的工件位置對應。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功能實用,既可以降低對機加人員的操作難度,又能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提高加工零件的一致性。
文檔編號B23D75/00GK201950291SQ201120025949
公開日2011年8月3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2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27日
發明者姬清華, 李文星, 梁煒, 連黎明, 陳小靜 申請人:新鄉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