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熱流道可調壓的組合式壓力介子的製作方法
2023-06-06 16:32:16

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流道設計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熱流道可調壓的組合式壓力介子。
背景技術:
業內常出現因為模板加工不到位,或者熱流道系統溫度大部分導出到模板當中,使之熱流道系統漏膠,模板壽命不長等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熱流道可調壓的組合式壓力介子,可以降低熱流道系統溫度損失,減少漏膠風險,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可以有效地提高生產加工精度。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熱流道可調壓的組合式壓力介子,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圍繞著第一部件而設置;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都是金屬材質,第二部件的導熱係數比第一部件的導熱係數要低;並且所述第二部件的上端面比第一部件的上端面要高。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部件包括同一軸芯的上部和下部,上部為上寬下窄的臺階,下部為上窄下寬的臺階。
上述技術方案中,在上部的上表面設置有六邊形凹槽。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二部件為倒圓臺,第二部件的上表面設置有上凹槽,第二部件的下表面設置有下凹槽,上凹槽與下凹槽連通,並且上凹槽的槽底比下凹槽的槽底要寬,以形成用於安裝第一部件。
上述技術方案中,在所述第二部件的上端面等間設置有四個槽道,該槽道的槽底比上凹槽的槽底要高,並且槽道的走向為從第二部件的中心水平朝外,槽道的始端和末端開口。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上凹槽的內壁從上而下逐漸變窄,並且該內壁與第一部件之間留有空隙。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體結構簡單,通過設置兩導熱係數不同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組合成壓力介子,實現在從冷態變化到熱態的過程中,模板先與第二部件接觸,到熱態第二部件形變彎曲下壓,使模板與第一部件接觸,以減少熱流道系統熱量的損失以及後續的漏膠風險。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一部件;2、第二部件;3、上部;4、下部;5、六邊形凹槽;6、上凹槽;7、下凹槽;8、槽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2所示,一種熱流道可調壓的組合式壓力介子,包括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所述第二部件2圍繞著第一部件1而設置;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都是金屬材質,尤其為鋼料,能夠防鏽長期使用,第二部件2的導熱係數比第一部件1的導熱係數要低;並且所述第二部件2的上端面比第一部件1的上端面要高。在從冷態到熱態的環境溫度的轉變下,導熱係數低的第二部件2
其中,所述第一部件1包括同一軸芯的上部3和下部4,上部3為上寬下窄的臺階,下部4為上窄下寬的臺階。
其中,在上部3的上表面設置有六邊形凹槽5。
其中,所述第二部件2為倒圓臺,第二部件2的上表面設置有上凹槽6,第二部件2的下表面設置有下凹槽7,上凹槽6與下凹槽7連通,並且上凹槽6的槽底比下凹槽7的槽底要寬,以形成用於安裝第一部件1的上部3所形成的臺階。
其中,在所述第二部件2的上端面等間設置有四個槽道8,該槽道8的槽底比上凹槽6的槽底要高,並且槽道8的走向為從第二部件2的中心水平朝外,槽道8的始端和末端開口。
其中,所述上凹槽6的內壁從上而下逐漸變窄,並且該內壁與第一部件1之間留有空隙。
以上的實施例只是在於說明而不是限制本實用新型,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範圍所述的方法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於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