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體水套的製作方法
2023-06-06 05:05:16 3
專利名稱:缸體水套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發動機技術領域,具體講是一種缸體水套。
技術背景近幾年來,發動機的可靠性由原來的300小時到目前比較嚴格的800小時,在可靠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影響可靠性最關鍵之一為冷卻系統的設計,即冷卻系統的可靠性和性能是發動機更高耐久標準的基礎保證。一般來說,冷卻系統中缸體水套的設計是一個難點,所有傳統發動機缸體冷卻主要採用上下一體冷卻方式,根據發動機工作時缸體溫度分布特點可知(即上止點〈缸體上部 > 溫度高,下止點〈缸體下部 > 溫度低),缸體上部需要冷卻效果要更好,因此缸體最佳的冷卻方式是缸體上部流量大、水流速度高,缸體下部流量小、水流速度低,這樣可以使冷卻更合理,冷卻效果更好,而目前的缸體水套,其上下部水的流量、流速基本一致,可以說沒有區分,從而導致以下缺陷,缸體上部溫度高、變形大,不利於缸套上下變形基本一致以及活塞與缸套配合間隔均勻,阻礙了冷卻系統的可靠性和性能的進一步提升。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在滿足結構布置前提下,能夠合理分配流向上部和下部的水流,使流入缸體水套上部水流量大,流入缸體水套下部水流量小,從而使得缸體上下流速分配合理、缸體上部傳熱係數更大,進而使缸套上下變形基本一致,活塞與缸套配合間隔更均勻,以達到改善冷卻效果,優化發動機的經濟性的目的的缸體水套。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缸體水套,它包括設於缸體中且圍繞各氣缸孔周邊進行走向的流道以及設於缸體中的流道入口和位於流道入口後方的水流導向面,所述流道入口和水流導向面之間的流道部分中還設有分流柱,分流柱包括上部、中部、下部三部分,分流柱上部壁面與流道上部壁面之間、分流柱中部壁面與流道中部壁面之間以及分流柱下部壁面與流道下部壁面之間均設有間隔,分流柱的上部和中部之間的部分、中部和下部之間的部分均與流道相應壁面相貼或緊配。採用上述結構後,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由於具有分流柱,且位於流道入口和水流導向面之間的流道部分中,而水流導向面具有向上導向水流的作用,再加上分流柱對流道上中下的分流,就會使得流道中上部水流流速高於下部水流流速,單位時間內,流道中上部水流流量將高於下部水流流量,又因為分流柱結構緊湊,方便布置,所以本實用新型具有在滿足結構布置前提下,能夠合理分配流向上部和下部的水流,使流入缸體水套上部水流量大,流入缸體水套下部水流量小,從而使得缸體上下流速分配合理、缸體上部傳熱係數更大,進而使缸套上下變形基本一致,活塞與缸套配合間隔更均勻,以達到改善冷卻效果,優化發動機的經濟性的目的的優點。
[0007]圖I是本實用新型缸體水套所在缸體的俯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缸體水套所在缸體的橫截面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缸體水套的結構示意圖(缸體水套形成的空腔體)。圖4是本實用新型缸體水套的分流柱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圖中箭頭為水流方向)。圖5是本實用新型分流柱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所示,I、缸體,2、氣缸孔,3、流道入口,4、水流導向面,5、分流柱。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缸體水套,它包括設於缸體I中且圍繞各氣缸孔2周邊進行走向的流道以及設於缸體I中的流道入口 3和位於流道入口 3後方的水流導向面4,所述流道入口 3和水流導向面4之間的流道部分中還設有分流柱5,分流柱5包括上部、中部、下部三部分,分流柱5上部壁面與流道上部壁面之間、分流柱5中部壁面與流道中部壁面之間以及分流柱5下部壁面與流道下部壁面之間均設有間隔,分流柱5的上部和中部之間的部分、中部和下部之間的部分均與流道相應壁面相貼或緊配。具體結構如圖I或2或3或4或5所示。所述分流柱5為圓柱體,自上而下共分為五段,分別對應分流柱5的上部、上部和中部之間的部分、中部、中部和下部之間的部分、下部,從圖5中可見,上部、中部、下部三部分的直徑較小,從而可與流道相應壁面之間形成間隔。
權利要求1.一種缸體水套,它包括設於缸體(I)中且圍繞各氣缸孔(2)周邊進行走向的流道以及設於缸體(I)中的流道入口(3)和位於流道入口(3)後方的水流導向面(4),其特徵在於,所述流道入口(3)和水流導向面(4)之間的流道部分中還設有分流柱(5),分流柱(5)包括上部、中部、下部三部分,分流柱(5)上部壁面與流道上部壁面之間、分流柱(5)中部壁面與流道中部壁面之間以及分流柱(5)下部壁面與流道下部壁面之間均設有間隔,分流柱(5)的上部和中部之間的部分、中部和下部之間的部分均與流道相應壁面相貼或緊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能夠合理分配流向上部和下部的水流的缸體水套,它包括設於缸體(1)中且圍繞各氣缸孔(2)周邊進行走向的流道以及設於缸體(1)中的流道入口(3)和位於流道入口(3)後方的水流導向面(4),所述流道入口(3)和水流導向面(4)之間的流道部分中還設有分流柱(5),分流柱(5)包括上部、中部、下部三部分,分流柱(5)上部壁面與流道上部壁面之間、分流柱(5)中部壁面與流道中部壁面之間以及分流柱(5)下部壁面與流道下部壁面之間均設有間隔,分流柱(5)的上部和中部之間的部分、中部和下部之間的部分均與流道相應壁面相貼或緊配。
文檔編號F02F1/16GK202578929SQ20122019839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4日
發明者胡景彥, 洪進 申請人:寧波市鄞州德來特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