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都有哪些陵墓名稱(陝西十大帝王級別的陵墓景區)
2023-06-19 01:04:54 2
前言:陝西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同時他也是我們華夏民族和炎黃子孫的重要發祥地。因為這裡不僅是炎帝故裡還是黃帝的故居。有句話是這麼說我們陝西的這片土地,「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將,陝西的黃土埋皇上!」。我們陝西擁有72個帝王陵、埋葬了73位偉大帝王、前前後後出現過74位帝王!陝西人正是生活在這樣的土地上,所以從小受到了這些帝王文化的教育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陝西最具代表的十大帝王級別的陵墓景區!
1.黃帝陵(軒轅黃帝)
黃帝陵,是軒轅黃帝的陵寢,是《史記》記載的黃帝陵 ,位於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城北橋山。黃帝陵古稱「橋陵」,是歷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黃帝的場所。歷史上最早舉行黃帝祭祀始於秦靈公三年(前422年),秦靈公「作吳陽上畤,專祭黃帝」。自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親率十八萬大軍祭祀黃帝陵以來,橋山一直是歷代王朝舉行國家大祭之地,保存著漢代至今的各類文物 。陵前的「黃帝手植柏」距今五千餘年,相傳為黃帝親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樹。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1961年3月,黃帝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為「古墓葬第一號」 。2006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黃帝陵祭典)活動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8月,黃帝陵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2.秦始皇陵(嬴政)
秦始皇陵,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寢,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千米處的驪山北麓。秦始皇陵建於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徵著帝都鹹陽的皇城和宮城。陵冢位於內城南部,呈覆鬥形,現高51米,底邊周長1700餘米。據史料記載,秦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秦陵四周分布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已探明的有400多個,其中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蹟」中的兵馬俑坑。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現了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財富。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3.乾陵(武則天、李治)
乾陵是陝西關中地區唐十八陵之一,位於陝西省鹹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陵園規模宏大,陵域佔地「周八十裡」(《唐會要》)。陵園有內外兩重城牆,其中內城南北牆各長1450米,東城牆長1583米,西城牆長1438米,總面積接近240萬平方米。乾陵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1961年03月0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茂陵(劉徹)
茂陵位於陝西省鹹陽市興平市東北,東西為橫亙百裡的「五陵原」。西距興平市12千米,東距鹹陽市15千米。其北面遠依九嵕山,南面遙屏終南山。茂陵是漢武帝劉徹的陵寢,是漢代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被稱為「中國的金字塔」。茂陵於建元二年(前139年)至後元二年(前087年)間建成,歷時53年。陪葬墓有李夫人、衛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1961年3月4日,茂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08月,包括茂陵在內的29座漢唐帝陵被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5.昭陵(李世民)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與文德皇后長孫氏的合葬陵墓,位於陝西省鹹陽市禮泉縣煙霞鎮九嵕山的主峰上,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昭陵距西安市70千米,鹹陽市30千米,鹹陽國際機場25千米。從唐貞觀十年(636年)文德皇后長孫氏首葬,到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昭陵建設持續了107年之久,周長60千米,佔地面積200平方千米,共有180餘座陪葬墓,是關中「唐十八陵」,也是中國歷代帝王陵園中規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被譽為「天下名陵」。昭陵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實物見證,是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國君主專制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難得的文物寶庫。
6.陽陵(劉啟)
陽陵又稱漢陽陵,是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后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位於今陝西省鹹陽市渭城區正陽鎮張家灣、後溝村北的鹹陽原上,地跨鹹陽市渭城區、涇陽縣、西安市高陵區三縣區。陽陵始建於漢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至漢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竣工,從漢景帝始修陵到王皇后入葬,陽陵的修建時間長達二十八年。陵園佔地面積20平方千米。1963年4月,陽陵被公布為第一批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陽陵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7.長陵(劉邦)
長陵,長陵位於鹹陽市以東約20千米的窯店鎮三義村北,距西安市中心約30千米。陵址選在鹹陽原的最高點,即秦鹹陽宮的舊址之上,遠望像山峰兀立,氣勢雄偉。南與漢皇宮未央宮隔河相望,北倚九山,涇渭二水橫貫陵區。是漢高祖劉邦與呂后合葬墓。長陵東西並列著兩座陵墓,西為高祖陵,東為呂后陵。陵前曾有清代陝西巡撫畢沅所立的兩通碑石,又因為陵墓附近曾經出土過屬於西漢時代的「長陵東當」、「長陵西當」和「長陵西神」文字瓦當,證實了這裡的陵墓確為長陵。1988年01月13日,長陵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太陵(楊堅)
隋文帝陵原名為太陵,是隋朝開國皇帝文帝楊堅和獨孤皇后的合葬陵墓。滿清時發現並修繕,改為現名「泰陵」。泰陵建於隋仁壽二年(公元602年),是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獨孤皇后的合葬陵墓,位於陝西省鹹陽市楊陵區城西5公裡處三畤原上,即:楊陵區五泉鎮王上村。此處埋葬的是隋代開國皇帝文帝——楊堅,楊陵區因此而得名。楊堅在位23年,公元604年病逝于大寶殿,終年64歲,葬於此地。陵因屬皇家陵園,佔地寬敞,規模宏大。從殘存的陵園基址看,東西長756米,南北寬652米,總面積達49萬餘平方米,四周還保存有闕樓的基址。陵園外有隋文帝廟遺址,是後裔及百姓祭祀的地方。廟宇建築宏偉瑰麗,其佔地面積近15萬平方米。
9.周陵(姬發、姬昌)
周陵是西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王之陵和周太公墓。位於鹹陽市渭城區周陵鎮。1957年被陝西省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鹹陽市渭城區周陵鎮內,距市中心約4公裡。陵園內現遺存有周文、周武陵各一座,木牌坊一座,獻殿兩座、配殿兩座及宋以後歷代皇帝祭祀周陵碑石40餘通。陵園以西2000多株古柏,鬱鬱蔥蔥,蔚為壯觀。 周陵是我國古代西周時期周文王、周武王的陵園,位於鹹陽市東北渭城區周陵鎮周陵中學內,現存有周文王、周武王的陵墓各一座,木牌坊戲樓一座,獻殿一座,配殿一座,歷代帝王祭祀碑石40餘通及姜太公等西周陪陵墓等,是我國御製祭祀碑文最多的陵園,為「鹹陽八景之一」,有「小碑林」之稱。兩個陵保存基本完好,獻殿、木牌樓經過修葺和彩繪。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橋陵(李旦)
橋陵,又名橋冢,是唐睿宗李旦之陵墓,也是唯一一座建於唐開元盛世的帝王陵墓,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城西北15千米的豐山(唐時稱為「橋山」,又稱「蘇愚山」)西南。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唐睿宗李旦在長安駕崩,歸葬橋陵。橋陵略呈長方形,東西長2871米,南北長2836米,總面積852萬平方米。橋陵建成於大唐立國近百年開元盛世,這時國力強盛,社會昇平,在陵墓建築中都有反映:石刻藝術造型力求展現富貴氣象的宏大、壯麗,陵墓建制高大宏偉。唐睿宗橋陵的陵墓建造和石刻藝術是唐代繁盛時期的代表,與乾陵並稱為唐代陵墓石刻藝術之最。1956年,橋陵被公布為陝西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2月,橋陵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總結:山西是地上博物館,陝西是地下博物館!中國十大最具代表的帝王陵墓中陝西就有六個(另外四個是:清東陵、明十三陵、成吉思汗陵、西夏王陵)
#陝西身邊事##旅遊##陝西爆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