蕓薹屬游離小孢子再生植株的培養方法
2023-06-19 06:54:31 2
專利名稱:蕓薹屬游離小孢子再生植株的培養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園藝作物蕓薹屬的游離小孢子再生植株的培養技術的改進,屬 於生物育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植物具有雜種優勢,因此目前的作物育種側重在雜交育種上。這樣一方面 可以利用雜種的生長優勢保證作物品種抗病高產,另一方面由於雜種的複雜遺 傳背景,使其不宜留種使用,從而能保護雜種研製者的利益。在雜交育種中, 所用父母本材料的遺傳背景必須是純合的,經配種後才能得到性狀一致的雜種。 而要得到遺傳背景納合的親本材料,在許多作物中都必須通過人工輔助自交授
粉,經6_10年時間才能達到相對純合,而且每代篩選材料由於雜合性遺傳背 景,選擇的強度不能太高(避免優良隱性性狀丟失),從而造成篩選的群體量大, 選出材料的可靠性及穩定性低,因此這種傳統的雜交育種手段非常費時、費力。 植物的雄性生殖細胞一花粉,由於經減數分裂後只帶有一套系本的染色體,是 單倍性細胞,通過花葯或未成熟花粉(小池子)培養可以獲得單倍體植株,再 通過染色體加倍可成為雙單倍體材料,這樣可以使該植株的遺傳背景達到完全 純合狀態。這樣一方面可以克服餘合狀態時,顯性基因對隱性基因的屏蔽作用, 有利於隱性突變或基因重組性狀的表達,獲得更多的材料類型;另一方面可以 一步獲得純合材料,進而可作為親本材料應用於作物的雜交育種中。通常由小 孢子培養來獲得純合材料僅需2年時間,不僅大大加速了育種進程,使育種效 率也獲得大幅提高,因此國際上對作物的單倍體育種研究非常重視。
發明內容
本發明就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適用於蕓薹屬作物的小孢子再生植株的培養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本發明的培養方法包括以下 步驟1)小孢子培養將小孢子接種於胚狀體誘導培養基中,濃度為 5X 104-5X 105個/mL,轉到25-381\黑暗條件下高溫脅迫處理24-72小時後, 再轉到24-26lC、黑暗條件下誘導胚狀體;
2) 分化培養待魚雷期至子葉期胚狀體形成後,轉到溫度20-30°C、光照 1500-4000LX、光周期12-20hr/d的光照條件下繼續培養4-12天後,將胚狀體 接種於分化培養基中,待胚轉綠後,再將胚轉移到含蔗糖3X的MS無激素固體 培養基上繼續培養;
3) 生根培養待胚長出莖、葉後,將植株轉接入生根培養基中,在24-26 。C、 1500-2500Lux、 14-18小時光照/天條件下進行生根培養,直至游離小孢子 再生植株的幼苗長成。
所述的含蔗糖3%的MS無激素固體培養基中添加激動素、6苄基嘌呤和萘 乙酸三種生長素。
所述的激動素的濃度範圍為0.01-5ppm, 6苄基嘌呤的濃度範圍為 0. 01-5卯m,萘乙酸的濃度範圍為0. 01-5卯m。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 基因型適應性廣,出胚率較高;且由於一個胚代表著一種遺傳基因型, 所以本發明為育種提供了大量的新基因型純系,極大地豐富了蕓薹屬的育種資 源;
2. 可將常規育種中純合材料的獲取時間由8—10年降低為12年,且遺傳 背景完全納合;可加快育種步伐,大大的縮短育種時間,應用前景廣闊。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述實施例中所用方法如無特別說明均為常規方法,所有培養基均用蒸餾 水配製。實施例1
1) 游離小孢子培養
將小孢子接種於胚狀體誘導培養基中,濃度為5X 104-5X 105個/mL,轉到 33"、黑暗條件下高溫脅迫處理48小時後,再轉到251C、黑暗條件下誘導胚狀 體;
2) 分化培養
待魚雷期至子葉期胚狀體形成後,轉到溫度241C、光照2200LuX、光周期 15hr/d的光照條件下繼續培養4-12天後,將胚狀體接種於分化培養基中,待胚 轉綠後,再將胚轉移到含蔗糖3%的MS無激素固體培養基上繼續培養;
3) 生根培養
長出莖、葉後,將植株轉接入生根培養基中,在251C、 2000Lux、 16小時 光照/天條件下進行生根培養,直至游離小孢子再生植株的幼苗長成。
所述的含蔗糖3%的MS無激素固體培養基中添加激動素、6苄基嘌呤和萘 乙酸三種生長素。
上述的激動素濃度優選為0. 2卯m, 6苄基嘌呤的濃度優選為0. 15ppm,萘乙 酸的濃度優選為0. 2ppm。
權利要求
1、蕓薹屬游離小孢子再生植株的培養方法,其特徵在於培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小孢子培養將小孢子接種於胚狀體誘導培養基中,濃度為5×104-5×105個/mL,轉到25-38℃、黑暗條件下高溫脅迫處理24-72小時後,再轉到24-26℃、黑暗條件下誘導胚狀體;2)分化培養待魚雷期至子葉期胚狀體形成後,轉到溫度20-30℃、光照1500-4000LuX、光周期12-20hr/d的光照條件下繼續培養4-12天後,將胚狀體接種於分化培養基中,待胚轉綠後,再將胚轉移到含蔗糖3%的MS無激素固體培養基上繼續培養;3)生根培養待胚長出莖、葉後,將植株轉接入生根培養基中,在24-26℃、1500-2500Lux、14-18小時光照/天條件下進行生根培養,直至游離小孢子再生植株的幼苗長成。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蕓薹屬游離小孢子再生植株的培養方法,其特徵 在於所述的含蔗糖3%的MS無激素固體培養基中添加激動素、6苄基嘌呤和萘 乙酸三種生長素。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蕓薹屬游離小孢子再生植株的培養方法,其 特徵在於所述的激動素的濃度範圍為0.01-5ppm, 6苄基嘌呤的濃度範圍為 0. 01-5卯m,萘乙酸的濃度範圍為0. 01-5ppm。
全文摘要
蕓薹屬游離小孢子再生植株的培養方法涉及園藝作物蕓薹屬的游離小孢子再生植株的培養技術的改進,屬於生物育種技術領域。本發明就是提供適用於蕓薹屬作物的小孢子再生植株的培養方法。本發明的培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小孢子培養;2)分化培養;3)生根培養。本發明為育種提供了大量的新基因型純系,極大地豐富了蕓薹屬的育種資源,且加快了育種步伐,大大的縮短育種時間,應用前景廣闊。
文檔編號A01H4/00GK101433183SQ20071015810
公開日2009年5月20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15日
發明者劉祥軍 申請人:劉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