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光刻膠剝落的方法與流程
2023-06-19 06:59:47

本發明涉及集成電路製造領域,特別是涉及半導體器件離子注入後、刻蝕前的處理工藝,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防止光刻膠剝落的方法。
背景技術:
光刻膠,又稱光致抗蝕劑,是由感光樹脂、增感劑和溶劑三種主要成分組成的對光敏感的混合液體。感光樹脂經光照後,在曝光區能很快地發生光固化反應,使得這種材料的物理性能,特別是溶解性、親合性等發生明顯變化。經適當的溶劑處理,溶去可溶性部分,就可以得到所需圖像。
在半導體製造工藝過程中,通常採用光刻膠作為掩體來完成部分離子注入。離子注入通常會對襯底會有一定的損傷,在小線寬工藝中有可能會在後續工藝中造成膠剝落,影響刻蝕工藝。
為了避免光刻膠剝落,影響刻蝕工藝,目前主要採用離子注入(IMP)後加UVC(短波紫外線)固化的方式,使光刻膠進一步與襯底緊固。但是這種方法在光刻膠緊固的同時,會由於反應造成膠體緊縮,產生應力,使得光刻膠與襯底剝離,在進一步的刻蝕工藝中產生脫落,參見圖1所示。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防止光刻膠剝落的方法,它可以防止刻蝕的時候光刻膠與襯底剝離,從而獲得良好的刻蝕圖形。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防止光刻膠剝落的方法,用於離子注入工藝之後,刻蝕工藝之前,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對矽基板表面進行處理,將沒有覆蓋光刻膠的矽基板表面變成親水性;
2)用水處理矽基板表面,使沒有覆蓋光刻膠的矽基板吸水膨脹;
3)對光刻膠進行固化處理。
所述矽基板為帶有氧化膜的矽基板。
步驟1),採用等離子體刻蝕處理矽基板表面。所述等離子體可以採用ASH等離子體,較佳處理條件為:溫度200~300℃,壓力1~10torr,時間30~60s。
步驟2),所述水可以使用去離子水,處理時間為1~10min。
步驟3),可以採用紫外光固化處理光刻膠。所述紫外光為UVC紫外光。
本發明的防止光刻膠剝落的方法,通過在離子注入後,先用ASH plasma處理矽基板表面,將裸露的矽基板表面變成親水性,再用水處理矽基板表面,使裸露的矽基板吸水膨脹,如此抵消了UVC固化時,膠體收縮產生的應力,從而避免了光刻膠在刻蝕的時候與矽基板發生剝離,保證了刻蝕能夠獲得良好的圖形。
附圖說明
圖1是採用傳統的光刻膠固化方法,在離子注入後,直接用UVC處理固化,刻蝕後產生大量明顯的光刻膠剝落現象。其中,(A)圖顯示了圖形區域膠剝落的現象;(B)圖顯示了圖形區域膠變形的現象;(C)圖為Klarity機器顆粒掃描圖形。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防止光刻膠剝落的方法流程示意圖。
圖3是採用圖2所示的方法,在離子注入後,依次用ASH plasma、去離子水處理,再用UVC處理,刻蝕後沒有膠剝落現象。其中,(A)圖為圖形區域SEM(掃描電鏡);(B)圖為Klarity機器顆粒掃描圖形。
具體實施方式
為對本發明的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有更具體的了解,現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本實施例的防止光刻膠剝落的方法,其具體處理工藝流程如下(參見圖2):
步驟1,用HMDS(六甲基二矽胺烷)對帶有氧化膜的矽基板進行前處理,將矽基板表面的親水性變成親油性,以有助於光刻膠黏附。
步驟2,進行光刻膠的旋塗和烘烤。
步驟3,使用掩模版進行曝光,顯影,形成所需要的刻蝕圖形。
步驟4,進行離子注入(IMP)工藝。
步驟5,採用ASH plasma(等離子體)刻蝕處理矽基板表面,將沒有覆蓋光刻膠的裸露的矽基板表面變成親水性。其中,處理溫度為200~300℃,壓力1-10torr,時間為30-60s。
步驟6,用去離子水處理矽基板表面,使裸露的矽基板吸水膨脹。
本步驟處理方式是將矽片浸泡在去離子水中,處理時間為1~10min。
本步驟用去離子水處理矽基板表面的目的是抵消後續UVC固化時,膠體收縮產生的應力。
步驟7,進行UVC紫外光固化處理。
步驟8,進行SiO2幹法或者溼法刻蝕。
採用本實施例的處理方法後,SiO2刻蝕後由於矽基板吸水膨脹後抵消了光刻膠固化產生的張力,再也沒有出現光刻膠剝落的現象,如圖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