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變三線城市(為什麼會從二線城市淪落成三線城市)
2023-06-18 20:54:04 4
關於烏魯木齊淪落城三線城市,有網友評論說。一、幾線城市,跟自己沒關係,關鍵看自己的錢包鼓不鼓,我老婆孩子熱炕頭就行。二、榜單全是專家的主觀感受,沒有數據支撐。等等。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種體會,你剛剛在網絡搜索健身器材,轉頭上某某購物網站,就會給你推薦某某品牌的跑步機等健身器材。我那天和朋友在聊天說起,想買個空氣炸鍋,轉頭其它APP就給我了進行了精準的推薦。
現在是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權保護這是一個大話題,我們不做討論。我只是點到為止,主要來說明文章開頭網友的問題。
烏魯木齊街道邊千萬個餐飲店、零售店開店、閉店時間,客流營業收入等數據。因為現在絕大多數都是通過某某APP快捷支付的,這些數據會被網際網路公司後臺保存下來,這是最真實的餐飲店、零售店的商業活動數據報告。
城市人在街邊店的每一筆消費記錄,都被記錄在冊。比如你今天下班,和朋友們去逛會了夜市,在夜市邊上的大排檔點了燒烤,啤酒。晚上又去KTV唱歌,唱到凌晨1點才結帳回家,回家通過網絡叫了代駕,或者打了滴滴,又或者打了計程車通過掃碼付款。
千千萬萬個城市人的消費記錄,在大數據上形成了千千萬萬個行動軌跡的「線」,形成了千千萬萬個消費的「點」。大數據後臺就會自動會刻畫城市人的「消費者畫像」,和「消費者群像」。
比如,西安當晚有幾萬人去了大唐不夜城,成都有幾萬人去了春熙路,逛吃了一晚上。大數據就會判定該城市商業魅力加分。
再比如某某城市,沒有夜市可逛,KTV也關門了,或者飯店門口停車難,停車貴。城市人,下班就回家了。就像網友說的老婆孩子熱炕頭,大數據後臺就會判定消費不旺盛,「商業魅力」不足,而成為扣分項。
如果通讀過我的上兩篇文章,再加上我剛才的解釋。您大概就能知道。這個榜單正是一年期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的一個總結。並且這個總結主要是通過大數據後臺判定打分的,是完全客觀的統計學意義上的數據,並且樣本規模相當的龐大。
榜單上有388個城市的,數以萬計的餐飲店、零售店的營收數據。通俗的說,那個商業魅力排行榜,排的是什麼?排的是你所在城市,街道邊的餐飲店,零售店開的多不多?商業中心開的密不密?生意火不火?商戶掙錢不掙錢?
城市人,一年中,吃的開不開心?購物爽不爽?蹦迪嗨不嗨?玩的舒服不舒服等等等等,全部是都是城中人的最真實的生活體驗的年終總結。
城市商業魅力的榜單,看似是城市在參與排名,跟自己沒有絲毫關係。其實參與排名的是城市中的每個人。是城市中的人的社會活動,提供了排名的數據和依據。城市只不過是代表城中人參與了排名而已。
如果再深一步講,城中的商戶如果生意不好,會不會繼續投資?城中人吃喝玩樂,錢從哪兒來?當然要有不錯的收入作為保障,從這個側面講,「商業魅力」的高低,即說明了消費是否旺盛,更說明了收入是否豐厚。
經濟學的基礎知識,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是人,經濟活動的本質是交換(消費),目前這種,國際政治經濟大環境下,「內循環」如果起不來,又何談城市未來呢?
我是皮牙子曰,以上是我對商業魅力排行榜榜單的一點個人見解。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