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球杆的製作方法
2023-06-18 23:47:46 4
專利名稱:撞球杆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體育用品,也是比較普及的生活用品,特別涉及的是撞球杆。
背景技術:
撞球運動己納入高級運動,有不少世界級的撞球大師,二十年前我國沒多少人玩撞球,可現在不僅大城市有撞球館,連城鎮大街小巷也設撞球桌了,而且休閒時間很多人玩。退休老年人更是積極,但是撞球杆太長了,不好攜帶。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長短可變,既能好用又方便攜帶,還可以當拐棍用的撞球杆。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用如下方案實現的,具體說明如下一種撞球杆,由外殼、前杆、漲圈組成,外殼兼後球桿,前杆位於外殼內腔中,前杆位於外殼中的一端固定設螺栓、螺母、漲圈。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很明顯,減少了撞球杆幾乎一半的長度,由於使用的漲圈結構,所以拆裝快速,連接牢靠,製作容易,維修方便,而且尤對老人方便,可兼作拐棍。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剖面結構示意圖圖中,1是塞蓋,2是外殼,3是前杆,4是漲圈,5是螺母,6是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由圖中可以看出,前杆3套在前端開口的外殼2內腔中,前杆3內端軸向固定設有螺栓6,螺栓6上依次活動套接有漲圈4和螺母5,外殼2的內腔是方形,並與螺母5的外側壁相匹配,外殼2上端設有塞蓋1。
打撞球時將前杆3拉至外殼2下端部,然後用手旋轉前杆3,使螺栓6在螺母5上旋緊,漲圈4外漲,將前杆3與外殼2緊密連接在一起;打完撞球,需攜帶撞球杆時,先將前杆3反向旋轉,使螺栓6在螺母5上旋鬆,漲圈4內收,將前杆3推入外殼2的內腔中,可方便攜帶,老人還可作拐棍。
本實用新型同行技術人員可以實施。
權利要求1.一種撞球杆,其特徵在於由外殼、前杆、漲圈組成,前杆位於外殼內腔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撞球杆,其特徵在於外殼的內腔是方形,與螺母的外側壁相匹配,前杆內端軸向固定設有螺栓,螺栓上依次活動套接有漲圈和螺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撞球杆,其特徵在於外殼上端設有塞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撞球杆是由外殼、前杆、漲圈、螺栓、螺母組成;前杆位於外殼內腔中,前杆內端軸向固定設有螺栓,螺栓上依次活動套接有漲圈和螺母,外殼的內腔是方形,並與螺母的外側壁相匹配,外殼上端設有塞蓋。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很明顯,減少了撞球杆幾乎一半的長度,由於使用的漲圈結構,所以拆裝快速,連接牢靠,製作容易,維修方便,尤其對老人方便,可兼作拐棍。
文檔編號A63D15/08GK2736031SQ200420053450
公開日2005年10月26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2日 優先權日2004年9月2日
發明者孟祥鑾, 孟嘵, 孟偉, 李啟珍 申請人:孟祥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