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充電樁的製作方法
2023-07-04 11:21:07 2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汽車充電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直流充電樁。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大多是利用直流充電樁對需要充電的電動汽車進行充電,現有技術中的直流充電樁是利用在直流充電樁側面散熱口,該散熱口設置能夠直接對直流充電樁內部進行散熱。
上述僅僅在直流充電樁內設置散熱口對直流充電樁的內部進行散熱,由於散熱結構較為簡單,無法有效防止在有橫風的場合雨水進入,以及灰塵,風沙的侵蝕。減少了直流充電樁的使用壽命,增大了故障機率與維護率。
技術實現要素:
基於此,有必要針對上述直流充電樁保證良好散熱的同時,無法有效的防止外界空氣中的顆粒物進入充電樁問題,提供一種能夠保持直流充電樁保證良好散熱的同時,並有效的防止外界空氣中的顆粒物進入直流充電樁內的直流充電樁。
一種直流充電樁,包括:
本體,具有容納腔;
設置於所述容納腔內的工作部件;
設置於所述本體一側的進風通道;
位於所述進風通道一端的進風口及與所述進風口相對一端的第一通風口,氣流由所述進風口進入進風通道,並由所述第一通風口進入所述容納腔,所述進風口與所述第一通風口不在同一高度,以使所述進風通道形成曲折風路;
設置於所述本體一側的出風通道;
位於所述出風通道一端的出風口及與所述出風口相對一端的第二通風口,容納腔內的氣流由所述第二通風口進入出風通道,並由所述出風口排出容納腔,所述出風口與所述第二通風口不在同一高度,以使所述出風通道形成曲折風路;
設置於所述本體內的散熱風扇,用於產生由所述第一通風口至所述第二通風口的氣流。
上述直流充電樁在保證有良好的散熱效果的前提下,利用上述進風通道及出風通道的結構設計,包括直流充電樁的良好的防護效果,防止設置在直流充電樁的本體內的工作部件受到外界的侵蝕,增加了直流充電樁的使用壽命,減少了故障機率與維護率。採取上述結構的直流充電樁能夠達到IP55的防護等級。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直流充電樁還包括:
過濾網,設置於所述進風通道或所述出風通道內,用以防止空氣中的顆粒物進入所述本體內。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風口接近於所述工作部件的一側。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進風口的高度低於第一通風口的高度。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通風孔的高度高於出風口的高度。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進風口設置於本體的側壁且接近本體的底部。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出風口設置於本體的側壁且接近本體的頂部。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散熱風扇設置於所述容納腔的頂部或底部。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直流充電樁還包括:
溫度檢測控制模塊,用以檢測所述容納腔內的溫度,並根據檢測結果控制所述散熱風扇的轉速。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散熱風扇為軸流風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方式中的直流充電樁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方式公開了一種直流充電樁100,該直流充電樁100包括本體110,該本體110內具有一容納腔,直流充電樁100的工作部件120設置在該容納腔內,該工作部件120主要是當直流充電樁100外接電動汽車時,該直流充電樁100利用該工作部件120對所外接的電動汽車進行充電。但當該工作部件120工作時,將會產生一定的熱量。
在上述本體110的一側具有進風通道130。具體地,該進風通道130具有進風口131,該進風口131位於進風通道的一端,進風通道130利用該進風口131將本體110外部的氣流引入到上述進風通道130內,上述進風通道130還具有第一通風口132,該第一通風口132設置在與上述進風口131相對一端,由進風口131進入進風通道130內的氣流經過第一通風口132進入上述本體110的容納腔內。其中,進風口131與所述第一通風口132不在同一高度,以使所述進風通道形成曲折風路,本實施方式中,上述所述進風口131的高度低於第一通風口132的高度。例如,將該進風通道130設置為「S」型結構,上述進風口131位於「S」型進風通道130的尾部,與上述進風口131相對地,第一通風口132位於「S」型進風通道130的頭部,這樣,由上述進風口131進入第一通風口132的空氣中的雜質(例如控制中的灰塵等顆粒物),便會因碰到上述「S」型通風管道的管壁,而不會直接由上述第一通風口132進入上述本體110的容納腔內。
為了進一步防止空氣中的雜質(例如控制中的灰塵等顆粒物)由上述進風通道130進入本體110的容納腔內,在該出風通道130內設置有過濾網,這樣便可進一步防止空氣中的顆粒物由該進風通道130進入本體110的容納腔內。更詳細地說,設置在該進風通道130內的過濾網可以為兩個,其中一個設置在該進風通道130的中間位置,而另一個設置在接近進風通道130的第一通風口132的位置。當然,設置在該進風通道130內的過濾網可以只有一個,位於接近進風通道130的第一進風口132的位置。只要能夠達到本實用新型內容即可,本實用新型不限於此。
上述設置在本體110的容納腔內的工作部件120接近上述第一通風口132設置,一般地,在該工作部件120的內具有小型的風扇,用以加快工作部件120內容的空氣流動,使工作部件120工作所產生的熱量儘快擴散到工作部件120的外部,由於上述第一通風口132與該工作部件120接近,這樣由第一通風口132進入本體132的容納腔的冷空氣能夠在最短時間與工作部件120充分接觸,並在較短時間內迅速降低所述工作部件120的溫度。
在上述本體110的一側具有出風通道140。具體地,該出風通道140具有第二通風口141,該第二通風口141位於出風通道140的一端,出風通道140利用該第二通風口141將本體110內部的氣流引入到上述出風通道140內,上述出風通道140還具有出風口142,該出風口142設置在上述第二通風口142相對一端,由第二通風口141進入出風通道140內的氣流經過出風口142排出上述本體110的容納腔外。其中,第二通風口141與所述出風口142不在同一高度,以使所述進出風通道形成曲折風路,本實施方式中,上述第二通風口141的高度高於出風口142的高度。例如,將該出風通道140設置為「S」型結構,上述出風口142位於「S」型出風通道140的尾部,與上述出風口142相對地,第二通風口142位於「S」型進風通道140的頭部,這樣,空氣中的雜質(例如控制中的灰塵等顆粒物)便很難由出風口142進入出風通道140,並由出風通道140的第二通風口141進入本體110的容納腔內。
為了進一步防止空氣中的雜質(例如控制中的灰塵等顆粒物)由上述出風通道140進入本體110的容納腔內,在該出風通道140內設置有過濾網,這樣便可進一步防止空氣中的顆粒物由該出風通道140進入本體110的容納腔內。更詳細地說,設置在該出風通道140內的過濾網可以為兩個,其中一個設置在該出風通道140的中間位置,而另一個設置在接近出風通道140的第二通風口141的位置。當然,由於該出風通道140的空氣流動方向是向本體外部,外界空氣中的顆粒物一般不會由此處進入本體110的容納腔內,因此在該出風通道內140可以不設置過濾網。
一般地,由於空氣中的熱氣流在本體110的容納腔內會自動向上流動,因此,上述進風通道130的進風口131的高度低於上述出風通道140的出風口142的高度。本實施方式中,上述進風通道130的進風口131設置在本體110的接近底部的側壁;上述出風通道140的出風口142設置在本體110的的接近頂部的側壁。
上述直流充電樁100還包括散熱風扇150,該散熱風扇150所述第一通風口132至第二通風口141的氣流,並加快本體110的容納腔內的空氣流動。本實施方式中,該散熱風扇150為軸流風機,設置在本體110內的容納腔的頂部,當該散熱風扇150轉動時,該由進風通道130進入本體110的容納腔內的氣流經過上述工作部件120,使該工作部件120能夠迅速地降溫,接著經過工作部件120的氣流在上述散熱風扇150的作用下,迅速向本體110的容納腔頂部流動,進而迅速地由出風通道140排出本體110外,達到對直流充電樁100散熱的目的。
上述直流充電樁100還包括溫度檢測控制模塊(圖未示),該溫度檢測控制模塊與上述散熱風扇150電性連接,用以檢測所述容納腔內的溫度,並根據檢測結果控制所述散熱風扇的轉速。當溫度檢測控制模塊檢測到本體110的容納腔的溫度過高時,該溫度檢測控制模塊便控制該散熱風扇150加快轉動,使溫度能夠儘快散去。當溫度檢測控制模塊檢測到本體110的容納腔的溫度不是太高時,該溫度檢測控制模塊便控制該散熱風扇150降低轉動或停止轉動,這樣便可保證散熱效率的同時,降低該直流充電樁100的工作噪音及功耗。
本實用新型另一優選實施例中可將上述散熱風扇150設置在本體110內的容納腔的底部,將進入容納腔內的氣流迅速「吹」到本體110內的容納腔的頂部。只要能夠達到本實用新型目的即可,對於散熱風扇的位置,本實用新型不作限定。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徵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徵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徵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範圍。
上述直流充電樁100在保證有良好的散熱效果的前提下,利用上述進風通道130及出風通道140的結構設計,包括直流充電樁100的良好的防護效果,防止設置在直流充電樁100的本體110內的工作部件受到外界的侵蝕,增加了直流充電樁的使用壽命,減少了故障機率與維護率。採取上述結構的直流充電樁100能夠達到IP55的防護等級。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