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戶內雙層陽臺交互分布的複式公寓樓宇的製作方法
2023-07-04 03:19:21 2
專利名稱:一種戶內雙層陽臺交互分布的複式公寓樓宇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公寓樓宇的陽臺,尤為是一種戶內雙層陽臺交互分布的複式公寓樓宇。
技術背景公寓式樓房的陽臺目前大多採用上下對應分布排列或交錯分布排列的方式,上下對應分布排列的陽臺使相鄰的陽臺之間的空間高度較矮,使人感到較為壓抑,且由於陽臺空間高度較低,影響了與陽臺相通的房間的採光及空氣流通。交錯分布排列的陽臺由於相鄰的陽臺交錯分布,雖可提高相鄰陽臺間的空間高度,但使得陽臺重疊面積較大,縮小了不重疊的陽臺面積,且樓宇的整體外觀效果不佳,建造成本增大,而複式樓宇的陽臺分布同樣存在採用上述對應分布排列或交錯分布排列陽臺方法所產生的缺陷。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提高相鄰陽臺之間的空間高度並最大限度增加不重疊陽臺的有效利用面積的戶內雙層陽臺交互分布的複式公寓樓宇,並且樓宇的整體外觀富有美感、樓宇主體與陽臺相協調。
實現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下包括主體基層1和陽臺,關鍵是樓宇的基層1正面有一大跨度的外陽臺3,外陽臺的兩端與疊層2的兩陽臺4部分相投影重疊。
本實用新型採用戶內雙層陽臺交互分布陽臺的方式,極大增加了所提高陽臺之間空間高度的陽臺有效利用面積,減小了相鄰層陽臺的重疊部分面積,使得住宅採光更為良好,空間開闊,形式新穎、別致,最大限度地合理設定並利用了樓層高度,可降低建造成本,該交互分布陽臺的方式既可適用於複式公寓樓宇又適用於多層非複式樓宇。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基層1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疊層2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見圖1~圖3,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如下包括主體基層1和陽臺,關鍵是樓宇的基層1正面有一大跨度的外陽臺3,陽臺3的兩端與疊層2的兩陽臺4部分相投影重疊;基層1的每兩套房單元在主體正面外牆上均與一大陽臺3連通,陽臺3的投影輪廓為圓弧形,陽臺3自其沿中心線的位置被主體或一分戶隔板6分割為兩個分戶雙聯陽臺,該二分戶陽臺的投影相對稱且相隔開;基層1套房單元的背面還設有一後陽臺7,陽臺7的投影輪廓為圓弧與矩形結合形狀或其它幾何形狀,既該層的每套房單元有一前陽臺和一後陽臺;疊層2的正面在樓體的兩端邊均有一呈曲線狀的凸出部,該凸出部為樓端邊套房單元的一部分,該凸出部的一端設有一小陽臺4,與該套房單元相鄰的套房單元的一端也具一主體凸出部,該凸出部的一端同樣設有一小陽臺4,兩套相鄰房單元各設的陽臺4相對,陽臺4的投影輪廓與主體凸出部的投影輪廓相協調,該層每套房單元的一端均具陽臺4的凸出部且相鄰房單元各設的二陽臺4相對,陽臺4與陽臺3投影重疊部分之間的空間高度與樓層的高度相同,上、下兩陽臺3與陽臺4不重疊部分的陽臺空間高度為二個樓層的高度;疊層2套房單元的背面設有一後陽臺8,陽臺8的投影輪廓為矩形,陽臺8與相鄰層的陽臺7部分相投影重疊,重疊部分的空間高度與樓層的高度相同,不重疊部分的空間高度為二個樓層的高度,陽臺8與陽臺7呈交錯排列分布,故上、下相鄰樓層的正陽臺和後陽臺構成了上、下樓層陽臺的交互分布。
為使樓宇美觀,可在陽臺3或陽臺4與主體相聯處可設有多根立柱5,立柱5可設計為各種不同形狀,並且為加強陽臺3承重力可在分隔陽臺3的主體或分戶隔板6的一端或兩端設有立柱5;樓宇各陽臺的投影輪廓可為任意幾何形並可用透明材料將其封閉成封閉式陽臺。
若樓宇為複式公寓樓宇,則樓宇基層1的單元房與疊層2的單元房在同一位置疊加構成一複式套房,基層的大客廳與大陽臺2相通,該層為日常活動區,基層內並設有通向疊層的樓梯,疊層為休息區,該層的主臥室與小陽臺4相通,複式套房的上、下層陽臺交互分布;若樓宇為非複式套房結構,則同一樓層的每套單元均可為獨戶單元,基層1的套房單元為大陽臺套房,疊層2的單元為小陽臺套房,可適於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要。
權利要求1.一種戶內雙層陽臺交互分布的複式公寓樓宇,包括主體基層(1)和陽臺,其特徵在於樓宇的基層(1)正面有一大跨度的外陽臺(3),陽臺(3)的兩端與疊層(2)的兩陽臺(4)部分相投影重疊。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式公寓樓宇,其特徵在於上、下陽臺(2)的樓層之間間隔一有陽臺(3)的樓層,陽臺(2)與陽臺(3)投影重疊部分的陽臺空間高度與樓層的高度相同,不重疊部分的陽臺空間高度為二個樓層的高度。
3.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複式樓宇,其特徵在於陽臺(3)與主體(1)相聯處設有至少一根立柱(5)。
4.按權利要求3所述的複式樓宇,其特徵在於陽臺(3)由主體或一隔板(6)將其等分為一雙聯陽臺,該二陽臺的投影相對稱,主體或隔板(6)的一端或兩端設有一立柱(5)。
5.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複式樓宇,其特徵在於陽臺(3)同樓層的主體背面設有後陽臺(7),陽臺(7)的投影輪廓為任意幾何形。
6.按權利要求5所述的複式樓宇,其特徵在於陽臺(7)的投影輪廓為圓弧與矩形結合形狀。
7.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複式樓宇,其特徵在於設有陽臺(4)的樓層主體的兩端及中部向外凸出,該凸出部的一端設有一陽臺(4),陽臺(4)投影輪廓與主體凸出的投影輪廓相協調。
8.按權利要求6所述的複式樓宇,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陽臺(4)同樓層的主體背面設有一陽臺(8),陽臺(8)與相鄰層的陽臺(7)部分相投影重疊,重疊部分的空間高度與樓層的高度相同,不重疊部分的空間高度為二個樓層的高度,該二陽臺呈交錯排列分布。
9.按權利要求8所述的複式樓宇,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陽臺(8)的投影輪廓可為任意幾何形。
10.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複式樓宇,其特徵在於陽臺(3)樓層的房間與陽臺(4)樓層的房間可構成一複式套房單元,陽臺(3)樓層為基層,陽臺(4)樓層為疊層,基層內設有通向疊層的樓梯,基層為活動區,疊層為生活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提高陽臺之間的空間高度並增大其所提高陽臺之間空間高度的陽臺有效利用面積的戶內雙層陽臺交互分布的複式公寓樓宇,且樓宇的整體外觀美觀、協調,包括主體基層和陽臺,關鍵是樓宇基層正面有一大跨度的外陽臺,外陽臺的兩端與疊層的兩陽臺部分相投影重疊。本實用新型採用戶內雙層陽臺交互分布陽臺的方式,極大增加了所提高陽臺之間空間高度的陽臺有效利用面積,減小了相鄰層陽臺的重疊部分面積,使得住宅採光更為良好,空間開闊,形式新穎、別致,最大限度地合理設定並利用了樓層高度,可降低建造成本,該交互分布陽臺的方式既可適用於複式公寓樓宇又適用於多層非複式樓宇。
文檔編號E04H1/00GK2649699SQ03263020
公開日2004年10月20日 申請日期2003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03年9月29日
發明者陳源康, 容偉英, 郭旺倫, 陳啟洪 申請人:江門市碧翠園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