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主題分析驢得水(電影驢得水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2023-07-04 02:59:03 3
《驢得水》是一個十分經典的荒誕諷刺喜劇,故事的結構也是很經典的三幕劇結構,它分為4個人物關係:慈善家、上級教育部,鄉村學校、小銅匠,本來四個人物關係相互之間並沒有什麼關係和矛盾,但是因為一個偶發事件,導致了每一個人都被卷了進來,人性最黑暗的一面都被展現了出來。總體而言它主要諷刺了兩個層面。
1、諷刺國民黨政府的腐敗:國民黨時期政府部門從外國慈善家手裡獲得的教育善款,被進行了層層剋扣,最終到了學校手裡就少得可憐,鄉村學校為了生存,不得不虛報人數來維持學校的日常運營。「驢得水」名字就是學校上報的並不存在英語老師。可以說國民黨政府部門的腐敗是導致整個悲劇發生的最基本的根源。
2、講述人性的善變:電影中有好幾個階層的人,但是每一個人一旦換了角色性格就會發生巨大改變。電影中用了「誰穿了貂,誰就不可一世」這個梗。電影中的每一個人都被這個利益體系給裹挾了進來,誰也逃不了,身在這個「遊戲」中你完全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甚至不能決定自己做一個「好人」。其中像周鐵男原本是一個剛正不阿的老師,但是在生命遭到暴力威脅之後也精神崩潰變得軟弱,「威武不能屈」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最令人感覺到可怕的轉變就是小鐵匠,這裡面又涉及到了一個社會學的問題「窮人的美德」。
3、「窮人的美德」: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一個文集就叫《窮人的美德》。我們現在的社會也在歌頌「窮人的美德」,人窮的時候品性往往很容易走向兩個極端:極端的善和極端的惡。我們俗語裡既有「窮山惡水出刁民」也有「窮則獨善其身」的說法。其實你會發現無論是窮人的「善」和「惡」都經不起推敲。窮人的本性更接近「人類最原始的本性」,就像一張白紙一樣,生存環境一旦改變往往本性也隨之改變,道德方面的約束會很薄弱。這裡面小鐵匠就是一個例子,《驢得水》這個電影讓我們重新對人性進行審視,對所謂的「人之初」進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