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剝麻機的製作方法
2023-07-04 04:49:06 2
專利名稱:一種自動剝麻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一種以薴麻鮮莖為原料的自動剝麻機。
背景技術:
薴麻是一種具有可紡性的纖維植物。其皮分內、外兩層。內層是纖維層,用作紡織原料。外層是表層,附著在內層上,無纖維性。因此,薴麻鮮莖的加工就是要刮去表層,除掉莖杆,剝下纖維層。而現有薴麻的加工方法大體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傳統的手工加工,即將薴麻鮮莖浸泡後,再先從鮮莖上剝下薴麻的皮,然後再刮去表層,從而得到纖維層。這種先剝後刮的方法,在刮皮時要求方向一致,用力均勻,否則會因麻皮捲曲而將果膠、色素混入纖維層,造成原麻色澤變黑,影響產品質量,且操作繁瑣,費工費時,成本高、效率低。另一類是機械加工,如一次餵入式、自動反拉式和人工反拉式等剝麻機械設施,雖在不同程度有些作用,但均因纏麻現象嚴重,麻耗大,色澤差,可靠性低及安全性等問題,未能得以推廣應用。上述已有技術在專利號為CN2071650U的《(薴麻剝麻機》和專利號為CN2288190U的《同步雙能麻刀》專利文獻中有反映。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於克服已有技術的不足而設計製造出的一種以薴麻鮮莖為原料的自動剝麻機。
本實用新型在結構上主要由拉壓輪、I級刮刀、II級刮刀、滾刀、引刀、除渣刀、拋刀、擱板、送料槽、電動機、制動杆、機架、託架和防護罩等部件構成。
本實用新型採用刮皮、剝麻和除莖杆同時進行的方法。其工作過程如下首先,接通機通電原、啟動電動機,通過皮帶輪和制動杆,帶動拉壓輪和各組刀具按設定要求正常運行。然後,將薴麻鮮莖平行擺放在擱板上並逐步推進送料槽,繼而由滾動著的拉壓輪將薴麻鮮莖拉入並壓扁,然後由I級刮刀的上刀拉住並刮去壓扁後薴麻朝上部分的表皮,I級刮刀的下刀則負責輸送工作。當送至II級刮刀時,II級刮刀的下刀拉住並刮去壓扁後的薴麻朝下部分的表皮,II級刮刀的上刀則負責將已刮去表皮的薴麻送至滾刀進行處理。滾刀則將刮去表面的薴麻進行再拉細刮工作。引刀則對已刮去表面的薴麻進行梳理工作。除渣刀主要完成除去麻杆碎渣和表皮殘渣工作。拋刀則將刮淨除渣梳理後的薴麻纖維層均勻拋到託架上,最後由託架託起所需的薴麻纖維層(原麻)。
本實用新型總的設計要點是以機械為主,採用電動機為動力,多級相交且各級相對獨立平行、任務不同的刀具,一次性自動完成薴麻鮮莖的刮皮、剝麻和除杆等三項工作,以獲得薴麻纖維層。其特徵之一是各刀上裝有8~16個刀片,為組合式刀具。其中,除渣刀為單軸刀。其餘各刀為雙軸刀,分上、下兩個軸,且兩軸在同一垂直線上,相對獨立平行,相互交錯嚙合,相對反向旋轉,各軸獨自運行。拉壓輪也是雙軸的,安裝要求和運行狀態同雙軸刀。特徵之二是各刀安裝在拉壓輪後面,由前至後依次為I級刮刀、II級刮刀、滾刀、引刀、除渣刀和拋刀,且I級刮刀的下軸通過皮帶輪與制動杆相銜接,II級刮刀的上軸通過皮帶輪與拉壓輪的上軸相銜接,滾刀的下軸通過皮帶輪與制動杆相銜接,引刀上軸的另一端通過皮帶輪與滾刀上軸的另一端相銜接,除渣刀的另一端通過皮帶輪與引刀下軸的另一端相銜接,拋刀的下軸通過皮帶輪與制動杆相銜接。特徵之三是拉壓輪、各個刀具、電動機、制動杆等部件組裝後統一安裝在機架上,形成一個整體。此外,擱板、託架和防護罩可翻折,送料槽呈鬥狀。
本實用新型基於採用電動機作動力,以機械傳遞方式取代手工加工方法。對薴麻鮮莖做到刮皮、剝麻和除杆一次完成。所以操作簡單,加工速度快,工作效率高,且勞動強度輕。又由於設置了I級和II級兩級刮刀,採取拉、刮、送相結合的方法,繼而進一步的滾、引、除渣和拋麻等連續作業,做到了對薴麻表層颳得徹底,對麻杆清除得乾淨,對纖維層梳理得平整。從而減少了纏麻現象,確保了原麻質量(色澤正、含膠少、柔性好),提高了出麻率。同時,由於各部件結合緊湊,配合自如,加上封閉式的防護設施,所以使用方便(可直接應用于田間現場作業),可靠性高,安全性好。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其中,1是拉壓輪、2是I級刮刀、3是II級刮刀、4是滾刀、5是引刀、6是除渣刀、7是拋刀、8是擱板、9是送料槽、10是電動機、11是制動杆、12是機架、13是託架和14是防護罩。且I級刮刀和II級刮刀相繼安裝在拉壓輪之後和滾刀之前,I級刮刀的外徑與II級刮刀的外徑之比為2∶1到4∶3。圖2為I級刮刀和II級刮刀安裝在機架上,由後向前看的正視圖。圖3為圖2中II級刮刀A-A方向的剖視圖。圖4為圖2中I級刮刀A-A方向的剖視圖。
實施方式圖1也是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各傳動部件用普通鋼材製成,各刀片直接焊接在對應的傳動軸上,各齒輪為先鑄造後加工而成,擱板、送料槽、託架、機架、防護罩和機殼均由板鉗、冷作加工完成。
權利要求1.一種制動剝麻機,主要由拉壓輪、I級刮刀、II級刮刀、滾刀、引刀、除渣刀、拋刀、擱板、送料槽、電動機、制動杆、機架、託架和防護罩等部件構成,其特徵在於I級刮刀(2)和II級刮刀(3)相繼安裝在拉壓輪(1)之後和滾刀(4)之前,且I級刮刀的外徑與II級刮刀的外徑之比為2∶1到4∶3,I級刮刀的下軸通過皮帶輪與制動杆(11)相銜接,II級刮刀的上軸通過皮帶輪與拉壓輪(1)的上軸相銜接。
專利摘要一種以薴麻鮮莖為原料的自動剝麻機,主要由拉壓輪、I級刮刀、II級刮刀、滾刀、引刀、除渣刀、拋刀、擱板、送料槽、電動機、制動杆、機架、託架和防護罩等部件構成,採用電動機作動力,以機械傳遞方式取代手工加工方法,且各刀上裝有8~16個刀片,為組合式刀具。其中,除渣刀為單軸刀。其餘各刀為雙軸刀,分上、下兩個軸,且兩軸在同一垂直線上,相對獨立平行,相互交錯嚙合,相對反向旋轉,各軸獨自運行,做到刮皮、剝麻和除莖杆一次完成,對薴麻表層颳得徹底,對麻杆清除得乾淨,對纖維層梳理得平整,從而減少了纏麻現象,確保了原麻質量(色澤正、含膠少、柔性好),提高了出麻率,同時操作簡單,加工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勞動強度輕,可靠性高,安全性好,適用于田間現場作業。
文檔編號D01B1/00GK2557537SQ0222939
公開日2003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02年5月16日 優先權日2002年5月16日
發明者魏新榮, 呂香菊, 周小紅 申請人:武漢紅橋薴蔴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