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的時代悲劇(包法利夫人性壓抑)
2023-07-04 03:45:42
文|黏黏書怪
1857年,一部小說在法國引起軒然大波,司法當局對該作家提起公訴,罪名是:「傷風敗俗,褻瀆宗教」。這場審判最終以「宣判無罪」而結束,成為當時的一場鬧劇。這位作家正是福樓拜,這部作品,正是《包法利夫人》。
在一百多年後的《時代周刊》評選的「世界100部最偉大的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位列第七。成為了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小說之一。
寫「出軌女人」的小說多如牛毛,讀者喜歡看,自然就有人寫。而《包法利夫人》之所以長久不衰,甚至堪稱偉大,是因為福樓拜將人性的欲望寫盡了,寫透了。20餘萬字,他寫了五年,才雕刻出我們看到的「愛瑪」。他曾說:「愛瑪就是我自己。」
當你讀完這部書後,你一定會覺得——愛瑪何嘗不是我們每一個人。
脫離實際的浪漫主義幻想是腐蝕思想的毒瘤
01-關於愛瑪
在小說中,愛瑪是典型的「空想式浪漫主義」。說白了就是「愛瞎想」,她嚮往小說中描寫的奢侈的生活,嚮往轟轟烈烈的愛情,她夢中的情人應該是駕著七彩祥雲的蓋世英雄。她總想這些,又得不到,就沮喪。生活中的沮喪,很多時候都因為「求而不得」。
愛瑪嫁給查理後,新鮮感轉瞬即逝。她開始厭倦查理的單調,無趣。她想要的,查理一樣也給不了。她還想要什麼呢,查理是個醫生,收入不錯,對她又很好,盡最大的努力滿足她物質上的所有需求。可惜愛瑪的精神世界太過跳躍,她要她的男人有「七彩祥雲」。
痛苦就是欲望造就的惡果。愛瑪第一次參加舞會,就像林黛玉初進賈府一般,不過她並不像黛玉一樣心生敬畏,而是很快就迷戀上了這種夢寐以求的奢華生活。那些著裝華麗的英俊男子讓她著迷。她在心裡愛上了一個子爵,從此子爵就成了愛瑪的幻想對象,對丈夫也更加厭煩,對生活也更加失望。久而久之,她竟然病了。
人如果都是切實的想法,也是夠無趣的。生活需要浪漫,浪漫本身沒錯,錯的是,脫離了實際生活的浪漫主義。愛瑪從未切實感受過她的生活,她對一切都不滿,而是把希望寄託於想像之中。可要知道,現實永遠不會比想像美好。
02-兩個情人
因為愛瑪生病,查理不得不舉家搬遷到新的城鎮,新的環境對病情有幫助。為此,查理不得不放棄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名氣和聲望,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重新開始行醫。這還不夠浪漫嗎?一個男人放棄了穩定的事業,陪著妻子到陌生的地方,只為了換個心情。可惜愛瑪心中的浪漫不是這樣的。
她的第一個情人是個風月老手,富有、風趣,他看穿了愛瑪美麗外表下的,熱烈的欲望。一個男人的花言巧語,巧言令色,往往不是因為愛她,而是為了佔有她。愛瑪也曾恪守過女人的忠貞,可她心中的欲望太強烈,這些情話從未在她的丈夫口中出現過,她像是一捆乾柴遇到了可以點燃她的火。
愛瑪並不是壞女人,她只是想要的太多,又愛得太熱烈。她總是問她的情人,「你愛我嗎?有多愛。」她把自己沉浸在偷情的快感中,仿佛這種違背道德的愛情可以滿足她對於浪漫的所有幻想。她需要生活給她源源不斷的刺激。人的思想越匱乏,越是渴望外界的刺激。相反,越豐盈,越是渴望平和。
愛瑪想和情人私奔,這可把情人嚇壞了。就在約定私奔的前一天,情人逃跑了,這樣的露水情緣本就是為了滿足一己私慾,還談什麼結果。
愛瑪又病了,她每一次得而復失都要大病一場。從書中的描寫不難發現,愛瑪的病不是因為「痛失所愛」,而是幻想破滅後的極度沮喪。她愛的不是情人,而是平庸生活中的,非道德的情人關系所帶來的快感。一旦快感消失,她便不得不墜入生活的深淵,她厭倦的是生活本身。
第二個情人是年輕的萊昂,面對萊昂的追求,愛瑪嘴上在拒絕,身體卻很誠實。很快,她又一次淪陷了。她要萊昂給她講巴黎的生活,講她嚮往的,卻從未經歷過的繁華。她比第一次更大膽,也更放縱。曾經對丈夫的愧疚,隨著丈夫一次手術的失敗而煙消雲散。失敗的男人配不上她。她更有理由愛萊昂了,她喜歡把欲望冠上愛情的名義,好讓齷齪變得高尚。
03-關於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並不相悖,而是很少有人能在現實中找到浪漫。人們因為對現實的不滿而追求浪漫,這無可厚非,但脫離現實主義的浪漫是虛無縹緲的過眼雲煙。當人的思緒飄到九霄雲外時,便再也看不見花開花落。那夢中花,水中月,再美又能怎樣呢?
對物質生活的過度迷戀:物慾帶來的快樂是短暫的
在《包法利夫人》中,福樓拜對於浪漫主義和奢華生活的批判隨處可見,他鄙視資產階級的腐朽,憎恨情愛小說對人精神的腐蝕。所以他要愛瑪死於債務。
愛瑪要過有品質的生活,她要漂亮的窗簾,華麗的服飾。她想買,又囊中羞澀。商人看穿了她,同意賒帳。就像信用卡給人的誘惑,不用花現錢就能買到自己心儀的東西,至於債務,以後再說吧。
商人挖好了坑,愛瑪義不容辭地跳了下去。她在小鄉村過上了巴黎般的夢幻生活,關於債務,丈夫毫不知情,愛瑪以為到了年底,丈夫收到診費後便可以償還。可人的欲望往往是脫韁的野獸,易放難收。當她收到必須在24小時內償還的債務清單時,才知道自己消費了怎樣一個天文數字。如果債務償還不了,法院將會沒收包法利家的全部財產。
愛瑪去求商人,商人告訴她,難道我要免費供給你一輩子嗎?她去求萊昂,她深愛的情人跑路了。她又去找第一個情人,那個富有的風月高手,得到的答案是,沒有錢。就這樣,愛瑪夢幻的生活被現實的債務狠狠擊碎。
愛瑪太過自私,且沒有面對生活的勇氣愛瑪什麼都愛,又什麼都不愛,她唯一真愛的,只有她自己。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滿足自己的欲望,不要自己受一點委屈,她從不考慮愛她的,而只考慮她愛的。就連女兒的哭泣都不如情人的皺眉更牽動她的心。
面對巨額的債務,愛瑪選擇自殺。世上還有什麼比還債更現實的事情呢?恰恰愛瑪最不能接受的就是現實,她從來沒有正視過自己的生活,又哪裡有面對生活的勇氣。愛瑪的自殺,是赤裸裸的逃避。
愛瑪的死異常痛苦,她服用了慢性毒藥,死前備受折磨。當她與這個世界告別時,聽到的只有丈夫的啜泣聲。或許她在死之前才明白,真正愛她的只有查理,這個她從未正視過一眼的男人。
總結:
愛瑪空想式的浪漫主義,對物質的過度追求,完全地以自我為中心,這三大死穴將她一步步拖入了毀滅的深淵。
《包法利夫人》的經典,正是在於愛瑪的欲望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身上,追求不切實際的幻想,過度消費,把自私當自我,不正是現代人最大的通病嗎?
欲望並不可怕,人本身就是一團欲望,幸福與否全看我們如何看待欲望。與其追求鏡花水月的縹緲生活,不如追求內心的祥和寧靜。
讀人生,讀眾生。
記得點讚哦,感謝關注我的帳號@黏黏書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