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不經意間代言產品(明星代言背後的另一套商業邏輯)
2023-07-04 03:50:13
明星不經意間代言產品?#奇妙知識季#從兩個話題出發,為你提供知識服務一是奧運冠軍谷愛凌成最熱代言明星,二是虎年營銷,貓成主角,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明星不經意間代言產品?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明星不經意間代言產品
#奇妙知識季#
從兩個話題出發,為你提供知識服務。一是奧運冠軍谷愛凌成最熱代言明星,二是虎年營銷,貓成主角。
先來看第一條。這個寒冬,最熱的品牌代言人不是一線流量明星,而是新晉奧運冠軍谷愛凌。上微博刷新聞的開屏畫面是谷愛凌,上咪咕看奧運的開屏畫面還是谷愛凌,到瑞幸點杯咖啡是谷愛凌的打折券,買瓶元氣森林是谷愛凌的籤名抽獎。就算你什麼都不做,不刷手機、不看電視、不買東西,但只要你出門,走進電梯間,也一定會在電梯廣告裡邂逅谷愛凌。媒體做了統計,谷愛凌一共有26個品牌的代言,也有的說是30個,谷愛凌的商業代言費用將超過2億。
消息就是這樣,來看看能學到什麼知識。
有消費者說,現在對谷愛凌代言的品牌已經「臉盲」了,只記得谷愛凌的臉,她具體代言了哪些品牌,真沒什麼印象。這也難怪,二三十個不同領域、不同個性的品牌,同時打上谷愛凌的形象,確實很難給消費者留下記憶點。
實際上,這二三十家籤下谷愛凌的品牌,也開始了一場營銷暗戰。雖然是花了差不多的代言費,但代言效果可是千差萬別。誰能夠在消費者心智中,讓谷愛凌跟自己的品牌牢牢綁定,誰才是贏家。
在這場競爭中,像瑞幸、元氣森林、蒙牛等品牌是佔優勢的。這些品牌都屬於高頻消費品,本來就需要和自己的消費群體進行高頻互動,籤下谷愛凌之後,在拉動話題熱度、提高粉絲參與度等方面確實有明顯效果,廣告費花得值。
相對來說,有一些品牌就比較尷尬,比如油漆品牌三棵樹、衛浴品牌科勒、床墊品牌慕思。這些是超低頻消費品,我們只有在家裝的時候才會去關注,可能十年才會選購一次。在這一波營銷暗戰中,這些品牌就比較吃虧,除了給谷愛凌送上奪冠祝福、打出形象海報,其他也就做不了什麼,在社交媒體上的存在感比較低。
不過,你發現沒有,家居品牌的這種尷尬,其實不是谷愛凌時代才有的。家居品牌一直就非常喜歡找明星代言,比如孫儷、林志玲、周迅等,各自代言了一堆家居品牌,但如果問你:她們到底代言了哪些品牌?估計你也說不上來。只記得每個家居城的外牆上,都有這些女明星的大幅照片。
那麼問題來了:一直花大價錢找明星代言,但是消費者根本記不住你的品牌,家居品牌商是真傻嗎?我以前也沒想明白這個道理,直到最近,營銷專家小馬宋老師才把這個疑問幫我解開了。
小馬宋老師說,家居行業請明星代言的邏輯,給消費者看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其實是給經銷商看。家居品牌的分銷渠道,直營的很少,主要是以經銷商、加盟商為主,而且不能只鋪一、二線城市,往往需要下沉到縣城、鄉鎮一級。
要把這個龐大的分銷網絡一點點建立起來,是很費勁的。怎麼快速說服這些小縣城商家賣你的貨?這時候,明星代言的價值就出來了。經銷商看到你的品牌有明星代言和背書,就相信你的品牌實力,願意加盟,賣起貨來也更有底氣。而且,越是下沉市場的經銷商,越看重你的品牌有沒有明星代言。
所以,家居品牌雖然可能沒有什麼深刻的思考,哪個明星的什麼特質更貼合自己的品牌,導致消費者的認知度不高;但是家居品牌卻一定會請明星,只有這樣渠道才好鋪下去。
類似的邏輯,也會出現在品牌商家進駐商場的過程中。你發現沒有,前些年,餐飲品牌很少找明星代言,也就是肯德基、麥當勞這樣的洋快餐喜歡找明星。但是這幾年,本土連鎖品牌也開始扎堆請明星了。比如,中餐連鎖品牌老鄉雞找了知名相聲演員嶽雲鵬做代言;半天妖青花椒烤魚請了新生代明星張一山做代言;茶飲品牌書亦燒仙草請了香港明星陳小春做代言,等等。
餐飲是重服務的行業,明星光環能帶來持續的消費客流嗎?很多人比較懷疑。很多明星自己就開餐廳,為自家餐廳代言,往往一開始客流火爆,但最後倒閉的居多。那麼,本土連鎖品牌扎堆找明星,又是圖的什麼呢?
其實是因為,這些年餐飲連鎖品牌的發展,不再是依靠街邊的獨立門店,而是越來越依託於大商場、購物中心。而大商場在選擇餐飲品牌的時候,是很挑剔的,品牌度不夠的話,根本進不去。舉個例子,現在有「米其林收割機」之稱的高端餐飲品牌新榮記,它在2012年進入北京的時候,談了幾十個地方,最後只能租到地下一層的店鋪,好地段根本進不去,就是因為當時在北京沒有品牌知名度。
那麼,怎麼樣快速提升品牌,讓商場相信你的實力呢?請明星代言啊。就像半天妖青花椒烤魚,這本來是一個新銳品牌,知名度不算大,但是在請來張一山之後,去和商場談進駐合作的時候就順利多了。商場一看有明星背書,不但手續上少了很多麻煩,而且還願意以更優惠的價格給出更好的位置,非常有助於連鎖品牌的快速擴張。
我們之前在節目裡說過,「一個看似不合理的商業現象能夠長期存在,背後一定有我們不知道的合理的商業邏輯。」明星代言,是又一個好案例。
來看第二條。
今年是虎年,不過,有點出人意料的是,貓咪竟然喧賓奪主,成了虎年營銷的主角。據《第一財經》報導,對比12年前,也就是上一個虎年中的老虎形象,今年在各路營銷中出現的老虎,普遍更胖、更萌、更像貓咪,真的可以說是「照貓畫虎」。還有不少文案,直接把老虎叫做「大貓」,據說可能是通過AB測試,發現叫「大貓」比叫「老虎」更能帶來流量。
還有腦洞更大的,有人開玩笑說,「如何提升『95後』生育率?宣布2022年不是虎年,是限定款貓年,只有今年出生的孩子可以屬貓,身份證上可以加印貓頭,是隱藏款。」
消息就是這樣,來看看能學到什麼知識。
其實,認真說起來,還真不是貓咪蹭了虎年的流量,而是虎年蹭了貓咪的流量。根據《2021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從2018年以來,寵物貓的數量一直都在高速增長,到去年,「喵星人」的數量已經超過了狗狗,順利晉升為中國國民的「第一寵物」。在這些寵物主人裡面,出生在1990年以後的年輕人佔了將近一半,這就是貓咪成為商業流量密碼的原因。
不過,很多鏟屎官已經發現了,「貓主子」只是看上去很萌,其實特別難伺候。在所有寵物當中,貓可能是最「神經質」的一種,性格陰晴不定、缺乏同理心、喜歡操控人等等。比如,它們會把自己捕獲的獵物,當成「玩具」戲耍,毫無內疚感;或者,故意將桌子上的東西推下去打碎,然後閒庭信步地離開,氣得人七竅生煙。
如果從進化角度看,貓的這種性格,是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中為應對生存壓力而演化出來的特徵。但是,這種性格也讓貓咪很難被人真正理解。有一項統計調查顯示,在英國,有大約40%的寵物貓因為性格問題而被遺棄。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讓鏟屎官更了解貓咪的性格,讓人和貓咪「和諧相處」呢?
我們知道,想要更了解自己的性格,我們可以去做各種各樣的性格測試。比如大五人格測試,就是從五個維度——外向性、宜人性、盡責性、神經質、開放性,來測量一個人的性格。最近,英國研究人員採用同樣的思路,針對貓咪開發了一個性格測量表,叫「三元模型調查問卷」。這個「三元模型」,是從三個維度,也就是冷漠性、膽量度和去抑制性,來測量貓咪的性格特點。其中,去抑制性是指,當出現突發情況,比如有陌生人出現時,貓咪的行為會發生多大的改變。
問卷從這三個維度,設計了46種情況,要求鏟屎官針對這些情況描述,按照自家貓的符合程度來打1~5分,「完全不符合」打1分,「完全符合」打5分,最後就可以測試出你家貓咪的性格傾向。
情況描述大概是這樣的,我念幾個給你聽聽。
1.我的貓探索危險的地方,比如隔壁的花園,或者非常高的地方。
2.我的貓似乎沒有意識到危險,比如經常跑到街上,或者冒險跳躍。
3.我的貓坐在高處,比如沙發頂部、樓梯頂部。
4.我的貓把其他貓趕出住宅(花園)。
5.我的貓在我試圖使用的物品上行走(坐著),比如筆記本電腦、書籍等等。
……
研究人員發現,在膽量度中得分較高的貓,更喜歡抓撓東西和攀爬障礙物,和主人的關係往往比較緊張。而那些去抑制性得分較高,以及對其他寵物不友好的貓,和主人往往相處得很好。另外,研究人員認為,如果從人的角度去看,「很可能所有的貓都有一點點精神病」,作為鏟屎官,可能需要比其他的寵物主更需要同理心和包容心。
如果你就是一名鏟屎官,不妨找這張性格量表來測試一下。下次你家貓咪再發脾氣,你終於可以找到一種「主場感」,淡定地說,「沒辦法,它就是這樣的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