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孝道徵文1100字
2025-01-27 14:17:09
在我們的一生中,父母不僅給了我們生命,也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本文是語文迷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我與孝道徵文1100字,僅供參考!
我與孝道徵文1100字【1
孝文化源遠流長、深邃古老,是為中華文明最核心內容之一。
追溯孝文化的淵源,經歷朝歷代不斷延續和發展,孝文化逐漸被視為美德之首、立身之本、齊家之寶、治國之道。如先秦時期,《詩經》載:「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哀哀父母,生我勞瘁」,既指明父母生養不易,主張尊老敬賢。至周代,更有「五十養於鄉,六十養於國,七十養於學,達於諸侯」之規定,要求在全社會弘揚尊老敬賢的教化。可見自遠古時期起,歷朝歷代均對傳統孝文化十分重視和推崇,並積極引導、大力宣揚。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至今日,孝道不單是我們這個社會正能量的源泉,依然能引起全社會的共鳴。
在前不久舉行的南充市首屆十大孝星評選活動中,作為一名普通的紀檢監察員,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身邊的孝行力量,道德力量。任勞任怨,悉心照料患病雙親十餘載的國稅幹部向宏、丈夫因公殉職後,仍視公婆為親生父母的何豔、辭去工作,七年如一日,獨自照顧患腦溢血半身癱瘓的公公譚華、前夫去世,將贍養公婆作為再婚條件,十多年來不離不棄的王建瓊、13歲姑娘,以稚嫩身軀扛起家庭重擔,悉心照顧患病奶奶及年幼弟弟的孝星少年蔡菊英……他們的事跡感人至深,令人鼓舞、催人向上,發人深思。既體現了孝行天下的善行義舉,亦傳遞了尊老、養老、愛老、助老、孝老的社會正能量。正如市委書記李仲彬在首屆孝星表彰大會上所言,他們對父母的那一片情、那一份愛、那一顆心……每一個人,每一個有良知的人,聽後都會感動。
為此,作為一名普通幹部,我們更應積極響應市委號召,真正把行孝、盡孝的好風氣,把尊老、敬老的好風氣樹起來、弘揚起來,讓孝老、尊老、敬老蔚然成風。
然而,盡孝不只是口頭說說而已,「時間不等人,盡孝需及時」。而如何盡孝,又一次拷問人們的標準。尤其是在當下社會經濟發展、物質繁榮,人們幾乎溫飽不愁的情形下,我們究竟該給予父母什麼?
有些人認為,只要在物質上滿足了老人,那便是孝順了。但他們不知道,其實全天下的父母,是最能理解和體諒孩子。無論你是多大的官,或者是世間潦倒人,無論你是百萬富翁,還是一貧如洗,在父母的心裡,你都是骨肉心血。你富裕,他們不會貪,你貧窮,他們不嫌棄。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孩子有孝心,真正意義上的發自心底的關心和安慰。
所以,我認為孝道的內涵,除了滿足老人必要的物質贍養,更多的應該是對父母的尊敬、關心和體貼,更多的精神意義上的給予。哪怕是抽出時間,定期給老人打打電話,帶著禮物,常回家看看,陪老人吃頓飯、聊聊天,幫老人拖拖地、洗洗衣服,甚至是幫老人洗一次腳,也是孝敬之心,也是令老人最快樂的事情。
朋友圈曾流行一句話: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60歲時,還能和父母一起吃飯。人生斯美,時間將會如白雲一般飄過,也許終有一天,我們再也無法找到如父母一般,待你無私無微的人。所以趁時間還未白了頭,你知道,你能做的還有很多。
我與孝道徵文1100字【2
早就知曉:世間有一種光輝大愛,它源遠流長,也永遠不會消亡;它不計成本不求回報,無怨無悔;它總是自發的一直向下傳遞,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
--那,就是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
也終於慢慢明白:世間還有一種愛,經不起等待……
--那,就是孝!
於是也漸漸知道:世間還會有一種痛,撕心裂肺,卻永遠無法彌補,那就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悲哀。
父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老去,我開始懼怕。讀到老舍的「人即使活到七八十歲,有母親在,多少還可以有點孩子氣,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有母親是幸福的」我開始淚流滿面。是的,母親是我的根我的幸福,母親也是我一直的包容和依靠。再讀張潔《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一個人在五十四歲成為孤兒,要比在四歲的時候成為孤兒苦多了」我淚雨滂沱甚至想嚎啕大哭,雖然我一直有意無意拒絕想到那天,但我知道早晚有一天我也會成為孤兒,我不敢想像一直單薄病弱的我挨不挨得過那樣的日子。
長久柔弱和鬱鬱寡歡的我一直是父母的心痛和放不下的牽掛。我卻以忙累心力不濟為理所當然的藉口,對他們懶言少語,來去匆匆,給他們供養點生活就是盡孝的全部。愛與被愛的不對等,天差地別的距離,那麼的遙遠和懸殊,也讓我常常不由自主心生感慨,想起「娘想兒來似路長,兒想娘來扁擔長」的老話來。
縱然「養兒才知父母恩」,更深刻體會到了父母從十月懷胎,牙牙學語,蹣跚學步,立業成家,一步一步一路風雨兼程辛苦陪伴一路目光追隨忘了流年的艱辛付出與不易。感同身受了柴米油鹽,飲食住行的瑣瑣碎碎;明了苦口婆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勞心費神;也深知了孩兒歡喜,父母樂在心,孩兒病了愁了不如意,父母食不甘味睡不成眠的心痛……如此種種,訴不盡父母的千般情萬般愛。料想著反哺與跪乳的拳拳寸草心也回報不了父母的三春暉。於是就想著來日方長,孝道漫漫,就想著出人頭地光宗耀祖才能孝敬父母,就思著他日時來運轉功成名就再好好孝敬父母……
光影流年!遙遙無期的夢想,天花亂墜的空想,水月鏡花般的虛無縹緲。驀然回首,匆匆,一切太匆匆!竟不曾追上歲月的腳步,還有父母老去的速度。時光的刀,歲月的梭,用皺紋蒼老了父母也曾美麗的容顏,佝僂了父母也曾挺直的腰,模糊了他們明亮的眼,霜白了他們曾漆黑的發。父親日漸步履闌珊,母親也變得老態龍鍾;他們開始丟三落四,忘記鎖門關水;開始沉默寡言,也開始任性乖張,鬧鬧脾氣;也開始絮絮叨叨不厭其煩重複陳年往事……但他們對孩子的愛還沒變,只是已愛到無能為力。他們會手足無措給你煮上糊焦的粥,鹹得難進口的菜。你假裝可口地硬咽下幾口,母親最初會歡快的很。可是隨後她會悻悻的發現,她那傾盡不完愛意的兒女,竟沒能品嘗到那散著童年媽媽味道的可口飯菜。她開始失落,一遍遍說,老了老了不中用了,父親就接過去慢慢吃起來,他們的味蕾已嘗不出味道。時間究竟去了哪裡?!心裡五味雜陳翻江倒海……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我不再殫精竭慮與命運無謂抗爭。我知道我必須努力在眼下多做一點。我開始更多的陪著我的老父老母。父親倚著牆角坐在暖暖陽光裡,細細密密過濾陳年往事……母親坐在蒲團上,一顆一顆捻著檀香珠串,數著光影流年,為兒女祈著喜樂平安,面容平和就像一尊慈祥的佛——是的,父母就是我們心裡的陽光!幸福!救贖!就是我們心中永遠的佛!
龍應臺在巜目送》中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
是的,時光一天天老去,孝再也經不起等待!多希望這世上真的有能普渡眾生的佛啊。我要虔誠求佛:讓時光停一停!讓天下父母都活得長長久久!讓我們都能陪著父母慢慢老去!
我與孝道徵文1100字【3
柔和的燈光下,一家人坐在一起看電視,兩個小女孩認真地剝著葵花籽,她們小心翼翼地把葵花仁裝在一個小盒子裡,當剝到足夠多的時候,她們就用小手抓起一把,悄悄的塞進父母的嘴裡,沐浴在媽媽驚喜又讚許的目光中,小女孩們心裡美滋滋的,比自己吃了葵花仁還滿足,這是我童年生活中最常見的一個溫馨場面,現在想起來依舊溫暖。那兩個小女孩就是我和我妹妹,記得小時候媽媽常說,好吃的東西要留給長輩,這或許就是我關於孝道最簡單的啟蒙了。
在我成長過程中,媽媽不僅用言傳「百善孝為先」的道理,更是用身教傳承著孝道。記憶中和我的夢境裡常常出現這樣的場景,在陽光鋪滿陽臺的下午,媽媽端來大木盆,盛滿熱水,她輕柔地為奶奶脫下布鞋,解開長長的裹腳布,小心地把那雙小腳放在溫水中,雙手輕輕地揉搓,按摩,像在清洗一件珍貴的藝術品,浸泡一會兒,她用毛巾擦乾,把奶奶的小腳放在自己的腿上,為她仔細地修剪趾甲,削去老繭,此時的奶奶一副愜意又滿足的表情,笑起來的臉像一朵盛開的菊花。媽媽時常說,千萬別小看奶奶的這雙小腳,它支撐起了整個大家庭,她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只有老人家自己知道,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孝敬老人,讓她安享晚年。
直到今天,許多美好的片段還時常在我的腦海回放。媽媽為奶奶洗頭擦身;媽媽陪奶奶聊天、扶她散步;媽媽不分晝夜陪伴在生病的奶奶床邊;媽媽為奶奶特意製作可口的飯菜;媽媽為奶奶梳頭修剪指甲;媽媽為奶奶專門學習按摩......
在媽媽的影響下,我和妹妹對奶奶也十分孝敬,直到奶奶安詳離世。
歲月流逝,時光漸遠,參加工作以後的我,躊躇滿志,為了證明自己,為自己設定了許多的目標,拼命工作,時常加班,應酬也多起來了。許多夜深人靜的時候,我也曾愧疚,總覺得忽略了媽媽,陪她的時間太少,但是我也時常安慰自己,總認為以後機會還很多,等媽媽老了再好好報答她、伺候她。可是天不遂人願,一切並不由我想,還不曾等到媽媽步履蹣跚,還不曾等到她臥病在床,媽媽就只能活在我的記憶中,在我無盡的哀傷裡——一場無情的車禍帶走了她,也剝奪了我作為女兒盡孝心的權力,我錯過了太多美好,錯過了春光明媚在花間陪媽媽散步;錯過了陪媽媽遊覽祖國名川大山;錯過了冬日陽光下給她梳頭修剪指甲;錯過了寒冬臘月為她洗腳按摩;錯過了病榻前為她端茶送水;錯過了.......我錯過了太多太多,悔愧難當的同時,也深切體會到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無奈和悲愴。
如今,我終於明白,盡孝是不需要特意安排的,許多事是經不起等待的。讓我們每一個子女從今天,從此刻,從小事做起,不要讓父母遙望期盼,不要讓自己空留遺憾!盡孝當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