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假下肢的製作方法
2023-07-03 11:20:46 4
專利名稱:一種假下肢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假肢尤其涉及一種假的下肢。
技術背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工作節奏的加快,汽車越來越成為人們離不開的交通工具,因此道路上的汽車越來越多,車速也越來越快,交通事故的發生也越來越頻繁,因此造成被截肢的人也越來越的,截肢後為了便於工作和生活,就需要安裝假肢,尤其是在事故中失去下肢的,安裝假下肢的意義更為重大。但是,現有的假下肢存在著結構複雜、重量重、安裝使用維護均不方便,價格高的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ー種結構簡單、安裝使用方便的假下肢。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它包括支撐杆以及腳板,所述的支撐杆與肢體連接,並起小腿的作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肢體連接部分採用框架結構,所述的框架結構包括縱向支杆和橫向固定圈,由所述的若干根縱向支杆圍成與人體殘肢的接觸部位相吻合柱狀框體,在水平方向上設有一道以上的將若干根縱向支杆連接成整體的橫向固定圈,在肢體連接部分的底部外側位於人體膝關節後側的位置處通過鉸鏈連接的方式與所述的支撐杆的頂部連接,所述的支撐杆的底部連接在與人體腳底形狀相似的腳板的上表面後側。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輕巧、安裝使用方便、使用靈活、在高低不平的道路上行走自如、成本低、重量輕的優點。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處於彎曲變形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彈性支撐杆的剖面結構示意圖。標號說明1縱向支杆、2橫向固定圈、3支撐杆、4腳板、5彈性支撐杆、6外套筒、7彈簧、8腳面支撐杆、9第一鉸接點、10第二鉸接點、11第三鉸接點、12第四鉸接點、13緩衝墊、14彈性條。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與肢體連接的、起小腿作用的支撐杆3以及腳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肢體連接部分採用框架結構,所述的框架結構包括縱向支杆I和橫向固定圈2,由所述的若干根縱向支杆I圍成與人體殘肢的接觸部位相吻合柱狀框體,在縱向支杆I的頂端固定有橫向固定圈2,在若干根縱向支杆I的中部也設有固定圈,在肢體連接部分的底部外側位於人體膝關節後側的位置處通過鉸鏈連接的方式與所述的支撐杆3的頂部連接,形成第一鉸接點9,使得肢體連接部分與支撐杆3之間可繞鉸鏈連接的轉動軸任意轉動,所述的支撐杆3的底部連接在與人體腳底形狀相似的腳板的上表面後側。所述的支撐杆3的下端設為兩段式,在這上下兩段之間通過鉸鏈連接,形成第二鉸接點10。使得腳板可繞著該鉸鏈連接處上下擺動。為了使假肢的使用效果能夠更符合人體下肢動作,在支撐杆3上段的下部與腳面中部之間斜向設有彈性支撐杆5,所述的彈性支撐杆5的兩端分別通過鉸鏈連接在上段支撐杆3的下端和腳板上表面,由此形成第三鉸接點11和第四鉸接點12 ;所述的彈性支撐杆5由外套筒6、設於外套筒 6內的彈簧7以及設於彈簧內的腳面支撐杆8構成,所述的腳面支撐杆8為兩根,其中一根的一端與支撐杆3連接,另ー根的一端與腳板4的上表面連接,它們的另一端兩兩相對懸空設置,且它們的相對面之間設有間隙,間隙的大小等於或略大於腳板處於行走狀態時或做其它的活動狀時,弾性支撐杆5的最大拉伸行程。所述的外套筒由剛性材料製成,所述的剛性材料為硬塑料或剛性輕便金屬材料。在所述的肢體連接部分與支撐杆3的正面設有彈性條14,所述的彈性條14的一端連接在肢體連接部分的正面,另一端連接在支撐杆3的正面。為了減少震動,在肢體連接部分與支撐杆的接觸面上設有緩衝墊13。為了防止腳板的變形,増加腳板的強度,在腳板的上表面設有加強筋。為了提高肢體連接部分與肢體接觸時的舒適度,在肢體接觸部分的框體內表面設有柔軟性材料。如圖1所示,為了使假下肢在行走的使用過程中更加逼真,將腳板的前端設置為上翹的結構。為了使假下肢外型更像肢體,在支撐杆的外部包覆有支撐杆外包層。所述的支撐杆外包層後面的上部設有缺ロ,以便於假下肢膝關節部位(即肢體連接部分與支撐杆連接處),在肢體連接部分向下彎曲時,能夠達到最大的彎曲限度,為肢體連接部分彎曲時提供空間。為了使假下肢外型更像肢體,在腳板的外部包覆有腳面外包層。
權利要求1.一種假下肢,其特徵在於它包括支撐杆以及腳板,所述的支撐杆與肢體連接,並起小腿的作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肢體連接部分採用框架結構,所述的框架結構包括縱向支杆(I)和橫向固定圈(2),由所述的若干根縱向支杆(I)圍成與人體殘肢的接觸部位相吻合柱狀框體,在水平方向上設有一道以上的將若干根縱向支杆(I)連接成整體的橫向固定圈(2),在肢體連接部分的底部外側位於人體膝關節後側的位置處通過鉸鏈連接的方式與所述的支撐杆的頂部連接,所述的支撐杆的底部連接在與人體腳底形狀相似的腳板的上表面後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假下肢,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支撐杆(3)的下端設為兩段式,在這上下兩段之間通過鉸鏈連接,形成第二鉸接點(1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假下肢,其特徵在於在支撐杆(3)上段的下部與腳面中部之間斜向設有彈性支撐杆(5),所述的彈性支撐杆(5)的兩端分別通過鉸鏈連接在上段支撐杆(3)的下端和腳板上表面,由此形成第三鉸接點(11)和第四鉸接點(12);所述的彈性支撐杆(5)由外套筒(6)、設於外套筒(6)內的彈簧(7)以及設於彈簧內的腳面支撐杆(8)構成,所述的腳面支撐杆(8)為兩根,其中一根的一端與支撐杆(3)連接,另一根的一端與腳板(4)的上表面連接,它們的另一端兩兩相對懸空設置,且它們的相對面之間設有間隙。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假下肢,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間隙的大小等於或略大於腳板處於行走狀態時或做其它的活動時,彈性支撐杆(5)的最大拉伸行程。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假下肢,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外套筒由剛性材料製成,所述的剛性材料為硬塑料或剛性輕便金屬材料。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假下肢,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肢體連接部分與支撐杆(3)的正面設有彈性條(14),所述的彈性條(14)的一端連接在肢體連接部分的正面,另一端連接在支撐杆(3)的正面。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假下肢,其特徵在於在肢體連接部分與支撐杆的接觸面上設有緩衝墊(13)。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假下肢,其特徵在於在腳板的上表面設有加強筋;所述的腳板的前端設置為上翹的結構。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假下肢,其特徵在於在肢體接觸部分的框體內表面設有柔軟性材料。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假下肢,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支撐杆外部包覆有支撐杆外包層,所述的支撐杆外包層後面的上部設有缺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假下肢。它包括與肢體連接部分、起小腿作用的支撐杆以及腳板,所述的肢體連接部分採用框架結構,所述的框架結構包括縱向支杆和橫向固定圈,由所述的若干根縱向支杆圍成與人體殘肢的接觸部位相吻合柱狀框體,在水平方向上設有一道以上的將若干根縱向支杆連接成整體的橫向固定圈,在肢體連接部分的底部外側位於人體膝關節後側的位置處通過鉸鏈連接的方式與所述的支撐杆的頂部連接,所述的支撐杆的底部連接在與人體腳底形狀相似的腳板的上表面後側。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輕巧、安裝使用方便、使用靈活、在高低不平的道路上行走自如、成本低、重量輕的優點。
文檔編號A61F2/60GK202875541SQ20122048128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0日
發明者吳周添 申請人:吳周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