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語文高考議論文寫法的解析
2023-07-03 00:09:54 1
在近幾年的高考中,話題作文的題型越來越多,而話題作文在寫作時,很多考生都會用議論文的文體來進行行文。因此,如何寫好議論文成為了高考考生最關心的輔導要點。在議論文的寫作中,同學們對於議論文如何對觀點進行展開論述,顯得辦法不多。接下來就根據實例解析一下議論文寫作中常規的展開方式。
如何展開核心語段?最好的方法就是:以事實論據為基礎,綜合運用正反對比法分析。
正反對比法。就是在寫完事例論據後引進比較加以分析,從而得出結論。
例如《關注細節》:
列文虎克在關注細節中發現了細胞學說,齊白石在關注細節中創造了聞名中外的畫法,魯迅在關注細節中開創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新時代。(事例)//相反,我們周圍的一些人,對什麼事都馬馬虎虎,對細節處毫不在意,最後一事無成。//兩相比較,答案不是很明顯嗎?關注細節,收穫精彩的人生;忽視細節,空留無窮的遺憾。(事例後+反例+比較分析)
【示例】俗話說:勤能補拙。(觀點)//就拿我國明代的張溥來說吧,他小時候很「笨」,別人讀一會兒就能背下來的東西,他往往要讀幾十遍才能背下來。但是,他並沒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認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聲朗讀一遍,然後燒掉,接著再抄。這樣,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後來,他逐漸變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歲寫下了名揚天下的《五人墓碑記》。(正面事例)
相反,仲永5歲就能賦詩,可謂天賦出眾。憑著聰明,他父親帶他四處作詩炫耀。仲永再也不思進取,長大以後,他變得庸庸碌碌,「泯然眾人矣」!(反面事例,注意其轉述的簡潔及側重點)
不難看出,張溥雖然很「笨」,但他肯勤學苦練,正是勤學苦練才使他的文思變得逐漸敏捷起來;而仲永雖然天賦出眾,但他後來不思進取,終致庸庸碌碌,「泯然眾人矣」!(分別對兩個事例作對比分析論證)//由此可見,儘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異不可否認,但後天的勤奮則能彌補先天智力上的不足。(總結)
▲語段結構:觀點+正面事例+反面事例+事例後的對比分析+總結
【示例】好集體不會埋沒人才。(觀點)//孫臏與龐涓同出於鬼谷子門下。他們二人可說是精於謀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當孫臏來到龐涓任職的魏國時,龐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內心狠毒,多次向魏王進讒言,以致使孫臏被挖去膝蓋骨,不得施展其才能。而齊王聽說孫臏之才,不惜費盡心力,將孫臏請到齊國,委以重任。齊軍才有了馬陵道之勝。(舉一反例與一正例)
同是孫臏為何落得兩種境遇呢?(抓信矛盾點,設問,因果探究)
就是因為他效勞於優劣不同的兩個統治集團。在魏國,龐涓只圖私利,妒賢嫉能,魏王昏庸,偏聽偏信,而且缺乏識別千裡馬的伯樂眼光。孫臏在這樣一個集體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齊王任賢用能,身邊的臣子也不像龐涓那樣謀私,因而上下齊心,孫臏在此,正得以充分發揮作用。(因果分析法)//可見,好集體不會埋沒人才。(總結,觀點)
【點評】一個正面的例子,一個反面的例子放在一起,接下來要對這個例子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對照分析,突出「好集體不會埋沒人才」的觀點。
▲語段模式:觀點+事例(一反例與一正例)+例後(設問+因果分析)+總結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