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推薦官袁弘(大江大河推薦官袁弘)
2023-07-03 03:51:44
↑大江大河推薦官:著名演員袁弘
和很多「武漢伢」一樣,長江是袁弘成長記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寒來暑往,奔騰的江水見證了一位演員的誕生,陪伴著袁弘走過了40個年頭。
「小時候的長江冬天水退下去後,在江灘上走可以一直走到江中心。」作為「大江大河推薦官」,著名演員袁弘向紅星新聞講起了他和家門前那條長江的春夏秋冬。
冬天是枯水季,袁弘說,他常去江灘上挖沙子;到了夏天的時候,因為洪水到來,江面變得很寬,甚至能超過路面高度。待到水退去後,袁弘就會和小夥伴一起到江灘上撿東西,也會在江裡遊泳。
「因為我媽媽工作單位在漢口,我爸爸工作地方在武昌,所以每周我都要坐輪渡過江,還能經常看到江豚躍出江面。」回憶起小時候與長江的故事,袁弘眼睛裡閃耀著光芒。出生在武漢、成長在武漢的袁弘,自小便與長江結下了不解之緣。
公開資料顯示,武漢位於長江和漢江交匯處,江堤蜿蜒漫長,歷史上遭受過多次洪水的肆虐。為防治洪水,早在清同治四年(1865年),江漢關就設立了水位標尺(標尺為英制),這也是我國記錄長江水位之始。
每到汛期,防洪抗洪成為武漢孩子一段特殊的經歷,袁弘也不例外。「以前每年洪水的時候,我父親單位都得去巡堤,晚上都得住堤壩上。」
袁弘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洪水期間,他們都有自己負責的一段,都會巡堤、抗洪。小時候幾次洪水都讓袁弘印象深刻,但印象最深的,袁弘回憶說,是1998年那一場洪水,導致江水完全高出路面,所有人都變得非常緊張。
「小時候每年到了夏天,都感覺應該是抗洪的時候到了,只是每年的洪水有大有小,那時候就覺得長江每年都會這樣。」袁弘說。
「因為長江有了武漢這座城,長江也造就了這個城市的性格、城市的文明、武漢的碼頭文化,還有武漢這些年的發展,都是跟這條江有關的。」在袁弘看來,武漢因長江而生,因長江而發展,一代代武漢兒女共飲長江水,與長江血脈相連。
因此,長江的生態治理,也成了諸多武漢兒女關注的重點。
武漢的城市道路被人們稱作「三環添綠,四環繞湖」,而讓袁弘最感到親切的,便是東湖。袁弘說,他小時候在東湖邊長大,中學讀書的學校也在東湖湖畔,東湖的生態治理過程深深烙印在他的腦海裡。
「我記得很小的時候,東湖的水質很好,我爸會去潛水,潛到水下面撈出一些湖蚌,就是很大的那種蚌殼,還可以吃。」但袁弘也記得,過了幾年後,東湖水質遠不如過去。但最近這幾年,水質又開始好轉,湖水重新變得清澈。
「我至今都記得,那段在湖邊生活的時光,光腳在湖裡走的時候都可以看到小魚。(現在)湖水質量在變好,我也感到非常開心。」
在袁弘看來,長江見證著像他一樣無數「武漢伢」的成長蛻變、悲歡離合,記錄著武漢這座城市的歲月變遷。
「我也經常回去,在江邊走一走,逛一逛,在那兒吹吹江風,感覺自己還是江邊牙牙學語的孩子。」
【「大江大河推薦官」徵集中】
如果你也想成為一名「大江大河推薦官」,請發送信息到[email protected]。我們誠意邀請你和我們一同講述人與江河的牽掛,告訴我們有關你和江河的記憶,讓我們共同諦聽,河流江湖之潮下,歷史泛起的每一道向前奔湧的漣漪。
紅星新聞記者 楊雨奇 吳陽 實習生 史焱
編輯 彭疆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