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樞線圈成形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03 15:22:26 1
專利名稱:電樞線圈成形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同一中心高的系列軋鋼電機電樞線圈的成形工藝裝備。具體地說,是一種電樞線圈成形裝置。
背景技術:
同一中心高的系列軋鋼電機電樞線圈(以下簡稱同系列軋機線圈),多因電機的槽數和鐵心長度不相同,而導致元件數、直線邊長度、跨距、線規不相同。長期以來一種電樞線圈就有一付專用敲形模。這種專用敲形模的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但存在如下幾個缺點因模體形狀特殊,以往均採用鑄鐵件,因此生產周期長;其體積寵大,過多的佔用模具庫房面積;敲形模成本過高。而現在同系列軋機線圈品種繁多,產品的生產周期也要求越來越短,並要求儘量的降低產品的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同系列軋機線圈的通用成形。即同系列軋機線圈通用一個模體,不同線圈只需更換1-3個小部件,調整裝置即可敲出比較滿意的電樞線圈。本實用新型包括鼻端模體、引線端模體、左、右邊活動模體、心軸、底板、活動墊杆、定位支撐、頂緊裝置。其特徵在於鼻端模體、引線端模體、左、右邊活動模體均通過心軸、底板相聯接,可在敲形架上隨意滑動,左右邊活動模體通過心軸、活動墊杆、定位支撐、頂緊裝置形成跨距調節機構。在鼻端模體、引線端模體上通過調節四根活動靠條滿足線圈的斜邊角度要求。
本成形裝置適用於多規格的小批量生產,尤其適用於電機修理。節省了模具費用,縮短了製造周期,節省了模具庫房。
圖1是電樞線圈成形裝置的平面裝配主視圖;圖2是電樞線圈成形裝置的平面裝配府視圖;圖3是電樞線圈成形裝置的立體裝配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參照附圖,由圖1、圖2可知,首先將支撐板4、鼻端夾緊裝置1兩個頂緊螺杆2、鼻端模體5、鼻端的兩個頂緊裝置15、鼻端左邊活動模體19與鼻端右邊活動模體17固定在鼻端底板3上組成「鼻端模體」;再將引線端模體12、引線端的兩個頂緊裝置15、單個規格相應的引線墊片10、引線墊片座12、引線端右邊活動模體17與引線端左邊活動模體19固定在引線端底板13上組成「引線端模體」。這樣的「鼻端模體」與「引線端模體」通過心軸14可在敲形架上隨意滑動,以適用不同鐵心長度的電樞線圈,再通過單個規格相應長度的V形板9組成一個完整的模體。又因左邊活動模體19與右邊活動模體17及心軸14形成鉸鏈結構,通過兩個定位支撐18上的調節螺栓和四個頂緊裝置15的調節螺栓可隨意將活動墊杆16定在所需位置,從而調節模體跨距。當成形裝置的模體跨距和軸向長度均滿足電樞線圈要求後,再將鼻端模體5和引線端模體12上的四根活動靠條4調至相應位置,並用四個頂緊螺杆2定位頂緊;同時,換上單個規格相應的異槽墊條7和壓條8即可進行敲形。綜上所述,更換一根異槽墊條9、兩根壓條7、引線墊片10、V形板9四個小部件,再調整模體即可得到一付所需敲形模。
權利要求1.一種電樞線圈成形裝置,包括鼻端夾緊裝置(1)、異槽線圈用墊條(7)、兩根壓條(8)、引線墊片(10)、引線墊片座(11)。其特徵在於將支撐板(4)、鼻端夾緊裝置(1)兩個頂緊螺杆(2)、鼻端模體(5)、鼻端的兩個頂緊裝置(15)、鼻端左邊活動模體(19)與鼻端右邊活動模體(17)固定在鼻端底板(3)上組成鼻端模體;將引線端模體(12)、引線端的兩個頂緊裝置(15)、單個規格相應的引線墊片(10)、引線墊片座(12)、引線端右邊活動模體(17)與引線端左邊活動模體(19)固定在引線端底板(13)上組成引線端模體,鼻端模體與引線端模體活動連接在心軸(14)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樞線圈成形裝置,其特徵在於鼻端模體(5)和引線端模體(12)上的靠條(6)活動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樞線圈成形裝置,其特徵在於兩個右邊活動模體(17)、兩個左邊活動模體(19)通過心軸(14)形成鉸鏈結構,再通過四個頂緊裝置(15)、四個活動墊杆(16)和兩個定位支撐(18)形成調節跨距機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樞線圈成形裝置,其特徵在於鼻端模體(5)與引線模體(12)通過敲形架和心軸(14)及連接V形板(9)相連接;形成軸向調節裝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樞線圈成形裝置,該裝置由鼻端夾緊裝置(1)、四個頂緊螺釘(2)、鼻端底板(3)等部件組成。鼻端模體(5)與引線端模體(12),通過鼻端底板(3)、引線端底板(13)和心軸(14)及連接V形板(9)相連接;左邊活動模體(19)與右邊活動模體(17)通過心軸(14)形成鉸鏈結構,再通過活動墊杆(16)、定位支撐(18)和頂緊裝置(15)形成跨距調節機構。本實用新型可節約生產成本,縮短生產周期,減少模具庫房,使用範圍增大,對同一中心高系列的不同線規不同槽數的軋鋼電機電樞線圈成形工藝都能適用。
文檔編號H02K15/04GK2722494SQ200420068619
公開日2005年8月31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3日 優先權日2004年9月3日
發明者趙四清, 陳楚興 申請人:湘潭電機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