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電影1952拍的南徵北戰(1952年老電影南徵北戰幾個主要演員扮演絕了)
2023-07-03 15:05:10 2
1952年老電影《南徵北戰》,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的,描寫的是解放戰爭時期山東戰場大打運動戰的情節。現在解讀,實際上描寫的就是萊蕪戰役——活捉李仙洲,孟良崮戰役——消滅張靈甫。
這個電影人物刻畫,故事情節,藝術表演,個性張揚,拍得太好了,太實際、太形象了。各個人物表現的非常到位、生動、實際,沒有臉譜化,沒有做作感,就像部隊戰鬥生活一樣,喜怒哀樂都呈現出來,符合部隊的實際情況。
我們就是看著這個電影長大起來的一代人,特別是參軍後,在部隊裡時常能找到他們的影子,他們的形象。
哦,又進步了
馮喆扮演的高營長。馮喆1921年生,扮演高營長時才31歲,正是青春年華,論身材、容貌,一表人才,多麼的帥,多麼的成熟、果敢、幹練、堅毅、儒雅、英武,他充分表現出營級幹部對上對下應有的組織指揮能力。這是多年來,影視題材少有的營級幹部形象,一般表現不是班,就是連、團,很少突出營一級,但《南徵北戰》展現的卻是營,真是難得。營既不直接帶兵,又沒有機關,它只是團、連承上啟下的單位,尺度很是難以把握。但高營長扮演的特別好,既要堅決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又要認真做好下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個優秀的典範。
劉沛然扮演的張連長。據說這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南徵北戰》時,唯一一個特約演員。他原來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的一個導演。"反攻反攻,反到山東",他的形象、表情、情緒恰到好處,流露出對上級指示不滿,但又要堅決執行命令的神態,這符合部隊的實際情況,"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各吹各的號,各拿各的調,怎麼能行?怎麼能形成"步調一致""整齊劃一""一盤棋"。特別是他那帶有地方口音的臺詞,更讓人感到真實、親切,"能不能,出擊下?"
仲星火扮演的機槍手劉永貴,既是部隊的戰士,又是當地山東人,表演的非常到位,"又喝到家鄉的水了",當他的媳婦對部隊後撤不理解時,拿捏的也特別好,把山東老爺們的心態表現的淋漓盡致,"我們準能打回來"。為部隊與地方的關係,起到了一個點化、融化作用,因那時大多數的戰士都是來自當地的老百姓。
鐵牛扮演的胖敦敦的戰士,更是出色,幾個情節,就彰顯出他活躍、樂觀、調皮的個性,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部隊也是生氣勃勃,"小廣播"、"小探聽",調皮說笑的多著呢,特別是他說的"大炮不能上刺刀,解決戰鬥還要靠我們步兵呢!"一下子活躍了氣氛,調劑了情緒,振奮了精神,步炮協同永遠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因我就是炮兵出身,坐炮車拉練遇到步兵老大哥,都喊這句話,感覺非常親切。
張瑞芳扮演的女村長趙玉敏,樸實、細膩、勇敢,既會做思想工作,又會做支前工作,彰顯出軍民魚水情,"兵民是勝利之本"。特別是敵人撤退時,趙玉敏帶領民兵,割斷敵人妄圖炸掉水庫的電線,有力的配合解放軍堵住了敵人。"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陳戈扮演的我軍師長更是絕了,特別是他最後的講話,抑揚頓挫,語氣腔調,不緊不慢,既有總結性,又有鼓動性。"對、對!今天,我們能獲得這麼大的勝利,主要是因為我們忠實地執行了毛主席的戰略方針,只要有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領導指揮,只要有廣大人民的支援,今後我們就能殲滅更多的敵人,獲得更大的勝利!
------同志們、鄉親們,戰爭還沒結束。為了爭取更大的勝利,我們要繼續前進!"
《南徵北戰》電影生活化,樸實化,情感化,讓人看著舒服、真實、高興,百看不厭。
九口2020-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