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中遇到的挫折(改革開放中的摸著石頭過河)
2023-04-20 18:49:44
改革開放近40年了,如果要提一個改革開放的標誌性語言,許多人會說「摸著石頭過河」,而且認為這是鄧小平的原創。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可以作一番考證再下結論。
摸著石頭過河——踩穩一步,再邁一步
「摸著石頭過河」原是一句民間歇後語,完整地說是「摸著石頭過河——踩穩一步,再邁一步」或者「摸著石頭過河——求穩當」。這富有民間智慧的歇後語被借用來表示一種科學的工作方法,表示面對新事物要本著穩妥的態度,進行探索。
這句話很早就出現在《人民日報》的報導和正式文件中,如1965年6月6日《人民日報》講到:「搞生產要摸著石頭過河」「只有調查研究,摸到了落腳的一個個石頭,才能一步一步走到彼岸,完成任務」。農業部《關於一九五九年農業生產的幾點意見》指出:「實行少種高產多收的方針和耕地三三制的偉大理想,必須有步驟,必須是『摸著石頭過河』,一九五九年全國的耕地面積和播種面積不能減的太多。」可見人們很早就對這句話比較熟悉。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的文件材料也常引用這句話,如1981年10月國務院《關於實行工業生產經濟責任制若干問題的意見》強調:「實行經濟責任制,目前還處在探索階段,各地區、各部門要加強領導,要摸著石頭過河,水深水淺還不很清楚,要走一步看一步,兩隻腳搞得平衡一點,走錯了收回來重走,不要摔到水裡去。」報告引用「摸著石頭過河」,生動、準確地表達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要探索著前進。
通過這幾個例子,我們更清楚地體會「摸著石頭過河」含有大膽探索、穩妥前進的意義。現在通常被人們認為是改革開放的方法論,有多層含義:第一,河必須過,改革必須進行,在河邊逡巡迴避問題是不行的,站在河中停滯不前更危險,倒退更不應該;第二,沒有橋,沒有現成的經驗辦法可照搬照用;第三,河水比較深,可能還有漩渦,要摸索著過,改革碰到的難題問題很多,有風險;第四,慢點走,找到支點站穩了再走下一步,改革要多試驗多總結,試驗成功了再推廣鋪開,既強調穩妥也強調探索。
引用「摸著石頭過河」較多的領導人是陳雲
很多人以為「摸著石頭過河」是鄧小平說的,筆者經過仔細查閱有關材料,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黨的領導人中李先念、谷牧、陳丕顯、聶榮臻等人都引用過這句話,他們的文章或年譜中有記載。但是,恰恰是鄧小平,沒有引用過這句話,權威的鄧小平著作《鄧小平文選》、鄧小平生平思想的忠實記錄《鄧小平年譜》,都沒有他本人說過這句話的記載,與鄧小平工作過、接觸過的人撰寫的回憶文章或訪談材料,也沒提到鄧小平說過這句話。
筆者還發現,引用這句話最多的領導人當屬陳雲,從20世紀50年代到改革開放新時期,至少可以找到7處陳雲引用這句話的記載,有落在紙面上的批示,也有在談話場合口頭說的,還有在黨的正式會議上的講話。比如,1980年12月16日,陳雲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說:「我們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穩。因為我們的改革,問題複雜,不能要求過急。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論研究、經濟統計和經濟預測,更重要的還是要從試點著手,隨時總結經驗,也就是要『摸著石頭過河』。開始時步子要小,緩緩而行。」
陳雲的講話既是對當時經濟調整的具體要求,也是關於改革的方法論指導。他強調要「摸著石頭過河」,是他一貫提倡的注重試驗、隨時總結經驗的工作方法,即,對不很懂的事情,要反覆地考慮、全面地考慮,還要經過試點,才能弄清楚決策對不對、方法是不是完備。
「摸著石頭過河」是鄧小平領導改革開放的態度和方法
雖然沒有找到鄧小平說「摸著石頭過河」這句話的記載,但並不是要把鄧小平與這句話撇清關係,恰恰相反,鄧小平雖然沒有說過「摸著石頭過河」這六個字,但可以肯定的是,「摸著石頭過河」是鄧小平領導的改革開放採取並反覆強調的鮮明態度和重要方法。
鄧小平始終堅持把「摸著石頭過河」當作改革的方法。從理論指導上看,鄧小平激勵全黨要衝破思想藩籬,大膽開拓,他強調,「我們幹的是全新的事業」「改革開放是很大的試驗」,呼籲:「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從實踐上講,鄧小平領導的改革開放是「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先試驗、再總結經驗、最後推廣開來。改革之初,在鄧小平的領導支持下,四個經濟特區成立,這些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嘗試了一系列新的做法、形成了很多成功經驗,「殺出一條血路來」,在全國範圍內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反過來推動全國的改革開放深入展開,在特區先行先試的基礎上,1984年開放政策進一步擴大到沿海14個城市,後來又一步步向全國縱深推進。
鄧小平強調要「大膽地試」,並不是一味求快,而是鼓勵全黨面對新事物要積極探索、穩妥前進。「膽子大」和「步子穩」他總是放在一起說的。他說:「我們確定的原則是:膽子要大,步子要穩。所謂膽子要大,就是堅定不移地搞下去;步子要穩,就是發現問題趕快改。」通過試驗的方法意味著要不斷總結經驗、及時糾正錯誤。1986年鄧小平接受美國記者採訪,向全世界介紹中國的改革,說:「我們現在做的事都是一個試驗。」「我們的辦法是不斷總結經驗,有錯誤就趕快改,小錯誤不要變成大錯誤。」南方談話中鄧小平既強調要大膽地試、大膽地闖,也呼籲要總結經驗、不犯大錯,他交代:「每年領導層都要總結經驗,對的就堅持,不對的趕快改,新問題出來抓緊解決。」這與他歷來的改革思路是一脈相承的。
摸著石頭過河,是富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
實踐是對理論最好的詮釋,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是對「摸著石頭過河」改革方法的充分肯定。
2012年12月,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指出:「摸著石頭過河,是富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摸著石頭過河就是摸規律。」他說:今天我們還「要採取試點探索、投石問路的方法,取得了經驗,形成了共識,看得很準了,感覺到推開很穩當了,再推開,積小勝為大勝」。新的實踐也促使人們不斷深化對改革的認識。指出:「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一的,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要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進行,加強頂層設計要在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的基礎上來謀劃。」
當前,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邏輯並未過時,加強頂層設計的思路更加清晰。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事業「蹄急步穩」前行,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據《學習時報》2018年4月9日文,作者:王達陽)
監製/崔海教 責編/劉文韜 編輯/趙瑞熙 製作/溫婉茹
覺得不錯,請點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