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煙囪消煙除塵脫硫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03 10:46:21
專利名稱:無煙囪消煙除塵脫硫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無煙囪消煙除塵脫硫裝置。特別適用於燃煤或燃油爐窯的改造,用於取代原有的煙囪。
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無煙囪消煙除塵脫硫裝置,具有與爐窯配合的煙道、存煙室、進煙管、引風機、出煙管、水池,煙道一端與爐窯連通,另一端與存煙室連通;進煙管一端與存煙室連通,另一端與引風機連通,引風機的出口端與出煙管連通;水池帶蓋,其內有水和脫硫劑,出煙管穿過蓋伸入水內,蓋還裝有支管,支管一端與進煙管連通,另一端與水池連通。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採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後,來自各種燃煤或燃油爐窯燃燒後的煙塵及氣體,在引風機的作用下,進入裝有水和脫硫劑的水池內,煙塵與水混合沉入水池底部,水池內加入的脫硫劑,與二氧化硫氣體反應,達到脫硫目的。在水池蓋上裝有的支管可以使未完全處理的氣體,經進煙管、引風機再次返回水池的水中,進行反覆處理,提高了處理效果。本實用新型設置的存煙室,可防止引風機影響爐窯燃燒狀況,在廢氣量較多時還可起到臨時貯存和緩衝作用,確保水池更好地消煙除塵。由於採用本實用新型時,煙塵是與水混合,比以往在爐窯煙道出口採用噴淋水的裝置除煙塵的效果好,又可節約用水,在除煙塵的同時水池中加入的脫硫劑能起到脫硫作用。因此,完全可以取代傳統的煙囪,不再向大氣排放煙塵及有害氣體。另外,本實用新型各組成部件都是常用的,設有特殊要求,而且本實用新型的煙道與各種爐窯很容易配合。因此,適用性好。
圖1為本實用新型無煙囪消煙除塵脫硫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圖3為圖1的A-A剖面圖。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無煙囪消煙除塵脫硫裝置,具有與爐窯1配合的煙道2、存煙室9、進煙管3、引風機4、出煙管11、水池7,煙道2一端與爐窯1連通,另一端與存煙室9連通;進煙管3一端與存煙室9連通,另一端與引風機4連通,引風機4的出口端與出煙管11連通;水池7帶蓋12,其內有水和脫硫劑,出煙管11穿過蓋12伸入水內,蓋12還裝有支管10,支管10一端與進煙管3連通,另一端與水池7連通。
本實用新型的水池7內所用的脫硫劑最好選用石灰,不僅價格便宜而且易得。石灰的加量應保證水池7內的水呈中性。這樣,爐窯排出的廢氣中所含的二氧化硫溶在水中形成的亞硫酸,與石灰反應都能生成硫酸鈣,從而達到脫硫目的。在水池7中的水偏酸性時,要及時補加石灰,以保證脫硫效果。
在使用本實用新型的裝置取代原有的煙囪時,事先要根據爐窯1的形狀、廢氣排放量等確定煙道2、存煙室9、水池7等的尺寸並選擇適宜的引風機4及與之匹配的電動機8、軸承座5和皮帶輪6。將煙道2與爐窯1連接,在水池7內加入水和石灰並使出煙管11的出口在水面下。這樣,本實用新型的裝置即可使用。在接通電機8的電源後,引風機4即可使從爐窯1排出的廢氣源源不斷地經過煙道2、存煙室9、進煙管3、出煙管11進入水池7內,與含石灰的水混合,廢氣中的煙塵沉入水池7底部,廢氣中所含的二氧化硫變成了硫酸鈣。未與水池7內的含石灰的水混合的廢氣,經支管10和進煙管3,又被引風機4再次送入水池7內繼續進行處理。從爐窯1中排放的廢氣量過多時,可在存煙室9內暫存,而不會影響消煙除塵脫硫效果。這樣,燃煤或燃油爐窯1再也不會向大氣排放煙塵和二氧化硫有害物質,而且從冷爐升溫到燃燒結束整個過程都可以達到同樣的標準。
本實用新型的無煙囪消煙除塵脫硫裝置,結構簡單。凡是燃煤或燃油爐窯,均可用本實用新型的裝置取代原有的煙囪,改造方便,造價低,而且不再向大氣中排放含煙塵和二氧化硫的廢氣。消除了煙塵及二氧化硫對大氣的汙染。
權利要求1.一種無煙囪消煙除塵脫硫裝置,其特徵在於,具有與爐窯(1)配合的煙道(2)、存煙室(9)、進煙管(3)、引風機(4)、出煙管(11)、水池(7),煙道(2)一端與爐窯(1)連通,另一端與存煙室(9)連通;進煙管(3)一端與存煙室(9)連通,另一端與引風機(4)連通,引風機(4)的出口端與出煙管(11)連通;水池(7)帶蓋(12),其內有水和脫硫劑,出煙管(11)穿過蓋(12)伸入水內,蓋(12)還裝有支管(10),支管(10)一端與進煙管(3)連通,另一端與水池(7)連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無煙囪消煙除塵脫硫裝置,具有與爐窯(1)配合的煙道(2)、存煙室(9)、進煙管(3)、引風機(4)、出煙管(11)、水池(7),煙道(2)一端與爐窯(1)連通,另一端與存煙室(9)連通;進煙管(3)一端與存煙室(9)連通,另一端與引風機(4)連通,引風機(4)的出口端與出煙管(11)連通;水池(7)帶蓋(12),其內有水和脫硫劑,出煙管(11)穿過蓋(12)伸入水內,蓋(12)還裝有支管(10),支管(10)一端與進煙管(3)連通,另一端與水池(7)連通。可以取代原有燃煤或燃油爐窯的煙囪並消除煙塵和二氧化硫對大氣的汙染。該裝置簡單、改裝方便、造價低。
文檔編號B01D47/02GK2582732SQ02258429
公開日2003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02年11月11日 優先權日2002年11月11日
發明者羅機宣 申請人:羅機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