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燈為何受歡迎 受歡迎的原因
2023-07-03 15:40:19 1
算起來《鬼吹燈》走紅有十年了,其影響力至今不衰。這十年間不算影視改編、電子版和盜版,光正版實體書就賣出了1300萬冊。這個暑假,《鬼吹燈》火爆網劇市場!騰訊視頻繼去年高口碑網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之後,推出了《鬼吹燈之黃皮子墳》,與此同時《鬼吹燈》衍生小說改編的網劇《鬼吹燈之牧野詭事》也在愛奇藝推出。為什麼總是那麼火呢。本期民族文化,為你解析。
1、小編認為,天下霸唱寫的《鬼吹燈》是網絡文學中最好的作品(沒有之一)。這裡說的「最好」當然是指它作為大眾文化作品,而不是說它的「文學價值」(嗯,這裡的確沒「文學」多少事兒)。
《鬼吹燈》「橫空出世」以來,如今依然是網絡小說中的巔峰之作,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大約是2006~2007年之交,小編讀到了這部神作,當時《鬼吹燈》剛問世不久。那時對網絡小說的印象是《寸芒》《縹緲之旅》《獸血沸騰》這類的,最好的也不過是蕭鼎的《誅仙》而已,覺得網絡小說不過是低端的娛樂文化。
直到看了《鬼吹燈》,才覺得網絡小說中也可以誕生神作,即使放在最好的紙媒娛樂作品中,《鬼吹燈》也是有著一拼高下的實力。
當年小編就和一位學心理學的大學好友討論《鬼吹燈》為何這麼受歡迎,這位朋友從精神分析的角度說,可能與「子宮崇拜」的原始欲望有關。
他說,小說中的「盜墓」總是發生在一個幽閉的半圓形空間(「墓室」),總有一個幽暗神秘的孔道通向這個空間(「盜洞」、「墓道」、「山洞」等等),那裡是誘惑人的恐怖之所。這「子宮崇拜」的經典造型,象徵了人們逃離世界、返回安全的母體的原始欲望。
精神分析的理論用在這裡,近乎玄學,只是可備一說,還是要從娛樂文化常識出發,才能得出有說服力的觀點。
2、《鬼吹燈》作品本身有無可置疑的高品質。首先,《鬼吹燈》算是「行業小說」,字裡行間帶著濃濃的專業範兒。作者在盜墓考古方面專業知識之豐富,讓人嘆為觀止。真假混雜,作者虛構了一個盜墓的傳統和一套行業儀式。
比如盜墓四大派發丘、摸金、搬山、卸嶺的傳承;比如盜墓者盜墓時要遵守哪些規則、有哪些禁忌等。作者生造了一套關於盜墓的行業術語,比如「尋龍點穴」「摸金符」「黑驢蹄子」「粽子」「明器」。
一個人就開創了一個虛擬世界,這是何等的本事?可以對比「武俠」世界的形成,我們今天看到的「武俠」世界,是在晚清、民國、港臺幾代大師的筆下逐漸完善起來的,逐漸累積出「江湖」「門派」「輕功」「內功」這些行業知識。
而「天下霸唱」一個人就把「盜墓」世界的行業知識發明出來了。所以說,這是何等的本事!這麼龐雜的知識積累,顯然不是一般年輕人能具備的。
所以作者天下霸唱的年齡曝光之後,有不少質疑認為天下霸唱背後必有高人代筆,這本書完全不像是不到30歲的年輕人能寫出來的。隨著天下霸唱不斷創作,「代筆」謠言才逐漸減少,但至今該謠言仍有不少人相信。
其次,《鬼吹燈》完美融合多種類型文學於一身:恐怖、懸疑、推理、探險。在無論哪種類型上,《鬼吹燈》都做到了「頂配」。
比如作為恐怖小說,雖然作者對多數「超自然」事件都給出了科學模式的解釋,但是仍讓人毛骨悚然,這歸功於作者營造氛圍的出色能力;
作為推理小說,它比多數偵探小說還精彩,根據古墓遺留的蛛絲馬跡,推斷出墓主人生前的的想法,從而逃出生天;
作為探險小說,作者在人文地理民俗方面的龐大知識儲備,也是讓人嘆為觀止(原諒小編再次使用這個詞)。從險象環生的崑崙雪山到內蒙古深山老林,從風沙肆虐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到山水詭異的雲南邊疆,作者不僅對自然環境熟悉,對人文、方言、民俗這些東西也是了如指掌。
《鬼吹燈》證明了,大眾文化精品絕不低幼,更不是像人們想像的那麼容易創作,沒有遠超常人的知識、技能和智力,絕對寫不出來。
3、一開始,小編也覺得《鬼吹燈》走紅和政治、道德、社會方面扯不上多少關係。它是純粹的娛樂,完全是高品質的內容本身奠定了它的地位。
後來系統地學習了大眾文化理論之後,才明白大眾文化總是和文化接受者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於是某個大眾文化作品走紅也總是和道德、社會問題難解難分。這樣才能說得通,為何在真實社會生活中討厭盜墓賊的大多數人會喜歡乃至迷戀虛構作品中的盜墓賊。這是因為主角們在某些方面暗合了我們的社會/道德期許。
因此,僅從作品自身的高品質恐怕還不足以解釋《鬼吹燈》大受歡迎,那麼,《鬼吹燈》裡的盜墓賊們究竟是怎樣讓我們「暗爽」的呢?
《鬼吹燈》通過渲染墓主人的殘暴,來使「盜墓」這種負面行為「合理化」的。《鬼吹燈》一直在凸顯盜墓的對象是「封建王朝的剝削階級」(小說中的原話)。
書中幾乎所有墓主人都屬於古代的統治階級,他們通過剝削、壓迫、殘害奴隸,讓自身死後保有奢華墓室和陪葬品,這些統治階級普遍具有殘暴、貪婪的特徵,比「革命」文學中的黃世仁、南霸天這樣的角色還惡毒無數倍。
比如作者多次寫到精絕女王「生前的生活很奢侈」,對奴隸進行極殘酷的處罰,「驅使著周邊小國的十萬奴隸」做工程浩大的「地下王宮和陵墓」。
再比如雲南獻王墓的獻王更是殘暴到離譜,製作活人蛹,還把百千個懷孕婦女製成「死漂」(為了收集她們的怨氣來護衛陵墓)。這些統治階級生前殘暴,死後貪婪,殘害無數生靈,耗費巨大資金,製作各種邪法,只是為了保護自己死後隨葬財物。
對於這樣的墓主人,「盜墓」是對他們生前橫徵暴斂、殘暴統治、貪得無厭的報復,打倒這樣的土豪、分他們生前的明器再合理不過。正是這種打倒剝削者、打倒寡頭的革命精神讓人「暗爽」,盜墓變成了對統治階級的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