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LED一體化封裝結構白光晶片的製作方法
2023-07-03 12:10:46

本實用新型涉及LED白光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LED一體化封裝結構白光晶片。
背景技術:
白光LED通常採用兩種方法形成,第一種是利用「藍光技術」與螢光粉配合形成白光;第二種是多種單色光混合方法。這兩種方法都已能成功產生白光器件。傳統封裝的白光LED,螢光膠一般採用環氧樹脂或矽膠,經過光衰實驗的結果得出,用矽膠配粉的白光LED壽命明顯比環氧樹脂的長。原因之一是用以上兩種方法封裝成成品LED,矽膠比環氧樹脂抗UV能力強且矽膠散熱效果比環氧樹脂好;但在相同條件下,用矽膠配粉的初始亮度要比環氧樹脂配粉的要低,最主要是由於矽膠的折射率(1.3-1.4)比環氧樹脂(1.5以上)低,所以初始光效不及環氧樹脂高。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白光LED定會進入家庭取代現有的照明燈。
現有市面上的大部分LED晶片都是單色---紅、綠、藍色。為了獲得白光,通常採取組合方式即在藍光晶片上塗覆黃色螢光粉,使之混合成白光。它存在以下缺點:
1、批量點粉量難以控制一致性差;2、每次點粉時,均勻性不均、有色溫差異;3、經過多重封裝工藝,影響光效;若使用自動點膠則成本高。綜上所述,白光LED燈具不僅光效高且要求工藝重複性一致性好,產品性價比高,才能具有市場競爭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LED一體化封裝結構白光晶片,以解決上 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LED一體化封裝結構白光晶片,包括電極板、電源負極和電源正極,所述電極板底部左右兩端分別電性連接有電源負極和電源正極,所述電極板表面左右兩端均安裝有LED支架,所述電極板通過電極柱電性連接有LED發光組件,所述LED發光組件包括中功率晶片,所述中功率晶片底部左右兩端分別電性連接有接入負極和接入正極,所述中功率晶片上方設有螢光膠,所述螢光膠表面安裝有矽膠透鏡,兩組所述LED支架之間設有薄粉膠層,所述薄粉膠層表面設有折光板。
優選的,所述折光板內部設有折光片,且折光片與水平面呈30度夾角。
優選的,所述矽膠透鏡為半球形結構,且矽膠透鏡球面夾角為125度。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LED一體化封裝結構白光晶片,在LED光源上方設有薄粉膠層,並採用特殊配比方式壓成薄片,能夠對藍光LED有較好的反射率,並在藍光晶片設置矽膠透鏡,能夠更好的對光源進行反射,從而解決了LED白光光源光色一致性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LED發光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中:1電極板、2電源負極、3電源正極、4 LED發光組件、41中功率晶片、42螢光膠、43矽膠透鏡、44接入負極、45接入正極、5電極柱、6 LED支架、7薄粉膠層、8折光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 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LED一體化封裝結構白光晶片,包括電極板1、電源負極2和電源正極3,所述電極板1底部左右兩端分別電性連接有電源負極2和電源正極3,所述電極板1表面左右兩端均安裝有LED支架6,所述電極板1通過電極柱5電性連接有LED發光組件4,所述LED發光組件4包括中功率晶片41,所述中功率晶片41底部左右兩端分別電性連接有接入負極44和接入正極45,所述中功率晶片41上方設有螢光膠42,所述螢光膠42表面安裝有矽膠透鏡43,兩組所述LED支架6之間設有薄粉膠層7,所述薄粉膠層7表面設有折光板8。
所述折光板8內部設有折光片,且折光片與水平面呈30度夾角。所述矽膠透鏡43為半球形結構,且矽膠透鏡43球面夾角為125度。
工作原理:將螢光膠42覆蓋在中功率晶片41上,並通過薄粉膠層7可以使藍光晶片與小塊薄片的黃色螢光粉發出的黃光混合形成白光,利用矽膠透鏡43能夠增加光源的反射率,使光源發光穿透力強。該裝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解決了LED白光光源光色一致性的問題。
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