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尾礦汙水快速沉澱濃縮罐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15:42:06 4
專利名稱:一種尾礦汙水快速沉澱濃縮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尾礦汙水沉澱濃縮技術,特別涉及一種尾礦汙水快速沉澱濃縮罐。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金屬礦和非礦加工選礦等汙水處理系統,是由沉澱池、粑架、傳動機構、提升機構、給料機構和卸料機構組成。用於處理汙水時,通過給料機構將尾礦汙水排入濃縮池中,並向濃縮池中投入三氧化鋁形成泥漿,然後藉助提升機構將粑架降至濃縮池中, 再利用傳動機構帶動粑架對濃縮池中的泥漿進行攪拌,使泥漿中的礦渣受重力作用沉澱在濃縮池的下部並通過卸料機構排出,而分離出來的水則處於濃縮池的上部並通過溢流排出ο這種處理系統存在濃縮池佔地面積大,投資大,操作不方便,故障率高,處理效率低等等缺陷,所以,研發出一種新型的尾礦汙水快速沉澱濃縮裝置,勢在必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尾礦汙水快速沉澱濃縮罐,其具有結構簡單、造價低、操作方便、使用故障率低、處理效率高、可根據用戶生產能力大小製造等優點。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一種尾礦汙水快速沉澱濃縮罐,包括外筒和內筒,內筒藉助支撐架套置在外筒中, 內筒的上端為進汙水口,內筒的中間藉助支撐架安裝一個緩衝擋板,緩衝擋板的邊緣與內筒的內壁之間留有進料間隙,內筒的外壁還固定有至少一個環型回流擋板,回流擋板的外緣與外筒的內壁之間留有溢水間隙,外筒的下方直徑逐漸縮小形成排渣口,外筒的上端形成溢流水槽,溢流水槽的溢水口與進汙水口獨立分開。所述緩衝擋板為弧形拱板,板的中間位置高於板的邊緣位置。所述緩衝擋板直徑為內筒直徑的1/2。所述環型回流擋板呈傾斜狀。所述環型回流擋板與水平面之間的傾斜角度為30°。 所述支撐架由若干連接杆組成。所述內筒的外壁固定有兩個環型回流擋板,一個環型回流擋板固定在內筒的下端,另一個環型回流擋板固定在內筒的中段。所述溢水口位於溢流水槽的外壁。所述排渣口直徑為內筒直徑的1/4。採用上述方案後,本實用新型的內筒中緩衝擋板上方為進料緩衝區,緩衝擋板下方至外筒的排渣口之間為泥漿沉降區,內筒與外筒之間為靜態清水區。本實用新型用於處理汙水時,先在尾礦汙水加入少量三氧化鋁通過攪拌使懸浮物快速下降形成泥漿,再由泥漿泵將泥漿從進汙水口送入內筒中的進料緩衝區,泥漿通過緩衝擋板時減速分散進入泥漿沉降區,汙泥通過自然比重沉澱,使礦渣自然下降由底部排渣口排出,水位通過靜態清水區自然升高,到外筒上端的溢流口溢流出清水。如此,經過一個本實用新型所示的濃縮罐即可排出濃度達到40%_60%的礦渣,若經過多個這樣濃縮罐,則可使清水更清,水質穩定,質量高,通過清水管道進入循環使用,清水罐又可以當高位水池使用,礦渣可通過板框壓力機或帶式脫水機等設備進行脫水,使尾礦可進行二次利用,達到無廢化的礦山清潔生產。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大小靈活,可根據不同客戶的要求製作,造價低,操作方便,使用故障率低,使用成本低,佔地面積小,自動化水平高,循環水水質高,處理效率高,可用於金屬礦和非礦加工選礦等汙水處理,可根據用戶生產能力大小製造。
[001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0020]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軸向剖視簡圖;[0021]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簡圖;[0022]圖4是本實用新型運用於汙水處理的系統簡圖。[0023]標號說明[0024]尾礦池10泥漿泵20[0025]清水罐30[0026]外筒1排渣口 11[0027]溢水口 12溢流水槽13[0028]內筒2進汙水口 21[0029]支撐架3[0030]緩衝擋板4進料間隙41[0031]支撐架5[0032]環型回流擋板6溢水間隙61。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上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揭示的一種尾礦汙水快速沉澱濃縮罐,包括外筒1 和內筒2。內筒2藉助支撐架3套置在外筒1中,支撐架3可由若干連接杆組成,以保證支撐固定效果但又不縮小靜態清水區,保證處理效果。內筒2的上端為進汙水口 21。內筒2的中間藉助支撐架5安裝一個緩衝擋板4,緩衝擋板4的邊緣與內筒2的內壁之間留有進料間隙41,支撐架5也可由若干連接杆組成,以保證支撐固定效果但又不縮小進料緩衝區和泥漿沉降區之間的通道(進料間隙41),保證處理效果。緩衝擋板4的形狀以弧形拱板為佳, 板的中間位置高於板的邊緣位置,且緩衝擋板4直徑以內筒2直徑的1/2為佳,使緩衝擋板 4的緩衝效果更好。內筒2的外壁還固定有至少一個環型回流擋板6,此實施例中有兩個環型回流擋板6,一個固定在內筒2的下端,另一個固定在內筒2的中段,每個回流擋板6的外緣與外筒1的內壁之間留有溢水間隙61,環型回流擋板6最好呈傾斜狀,且回流擋板6與水平面之間的傾斜角度以30°為佳,使泥漿回流的效果更好,避免礦渣從溢水口 12排出。外筒1的下方直徑逐漸縮小形成排渣口 11,排渣口 11直徑以內筒2直徑的1/4為佳,由此可以更好地控制沉澱時間,使濃縮處理效率提高。外筒1的上端形成溢流水槽13, 溢流水槽13的溢水口 12與進汙水口 21獨立分開。為了更好地分離礦渣,提高從溢水口 12 流出的水質,此實施例溢水口 12位於溢流水槽13的外壁。本實用新型的緩衝擋板4將內筒2 —分為二,使緩衝擋板4上方為進料緩衝區,緩衝擋板4下方至外筒1的排渣口 11之間為泥漿沉降區,內筒2與外筒1之間則為靜態清水區。本實用新型運用於汙水處理時,可如圖3所示,將兩個濃縮罐串在一起。工作原理將尾礦汙水排入尾礦池10中,加入少量三氧化鋁,進行攪拌形成泥漿, 採用泥漿泵20抽到本實用新型的快速沉澱濃縮罐。泥漿由進汙水口 21進入內筒2中的進料緩衝區,再通過緩衝擋板4時減速分散,由進料間隙41進入泥漿沉降區,汙泥被回流擋板 6阻擋在泥漿沉降區通過自然比重沉澱,礦渣自然下降到外筒1底部由排渣口 11排出,由第一濃縮罐排出濃度可達到40%-60%的礦渣,水則經溢水間隙61進入靜態清水區,通過靜態清水區水位自然升高,到外筒1上端的溢流口 12溢流出清水。從第一濃縮罐排出的清水再通過自流方式到第二濃縮罐中,進行二次循環沉澱濃縮澄清,與第一個罐原理相同,清水通過管道壓力下自流到清水罐30底部進入,澄清後的清水從罐頂或中部溢流出來的水質穩定,質量高,通過清水管道進入循環使用,清水罐30又可以當高位水池使用,礦渣可通過板框壓力機或帶式脫水機等設備進行脫水,使尾礦可進行二次利用,達到無廢化的礦山清潔生產。上述實施例和圖式並非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產品形態和式樣,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疇。
權利要求1.一種尾礦汙水快速沉澱濃縮罐,其特徵在於包括外筒和內筒,內筒藉助支撐架套置在外筒中,內筒的上端為進汙水口,內筒的中間藉助支撐架安裝一個緩衝擋板,緩衝擋板的邊緣與內筒的內壁之間留有進料間隙,內筒的外壁還固定有至少一個環型回流擋板,回流擋板的外緣與外筒的內壁之間留有溢水間隙,外筒的下方直徑逐漸縮小形成排渣口,外筒的上端形成溢流水槽,溢流水槽的溢水口與進汙水口獨立分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尾礦汙水快速沉澱濃縮罐,其特徵在於所述緩衝擋板為弧形拱板,板的中間位置高於板的邊緣位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尾礦汙水快速沉澱濃縮罐,其特徵在於所述緩衝擋板直徑為內筒直徑的1/2。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尾礦汙水快速沉澱濃縮罐,其特徵在於所述環型回流擋板呈傾斜狀。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尾礦汙水快速沉澱濃縮罐,其特徵在於所述環型回流擋板與水平面之間的傾斜角度為30°。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尾礦汙水快速沉澱濃縮罐,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架由若干連接杆組成。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尾礦汙水快速沉澱濃縮罐,其特徵在於所述內筒的外壁固定有兩個環型回流擋板,一個環型回流擋板固定在內筒的下端,另一個環型回流擋板固定在內筒的中段。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尾礦汙水快速沉澱濃縮罐,其特徵在於所述溢水口位於溢流水槽的外壁。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尾礦汙水快速沉澱濃縮罐,其特徵在於所述排渣口直徑為內筒直徑的1/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尾礦汙水快速沉澱濃縮罐,包括外筒和內筒,內筒藉助支撐架套置在外筒中,內筒的上端為進汙水口,內筒的中間藉助支撐架安裝一個緩衝擋板,緩衝擋板的邊緣與內筒的內壁之間留有進料間隙,內筒的外壁還固定有至少一個環型回流擋板,回流擋板的外緣與外筒的內壁之間留有溢水間隙,外筒的下方直徑逐漸縮小形成排渣口,外筒的上端形成溢流水槽,溢流水槽的溢水口與進汙水口獨立分開。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造價低、操作方便、使用故障率低、處理效率高、可根據用戶生產能力大小製造的優點。
文檔編號B01D21/02GK202289579SQ201120407870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4日 優先權日2010年10月26日
發明者蘇木清 申請人:蘇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