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艇起吊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16:17:56

本實用新型涉及氣墊船下水和上排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船艇起吊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船舶下水主要採用船臺、浮船塢和幹船塢,小型船舶也可以設計託架採用整艇起吊的方法下水和上排。但是,氣墊船陸上停泊場地遠離船塢,無法採用常規的方法下水,而且,沒有設計供整個船艇起吊的吊碼。由於船艇的鋁質船體,使得整體剛度較差,無法設置臨時吊碼進行整個船艇的起吊,所以,氣墊船的下水十分困難。
因此,設計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船艇起吊裝置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船艇起吊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船艇起吊裝置,包括船艇、吊梁和起重設備,所述吊梁通過第一鋼絲繩與所述起重設備連接,所述船艇上焊接有系留軌道,所述系留軌道通過緊固件連接有吊碼,所述吊碼通過第一連接件連接有第二鋼絲繩,所述吊梁的下方通過第二連接件連接有第三鋼絲繩,所述第二鋼絲繩通過第三連接件與所述第三鋼絲繩連接。
上述的船艇起吊裝置中,所述緊固件包括雙頭螺柱、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套設於所述雙頭螺柱的外側,所述第二螺母嵌於所述系留軌道內。
上述的船艇起吊裝置中,所述系留軌道內設有螺母座,所述第二螺母嵌於所述螺母座內。
上述的船艇起吊裝置中,所述第二鋼絲繩是橫向鋼絲繩,所述第三鋼絲繩是縱向鋼絲繩。
上述的船艇起吊裝置中,所述第一連接件、所述第二連接件和所述第三連接件為卸扣。
上述的船艇起吊裝置中,所述吊梁的長度大於船艇長的三分之一。
上述的船艇起吊裝置中,所述系留軌道的數量為4條。
上述的船艇起吊裝置中,所述吊碼的數量為24個,且每條所述系留軌道上均布有6個吊碼。
上述的船艇起吊裝置中,所述吊梁的數量為2套。
上述的船艇起吊裝置中,所述縱向鋼絲繩為2組,所述橫向鋼絲繩為12組。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船艇起吊裝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船艇起吊裝置,包括船艇、吊梁和起重設備,吊梁通過第一鋼絲繩與起重設備連接,船艇上焊接有系留軌道,系留軌道通過緊固件連接有吊碼,吊碼通過第一連接件連接有第二鋼絲繩,吊梁的下方通過第二連接件連接有第三鋼絲繩,第二鋼絲繩通過第三連接件與第三鋼絲繩連接,通過船艇上的系留軌道和吊碼的作用,在鋼絲繩的牽扯下,實現船艇的起吊,便於船艇隨時下水或者上排,而且便於靈活布墩,也可以直接將船艇放在試驗場地的地面,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2、本實用新型的緊固件包括雙頭螺柱、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第一螺母套設於雙頭螺柱的外側,第二螺母嵌於系留軌道內,系留軌道內設有螺母座,第二螺母嵌於螺母座內,通過螺母座防止第二螺母旋轉,保證該裝置的正常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船艇起吊裝置的側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船艇起吊裝置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船艇起吊裝置的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船艇起吊裝置的系留軌道與吊碼連接的主視圖。
其中,1、船艇;2、吊梁;3、第一鋼絲繩;4、系留軌道;5、吊碼;6、第一連接件;7、第二鋼絲繩;8、第二連接件;9、第三鋼絲繩;10、雙頭螺柱;11、第一螺母;12、第二螺母;13、螺母座;14、第三連接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一種船艇起吊裝置,包括船艇1、吊梁2和起重設備,吊梁2通過第一鋼絲繩3與起重設備連接,船艇1上焊接有系留軌道4,系留軌道4通過緊固件連接有吊碼5,吊碼5通過第一連接件6連接有第二鋼絲繩7,吊梁2的下方通過第二連接件8連接有第三鋼絲繩9,第二鋼絲繩7通過第三連接件14與第三鋼絲繩9連接。通過船艇1上的系留軌道4和吊碼5的作用,在鋼絲繩的牽扯下,實現船艇1的起吊,便於船艇1隨時下水或者上排,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件6、第二連接件8和第三連接件14為卸扣,其中,根據實際需要,第二連接件8也可以採用滑輪。第二鋼絲繩7是橫向鋼絲繩,第三鋼絲繩9是縱向鋼絲繩,縱向鋼絲繩通過卸扣蛇形貫穿聯通橫向鋼絲繩。
如圖4所示,緊固件包括雙頭螺柱10、第一螺母11和第二螺母12,第一螺母11套設於雙頭螺柱10的外側,第二螺母12為專用螺母,嵌於系留軌道4內。系留軌道4內設有螺母座13,第二螺母12嵌於螺母座13內。通過螺母座13防止第二螺母12旋轉,保證該裝置的正常使用。雙頭螺柱10可以節省時間和成本,可以焊接到很薄的板材上。由於雙頭螺柱10是短時間焊接且焊後很少變形,因而不需要修整,又因為焊接的結構不需要鑽孔,所以不會造成洩漏。
另外,吊梁2的長度大於船艇1長的三分之一,從而保證整個船艇1起吊裝置的正常運行。目標船艇的重量大約為110噸,整個船艇起吊裝置包括2套吊梁2、2組縱向鋼絲繩、12組橫向鋼絲繩、4條系留軌道4和24個吊碼5,其中,每條系留軌道4上均布有6個吊碼5。第一鋼絲繩3工作負荷為100噸,橫向鋼絲繩和縱向鋼絲繩工作負荷均為20噸,吊碼5工作負荷為60噸,吊梁2的長度為15米,工作負荷為75噸,第二連接件8工作負荷為25噸,連接起重設備與第一鋼絲繩3的卸扣工作負荷為100噸。此外,吊碼5與吊梁2間可以是通過鋼絲繩或者吊帶等柔性連接,根據實際需要,也可以採用剛性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船艇起吊裝置,通過船艇1上的系留軌道4將整個船艇起吊的設計方法,使得目標船艇可以由龍門吊、起重船甚至是大型汽車吊將其起吊,包括從陸地到水中,從水中到陸地,從運輸船到陸地,從運輸船到水中,從水中到運輸船,從陸地到運輸船,也包括從陸地的一個位置起到到另一個位置,並且,方便隨時上排或者下水,便於船艇下靈活布墩,也可以將船艇1直接放在試驗場地的地面。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替換,這些改進和替換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