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料邊緣刨(銑)邊機的移動壓料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18:50:01 1
專利名稱:板料邊緣刨(銑)邊機的移動壓料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工具機加工設備,尤其是板料邊緣刨(銑)邊機的可移動壓料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板料邊緣刨(銑)邊機是一種對鋼板邊緣加工的專用工具機,近幾年我國經 濟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刨(銑)邊機市場需求日益增大。市場上的刨(銑)邊機壓料裝置 設計為床身左右兩端有兩個大立柱,中間跨空用上橫梁 聯接,上橫梁上均布壓料小油缸,刨 (銑)削時小油缸壓住工件,小油缸的壓料力由液壓系統控制。上橫梁採用鋼結構焊接,跨 度大,時間長了容易下榻變形;壓料小油缸也存在漏油和壓力不夠的情況。由於上橫梁及壓 料小油缸安裝在床身的上部,工人往床身上吊裝工件時容易撞傷工具機或者吊不到位,經常 發生用人推到位的現象,生產中造成很大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生產中的不便,本實用新型為刨(銑)邊機提供一種可靠性高、製作成本 低、生產中方便適用,而且能移動的壓料裝置。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板料邊緣刨(銑)邊機的壓料 裝置由床身、工件兩端卡緊裝置、移動工作檯上的上壓料裝置和下託輥裝置這幾部分構成。 床身由鑄件或鋼構件組成,其特徵是床身表面有一道「T」形槽與床身等長,「T」形槽設計有 出口入口,便於卡緊裝置在床身的任何地方都能固定工作。工件兩端卡緊裝置是刨(銑)削時工件的固緊裝置,其特徵是靠近工件兩端「T」 形槽穿出螺栓,鎖緊壓料塊,壓料快壓住工件,另一邊用設計的小圓輪再次鎖緊。移動工作檯包括上壓料裝置、下託輥裝置、進給傳動架、電控櫃和操作座椅,是一 個在「V」形導軌來回運動的聯合體工作檯。上壓料裝置由三個扶輪絲杆、螺母、蝶蟥和滾輪裝置組成,安裝在工作檯左右進給 箱刀架的上部,刨削時滾輪壓住工件,隨工作檯來回在鋼板上滾動。下託輥裝置是在工作檯側面安裝託輥,工作時託住床身來回滾動,防止床身年久 變形,託輥下面有頂針裝置可以上下調節升降。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去掉了傳統刨(銑)邊機壓料裝置兩端的大立柱,鋼結 構上的橫梁及油缸液壓系統,消除了傳統刨(銑)邊機存在的上橫梁變形,油缸漏油,壓力不 夠,工件吊不到位等現象。新壓料裝置安裝在移動工作檯進給箱上部,刨(銑)時壓料滾輪 壓住工件,隨工作來回在鋼板上滾動,同時工件兩端用特殊設計的壓板鎖定,保證了工件在刨 (銑)削時不跳動,不移位,生產中既方便又適用,提高了工具機的可靠性,降低了製作成本。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0011]圖2是左視圖。圖3是兩端鎖緊裝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圖中標記的說明1.移動工作平臺,2.床身,3.上壓料裝置,4.下託輥裝置,5.上滾輪,6.下託輥,7.床身「T」形槽,8.工件鋼板,9.進給箱刀架,10.手動轉輪,11. 「V」形 導軌,12.鎖緊壓板,13. 「T」形槽螺栓,14.壓緊小滾輪,15.壓緊螺母,16.墊鐵。本實用新型的實施如圖一至圖三所示,上壓料裝置3安裝在移動工作檯1左右進 給箱刀架9上。上壓料裝置3由三個機械壓下裝置(或配置液壓裝置)組成。刨(銑)削 時手動轉輪10以及絲杆、螺母、蝶蟥產生壓料力、通過上滾輪5壓住工件鋼板8,上壓料裝置 3隨工作檯1在「V」形導軌11上來回運動,上滾輪5在工件鋼板8上滾動,保證鋼板工件8 與床身2貼緊無間隙,刨(銑)削時無跳動。在上滾輪5與工件鋼板8滾壓時,下託輥裝置 4及下託輥6隨移動工作平臺1來回託住床身滾動。工件鋼板8吊裝在床身2後,「T」形槽 螺栓13在工件兩端用壓緊螺母15鎖緊,同時壓緊小滾輪14在墊鐵16上再次鎖死,保證了 刨(銑)削時工件無移動。
權利要求板料邊緣刨(銑)邊機的移動壓料裝置,包括床身工件兩端固緊裝置,其特徵是壓料裝置安裝在移動工作檯左右進給箱立柱上部,內部設置有絲杆、螺母、蝶簧產生壓料力,壓料裝置隨工作平臺移動。
專利摘要一種板料邊緣刨(銑)邊機的移動壓料裝置。其特徵在於由床身、工件兩端卡緊裝置、移動工作檯上的上壓料裝置和下託輥裝置幾部分構成。床身表面的T形槽設計有出口入口,上壓料裝置刨削時滾輪壓住工件,下託輥裝置起支撐作用,移動工作檯是一個在「V」形導軌來回運動的聯合體工作檯。刨(銑)時壓料滾輪壓住工件,隨工作檯來回在鋼板上滾動,同時工件兩端用特殊設計的壓板鎖定,保證了工件在刨(銑)削時不跳動,不移位。由於省去了傳統刨(銑)邊機壓料裝置床身左右兩端的大立柱、橫梁及油缸液壓系統,所以這種裝置在生產中既方便又適用,提高了工具機的可靠性、降低了製作成本。
文檔編號B23Q3/00GK201559068SQ20092008775
公開日2010年8月25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3日 優先權日2009年8月3日
發明者洪霞, 費宏連 申請人:費宏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