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餐飲垃圾處理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18:29:31 2
專利名稱:一種餐飲垃圾處理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垃圾處理機,尤其是一種餐飲垃圾處理機。
背景技術:
現在,我們所接觸到的餐飲垃圾基本上是定期讓人拉走, 一旦踫到天氣炎熱,餐飲垃圾容易變質,運輸也不方便,而拉走的餐飲垃圾不能及時處理也成了一個問題;有一種垃圾處理系統,如專利號為200720312051. 3的專利,它能使餐飲垃圾通過該系統的處理後,將液體垃圾與固體垃圾分離,使固體垃圾經過加工後更容易儲存,但該系統不能使液體垃圾中的油與水分離,混合著油的液體垃圾排出後變成了汙水,汙染了環境。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既能把固體垃圾粉碎、壓榨、成形,又能把油與水分離的餐飲垃圾處理機。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餐飲垃圾處理機,包括機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
機架上設置有粉碎裝置、壓榨裝置、固體成型裝置及油水分離裝置;粉碎裝置一端設置有進
料鬥,進料鬥上設置有感應器,粉碎裝置內設置有一對相對向內旋轉的滾動軸裝置,一對滾
動軸裝置的一端分別設置有相互配合的齒輪,一對滾動軸裝置的其中一個的另一端連接有
驅動裝置, 一對滾動軸的軸體上分別設置有相互交叉的尖錐形齒;粉碎裝置另一端連接有
壓榨裝置,壓榨裝置設置有固體出料口和液體流出口 ,壓榨裝置是一橫置的圓桶體,圓桶體
的兩頭分別設置有蓋,圓桶體的頂端設置有壓榨感應器,圓桶體內的橫向一端設置有壓力
裝置,此壓力裝置是由液壓裝置及活塞組成,活塞一端設置有凹腔,凹腔一端的外側設置有
密封圈,液壓裝置的一端與活塞凹腔內的端部連接,液壓裝置的另一端與圓桶體一端的蓋
連接,壓力裝置中的液壓裝置也可以是氣動裝置或螺杆裝置,此液壓裝置上設置有液壓表
及液壓行程開關;圓桶體的橫向另一端設置有離心粉碎裝置,離心粉碎裝置是由離心底盤
及設置在離心底盤上的刀及軸組成,表面是尖錐形的離心底盤上固定設置有離心刀片,離
心刀片的刀口與設置在圓桶體內的活塞端部平行,設置在離心底盤上的軸穿過圓桶體的另
一個蓋與設置在蓋外機架上的驅動裝置連接,設置有離心粉碎裝置部位的圓桶體內徑小於
設置有活塞部位圓桶體的內徑,在離心粉碎裝置上設置有固體出料口的地方設置有閥門;
壓榨裝置的下方設置有滲漏孔,滲漏孔的下方設置有流水槽,流水槽通過管道與油水分離
裝置連接,油水分離裝置下大上小,油水分離裝置的上端設置有頸部,頸部設置有溢油管,
頸部溢油管下方設置有電子感應限位開關,溢油管的另一端設置有盛油用的油箱,油水分
離裝置的下端設置有出水口,出水口連接有出水管,出水口的上方設置有網罩,在高於網罩
處設置有電子感應限位開關,在出水管上設置有與電子感應限位開關相呼應的電磁閥,油
水分離裝置出水口的上方設置的網罩是直徑大於出水口直徑的圓柱形罩,網罩只在網罩圓
周的位置上設置網孔,在出水口正上方的位置不設網孔;固體出料口的一端連接有固體成
型裝置,固體成型裝置是一對相對向內旋轉的壓輪裝置, 一對壓輪裝置的一端分別設置有相互配合的齒輪, 一對壓輪裝置的其中一個的另一端連接有驅動裝置, 一對壓輪的表面緊
貼並在相對位置分別設置有多個凹點或凹槽,一對壓輪裝置的下端設置有固體成型出料
管,在壓輪裝置的的下方設置有緊貼壓輪表面的刮板,刮板與固體成型出料管連接;餐飲垃
圾處理機的所有工序都是通過設置在機架上控制箱內的自動化控制系統控制。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 在進料鬥上設置有感應器,當垃圾倒入進料鬥時,感應器受到感應,可使粉碎裝置自動開啟,在完成後自動關閉; 設置在粉碎裝置上的一對滾動軸裝置上設置的相互交叉的尖錐形齒,可將進料鬥內的餐飲垃圾初步粉碎後將餐飲垃圾帶進壓榨裝置內,初步粉碎的固體垃圾相對體積較大,可減少固體垃圾由滲漏孔進入油水分離裝置的情況; 活塞一端設置有凹腔,凹腔一端的外側設置有密封圈,可防止餐飲垃圾的液體由活塞周邊流出; 設置有離心粉碎裝置部位的圓桶體內徑小於設置有活塞部位圓桶體的內徑,這樣可使活塞頂到位後,活塞與刀口之間還留有一定的空間,即使液壓行程開關失靈,活塞也不會踫到刀口 ; 在壓榨裝置的下方設置有滲漏孔,滲漏孔的下方設置有流水槽,流水槽通過管道與油水分離裝置連接,將經過壓榨後的油水通過滲漏孔滲到下方的流水槽,再由流水槽通過管道流向油水分離裝置,流水槽能有效的集結從滲漏孔流下的液體並導入到管道內;[0011] 油水分離裝置下大上小,油水分離裝置的上端設置有頸部,頸部設置有溢油管,頸部溢油管下方設置有電子感應限位開關,是根據油輕水重的原理把油集中到頸部,利用油與水導電性能的不同,通過電子感應限位開關來區分油與水的位置; 油水分離裝置的出水口上方設置有網罩,網罩只在網罩的圓周位置上設置網孔,在出水口正上方的位置不設網孔,這樣可防止出水時形成的旋渦把油一起吸入到出水管的可能; 在壓榨裝置的一端設置有離心粉碎裝置,可再次粉碎固體垃圾,便於垃圾成型及作肥料時易於分解,更容易被植物吸收; 固體成型裝置是一對相對向內旋轉的壓輪裝置,通過離心粉碎裝置再次粉碎後的固體垃圾通過固體出料口擠到壓輪裝置上,壓輪裝置將擠下的固體垃圾滾壓成塊狀後由固體成型出料管輸出,將油水榨乾再壓縮成形的餐飲垃圾既衛生,相對保存期限也較長,而且還減輕了餐飲垃圾的重量,方便了運輸,又可當肥料用; 壓輪裝置的下方設置有緊貼壓輪表面的刮板,可將粘貼在壓輪表面的固體垃圾刮乾淨,使壓輪始終保持光滑; 所有工序都是通過設置在機架上控制箱內的自動化控制系統控制,減少了人工費用,也使原本廢棄並會對環境造成汙染的垃圾通過該設備的處理後形成的固體垃圾可用作肥料或飼料,分離後的油與水都可再利用,真正達到了變廢為寶的目的。
圖1為一種餐飲垃圾處理機的整體結構剖面示意圖; 圖2為一種餐飲垃圾處理機的離心粉碎裝置及固體成型裝置內部結構示意圖。[0019] 以上附圖的名稱及序號1、進料鬥,2、粉碎裝置,3、滾動軸裝置,4、驅動裝置,5、壓榨裝置,6、壓榨感應器,7、活塞,8、密封圈,9、離心粉碎裝置,10、驅動裝置,11、滲漏孔,12、流水槽,13、液體流出口 , 14、油水分離裝置,15、電子感應限位開關,16、溢油管,17、廢油箱,18、出水口,19、網罩,20、電子感應限位開關,21、出水管,22、電磁閥,23、壓輪裝置,24、刮板,25、固體成型出料管,26、固體出料口,27、閥門。
具體實施方案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案例一種餐飲垃圾處理機,包括機架,機架上設置有粉碎裝置2、壓榨裝置5、固體成型裝置及油水分離裝置14 ;粉碎裝置2的上端設置有進料鬥l,粉碎裝置2內設置有一對相對向內旋轉的滾動軸裝置3,滾動軸裝置3的一端分別設置有相互配合的齒輪,其中一個滾動軸裝置的另一端連接有驅動裝置4,兩個滾動軸的軸體上分別設置有相互交叉的尖錐形齒,當餐飲垃圾到了進料鬥1內一定的位置,設置在進料鬥1內的感應器感受到後,驅動裝置4開始運動,帶動粉碎裝置2工作,設置在滾動軸軸體上的尖錐形齒向內旋轉,將進料鬥1內的餐飲垃圾帶進粉碎裝置2,進行初步粉碎,粉碎完成後進料鬥1內沒有了垃圾,感應器感受到後會自動停止粉碎;粉碎裝置2的下端連接有壓榨裝置5,壓榨裝置5設置有固體出料口 26和液體流出口 13,壓榨裝置5是一橫置的圓桶體,圓桶體的兩頭分別設置有蓋,圓桶體的頂端設置有壓榨感應器6,圓桶體內的橫向一端設置有壓力裝置,此壓力裝置是由液壓裝置及活塞7組成,活塞7 —端設置有凹腔,凹腔一端的外側設置有密封圈8,液壓裝置的一端與活塞7凹腔內的端部連接,液壓裝置的另一端與圓桶體一端的蓋連接,液壓裝置上設置有液壓表及液壓行程開關,當初步粉碎後的垃圾在圓桶體內達到一定高度時,壓榨感應器6接受到感應,壓力裝置開始運動,活塞7向前擠壓,當達到一定的壓力時,設置在控制箱內的自動化控制系統設定延長擠壓時間,這樣有足夠時間讓餐飲垃圾中的液體由滲漏孔11流向下方的流水槽12,再通過管道流向設置在下方的油水分離裝置14 ;油水分離裝置14的上端設置有頸部,頸部設置有溢油管16,頸部溢油管16的下方設置有電子感應限位開關15,溢油管16的另一端設置有盛油用的廢油箱17,油水分離裝置14的下端設置有出水口 18,出水口 18連接有出水管21,出水口 18的上方設置有網罩19,在高於網罩19處設置有電子感應限位開關20,在出水管21上設置有與電子感應限位開關20相呼應的電磁閥22,由於水重油輕的原理,進入到油水分離裝置14內的液體自然的呈現出油浮在水上的現象,當油水分離裝置14內的油滿過設置在頸部的電子感應限位開關15上時,由於浮在上面的油導電性能不好,電子感應限位開關15不動作,此時滿過電子感應限位開關15的油會從溢油管16流向一端的廢油箱17,當下面的水滿到設置在頸部的電子感應限位開關15處時,由於水的導電性比油好,此時電子感應限位開關15動作,設置在出水管21上的電磁閥22打開,油水分離裝置14中的水開始通過出水口 18流向外面的出水管21,當水位低於設置在高於網罩19處的電子感應限位開關20時,電子感應限位開關20動作,出水管21上的電磁閥22關閉,這樣水不會從溢油管16溢出,油也不會從出水口 18流出,油水混合液體始終在油水分離裝置14內待下次分離,以此循環;圓桶體的橫向另一端設置有離心粉碎裝置9,離心粉碎裝置9是由離心底盤及設置在離心底盤上的刀及軸組成,表面是尖錐形的離心底盤上固定設置有離心刀片,離心刀片的刀口與設置在圓桶體內的活塞7端部平行,離心底盤的另一面設置有軸,軸穿過圓桶體的另一個蓋與設置在蓋外機架上的驅動裝置10連接,在離心粉碎裝置9上設置有固體出料口 26的地方設置有閥門27,當液壓裝置動作活塞7向前推進擠壓時,離心粉碎裝置9轉動,設置有固體出料口 26處的閥門27處關閉狀態,當進入壓榨延時階段時,離心粉碎裝置9停止轉動,當壓榨延時階段過後離心粉碎裝置9再次轉動,將壓榨過的固體垃圾再次粉碎,此時活塞7繼續推進,同時固體出料口 26處的閥門27打開,再次粉碎後的固體垃圾由固體出料口 26擠向固體成型裝置,固體成型裝置的一對相對向內旋轉的壓輪開始動作,將擠下的固體垃圾壓縮成塊後掉入到固體成型出料管25中輸出,在壓輪裝置23的下方設置有緊貼壓輪表面的刮板24,當壓輪的表面粘有固體垃圾時,刮板24會將粘貼在壓輪表面的固體垃圾刮乾淨,當壓力裝置的行程到位後,停留一定的時間,等離心粉碎裝置9上的垃圾全部進入固體出料口 26後,行程開關動作,活塞7退回,固體出料口 26處的閥門關閉,以此循環;以上一系列工序都是通過設置在機架上控制箱內的自動化控制系統控制。
權利要求一種餐飲垃圾處理機,包括機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機架上設置有粉碎裝置、壓榨裝置、固體成型裝置及油水分離裝置;所述的粉碎裝置一端設置有進料鬥,另一端連接有壓榨裝置,所述的壓榨裝置設置有固體出料口和液體流出口,所述的固體出料口的一端連接有固體成型裝置,所述的液體流出口的一端連接有油水分離裝置。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餐飲垃圾處理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粉碎裝置內設置有一 對相對向內旋轉的滾動軸裝置,所述的一對滾動軸裝置一端分別設置有相互配合的齒輪, 所述的一對滾動軸裝置的其中一個的另一端連接有驅動裝置,所述的一對滾動軸的軸體上 分別設置有尖錐形齒,所述的尖錐形齒相互交叉。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餐飲垃圾處理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壓榨裝置的一端設置 有壓力裝置,所述的壓榨裝置的另一端設置有離心粉碎裝置,所述的離心粉碎裝置連接有 驅動裝置,所述的壓榨裝置的下方設置有滲漏孔,所述的滲漏孔的下方設置有流水槽,所述 的流水槽通過管道與油水分離裝置連接。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餐飲垃圾處理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固體成型裝置是一對 相對向內旋轉的壓輪裝置,所述的一對壓輪裝置的一端分別設置有相互配合的齒輪,所述 的一對壓輪裝置的其中一個的另一端連接有驅動裝置,所述的一對壓輪的表面緊貼並在相 對位置分別設置有凹點或凹槽,所述的一對壓輪裝置的下端設置有固體成型出料管。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餐飲垃圾處理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油水分離裝置下大上 小,所述的油水分離裝置的上端設置有頸部,所述的頸部設置有溢油管,所述的頸部溢油管 下方設置有電子感應限位開關,所述的溢油管的另一端設置有盛油用的廢油箱,所述的油 水分離裝置的下端設置有出水口,所述的出水口連接有出水管,所述的出水口的上方設置 有網罩,在高於網罩處設置有電子感應限位開關,在所述的出水管上設置有與電子感應限 位開關相呼應的電磁閥。
6.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餐飲垃圾處理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壓榨裝置是一橫置的 圓桶體,所述的圓桶體的兩頭分別設置有蓋,所述的圓桶體內的一端設置的壓力裝置是由 液壓裝置及活塞組成,所述的活塞一端設置有凹腔,所述的液壓裝置的一端與活塞凹腔內 的端部連接,另一端與圓桶體一端的蓋連接,所述的圓桶體內的另一端設置的離心粉碎裝 置是由離心底盤及設置在離心底盤上的刀及軸組成,所述的離心底盤上固定設置有離心刀 片,所述的固定設置有離心刀片的離心底盤表面是尖錐形,所述的離心刀片的刀口與設置 在圓桶體內的活塞端部平行,所述的設置在離心底盤上的軸穿過圓桶體的另一個蓋與設置 在蓋外機架上的驅動裝置連接,所述的設置有離心粉碎裝置部位的圓桶體內徑小於設置有 活塞部位圓桶體的內徑,在離心粉碎裝置上設置有固體出料口的地方設置有閥門。
7.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餐飲垃圾處理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油水分離裝置出水口 的上方設置的網罩是直徑大於出水口直徑的圓柱形罩,所述的網罩只在網罩的圓周位置上 設置網孔,在出水口正上方的位置不設網孔。
8.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餐飲垃圾處理機,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壓輪裝置的下方設 置有緊貼壓輪表面的刮板。
9.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餐飲垃圾處理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活塞設置有凹腔一端 的外側設置有密封圈。
10.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餐飲垃圾處理機,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餐飲垃圾處理機的所有工序都是通過設置在機架上控制箱內的自動化控制系統控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餐飲垃圾處理機,包括機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機架上設置有粉碎裝置、壓榨裝置、固體成型裝置及油水分離裝置,所述的粉碎裝置一端設置有進料鬥,另一端連接有壓榨裝置,所述的壓榨裝置設置有固體出料口和液體流出口,所述的固體出料口的一端連接有固體成型裝置,所述的液體流出口的一端連接有油水分離裝置;其優點在於該設備的所有工序都是通過設置在機架上控制箱內的自動化控制系統控制,減少了人工費用,也使原本廢棄並會對環境造成汙染的垃圾,通過該設備的處理後,形成的固體垃圾可用作肥料或飼料,油與水都可再利用,真正達到了變廢為寶的目的。
文檔編號C05F9/00GK201493303SQ200920160899
公開日2010年6月2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21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21日
發明者陳兆紅 申請人:陳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