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葉熱風烘烤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05:55:21 4
專利名稱:菸葉熱風烘烤設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以熱風為介質的烘烤設備,特別是對菸葉進行初烤的設備。
成熟的菸葉中含有75-86%的水份,菸葉中的大量的水份無法利用也不利於菸葉的保存。因此,必須將菸葉內的水份蒸發排除,並可使菸葉中部分對煙質有不良影響的成分發生有利的轉化。上述過程通常被稱為菸葉的初烤或烘烤。傳統的普通烤房(亦稱土烤房),由於技術落後,烤房建築中缺乏科學的規格指標,結構很不合理,操作技術難於掌握;受外界環境溫溼度,風向影響較大,經常出現烤壞煙的現象。致使上等煙比例低,能耗大、成本高、效益低。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避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熱效率高、能有效提高上等煙比重,並適合當前農村生產模式的菸葉烘烤設備。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來實現本實用新型包括乾燥爐和烘烤房,乾燥爐由上下爐體、煙囪、加熱管、過風罩、爐柵和離心式風機組成;烘烤房由乾燥室、排風管、迴風管、控制閥組成,下爐體內排有多層多根加熱管,乾燥室內設有多條排風管道,迴風管道設在乾燥室的頂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來實現本實用新型在排風管道上開有多個小孔,在下爐體內的加熱管之間焊有可固定耐火磚及耐火泥的保持圈,為了解決菸葉烘烤過程中需要大量排溼問題,烘烤房還設置了一臺強排溼風機。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的實施例及其附圖給出。
圖1是菸葉熱風烘烤設備的主視圖;圖2
圖1所示烘烤設備的俯視圖;圖3是
圖1中的A-A剖視圖;圖4是
圖1中的B-B剖視圖;圖5是圖3中的C-C剖視圖。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具體設備的細節及工作情況,但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不限於附圖所示。
該設備包括乾燥爐和烘烤房,乾燥爐由上爐體9、下爐體8、煙囪10、加熱管7、過風罩5、爐柵4和離心式風機14組成;烘烤房由乾燥室1、排風管2、迴風管3、控制閥11和強排溼風機12組成,下爐體8內排有多根加熱管,乾燥室內設有5條排風管道,乾燥室1的頂部設有迴風管道13,在排風管道2上開有多個小孔15,在下爐體8內的加熱管之間焊有可固定耐火磚及耐火泥的保持圈6。
該設備工作時,燃料在爐柵4上燃燒,產生熱量,熱氣在上升過程中加熱了加熱管7內的空氣,煙氣從煙囪10排出;冷空氣通過離心式風機14進入上爐體9內預熱,再進入下爐體8的加熱管7內,從上向下迂迴式流動,溫度逐漸升高,熱風從出風口3經排風管2擴散到乾燥室1內,熱風在乾燥物料的過程中上升到乾燥室1的頂部後,經迴風管道13,再由離心式風機14吸入到乾燥爐內重複使用,此時可通過控制閥11,實現熱風的內、外循環及充分利用。當菸葉烘烤過程中需要大量排溼,啟動強排溼風機12即可。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優點1、下爐體內由多層多根加熱管組成加熱部件,熱風迂迴式加熱,流程長,受熱面積大,並可循環重複使用,熱效率高,節約能源;2、在迴風管道上設有控制閥,通過調節控制閥既可有效地利用迴風餘熱,又能滿足烘烤過程中溫度、溼度的要求。操作部位集中,便於操作;3、在下爐體內焊有保持圈,用與固定爐體內加熱管之間的耐火磚和耐火泥,便於更換加熱管時,不會損壞爐體內襯;4、設有過風罩,當發現加熱管燒損或破裂時,只需打開過風罩就能方便快捷地進行更換;5、由於排風管上設有分布不勻的小孔,乾燥室內溫度均勻,垂直溫差小,能有效保證烘烤菸葉的質量;6、結構合理,適用範圍廣,除用於菸葉初烤之外,也能用於乾燥帶水份的物品,如木材,紡織品等。
權利要求1.一種菸葉熱風烘烤設備,其特徵在於包括乾燥爐和烘烤房,乾燥爐由上下爐體(9、8)、煙囪(10)、加熱管(7)、過風罩(5)、爐柵(4)、和離心式風機(14)組成;烘烤房由於燥室(1)、排風管(2)、迴風管(13)、控制閥(11)組成,下爐體(8)內排有多層多根加熱管(7),乾燥室(1)內設有多條排風管道(2),迴風管道(13)設在乾燥室(1)的頂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烘烤設備,其特徵在於在排風管道(2)上開有多個小孔(15),在下爐體內的加熱管(7)之間焊有可固定耐火磚及耐火泥的保持圈(6),烘烤房還設有一臺強排溼風機(1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菸葉熱風烘烤設備,包括乾燥爐和烘烤房,乾燥爐由上下爐體、煙囪、加熱管、過風罩、爐柵和離心式風機組成;烘烤房由乾燥室、排風管、迴風管、控制閥組成。下爐體內排有多層多根加熱管,乾燥室內設有多條排風管道,迴風管道設在乾燥室的頂部。在排風管道上開有多個小孔,在下爐體內的加熱管之間焊有可固定耐火磚及耐火泥的保持圈,烘烤房的風機為強排溼風機。它操作方便,節約能源,可提高烘烤菸葉的質量。
文檔編號A24B1/00GK2279070SQ962452
公開日1998年4月22日 申請日期1996年11月16日 優先權日1996年11月16日
發明者葉繼宗, 張仲儀, 範宏偉, 徐世明, 李興勇, 張樹堂, 唐世凱, 楊繼君, 陳志良, 姜尚忠, 普發明 申請人:昆明精密機械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