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雲峰碑康熙寫的什麼(太行山南麓盤古寺御碑亭)
2023-05-26 00:31:16 2
位於河南省濟源市克井鎮大社村太行山南麓的盤古寺,現存御碑亭、接官廳、山門、大雄寶殿、鐘鼓、東西廊房等,均系清代建築,2000年9月被河南省政府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盤古寺創建於北魏太和三年(公元479年)。唐貞元年(公元801年),李願歸隱盤谷,因好友韓愈作序送之而負盛名。這篇文章就是韓愈在唐德宗貞元十七年(801)33歲時寫的。
李願隱居盤谷時,韓愈寫下長詩《盧郎中雲夫寄示送盤穀子詩兩章歌以和之》。為了說明寫詩的原因,他在詩前加了一個序,即《送李願歸盤谷序》。誰知道,長詩沒有廣為流傳,而詩前的《送李願歸盤谷序》卻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全文共五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李願所居盤谷的地理位置:泉甘土肥,草木聚茂,居民鮮少。或曰:「謂其環兩山之間,故曰『盤』。」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
第二、三、四自然段內容是,韓愈在這裡借李願之口,寫了三種人的作為和生活方式。第一種是高官權臣,窮奢極欲,妻妾成群;第二種是隱居之士,潔身自好,與世無爭;第三種是鑽營之徒,趨炎附勢,可憐可卑。
第五自然段內容是,韓愈聽了李願的一番話,深有同感,並置酒送行,為之作歌。歌詞以古體詩寫盤谷之美和隱居之樂,並表示自己的嚮往之情。
這篇序文,既是贈友之作,又是抒懷之篇。文章雖是散文,卻有辭賦的特點。
蘇軾曾經說過:「餘謂唐無文章,惟韓退之《送李願歸盤谷序》而已。平生欲效此作,每執筆輒罷,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獨步!』」
清乾隆皇帝弘曆作《盤谷考證》,並親書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定盤谷為「名山勝跡」。
寺前的御碑亭像清朝皇帝的帽子,御碑亭碑首上寫四個大字:「歌盤合契」,碑文內容是乾隆皇帝所寫韓愈的《送李願歸盤谷序》。書法灑脫而凝重。
盤古寺附近的摩崖石刻著乾隆親書的《盤谷考證》及「名山勝跡」四個大字。
《盤谷考證》全文390多字,筆力沉穩雄健,結體灑脫流暢,是乾隆傳世書法作品中十分難得的鴻篇巨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