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茶葉逆流浸提柱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05:10:46 1
專利名稱:一種茶葉逆流浸提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茶葉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茶葉逆流浸提柱。
背景技術:
現有的茶葉提取方式主要有罐式浸提、槽式浸提以及添加徼波和超聲波等 輔助設備的浸提方式。針對目前中小型規模的連續化茶葉深加工浸提,現有設備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傳統的罐式浸提不能進行連續化操作,而槽式浸提的浸 提得率低,濃度疊加效果差,微波浸提和超聲波浸提對設備的要求性高、使用成本也很高。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設計提供一種高 效、能連續化出液、適合中小型規模茶葉深加工漫提的設備的技術方案。所述的一種茶葉逆流浸提柱,其特徵在於筒體內設置兩筒,網筒上端配合 設置網筒蓋,筒體上下兩端分別通過卡箍與上封頭、下封頭相連接,上封頭頂 部連接設置頂部接口,下封頭底部連接設置底部接口。所述的一種茶葉逆流浸提柱,其特徵在於上封頭頂部連接設置球閥,球閥 與短接頭連接。所述的一種茶葉逆流浸提柱,其特徵在於頂鄯接口的,管上連接設置球
閥,球閥與短接頭連接。所述的一種茶葉逆流浸提柱,其特徵在於筒體內底都設置用於支撐網筒的 支撐環。上述的一種茶葉逆流浸提柱,結構簡單合理,操作方便,能實現連續化出 液,浸提得率高、適合中小型規模的茶葉深加工浸提,既適用於單柱浸提,也 適用於多柱串聯浸提。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I部位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筒體8內設置網筒7,網筒7底部由支撐環9支撐,網筒7上端 設有網筒蓋6,筒體8上下兩端分別通過卡箍5、 5a與上封頭4、下封頭4a配 合連接,上封頭4、下封頭4a為標準橢圓封頭。上封頭4頂部連接設置頂部接 口3,頂部接口3的連接管上連接設置球閥2,球閥2與短接頭1連接,下封頭 4a底部連接設置底部接口 10,頂部接口 3、底部接口 IO用於連接設置軟管,連 接底部接口 10的軟管與流動泵相連接,連接頂部接口 3的軟管與盛液容器連接。 網筒7的設置有助於防止浸提後茶渣堵住軟管接口或軟管,浸提好的茶渣可以 方便整個提出。本實用新型進行單柱浸提和多柱串聯浸提的步驟介紹如下 單柱浸提時,將茶葉裝在網筒7內,茶葉的裝量為3.5、;把裝好茶葉的網 筒7整個放到筒體8中,網筒7由底部支撐環9支撐,蓋上網筒蓋6,用卡箍5a將下封頭4a和筒體8套住;用卡箍5將柱頂部的上封頭4與筒體8配合套接; 分別用軟管連接頂部接口 3和底部接口 10,連接底部接口 10的軟管與流動泵相 連接;用已經準備好的溫度適宜的水通過流動泵從底部接口 IO打進,浸提柱頂 部的球閥2通水浸提前打開,利於排氣,減小壓力,直至浸提液從頂部接口 3 流出才關閉球閥,防止香氣逃失,流出的浸提液用乾淨的容器盛住。多柱串聯浸提時,將茶葉裝進每個網筒,每柱茶葉裝量為3.5 kg,按上述單 柱浸提同樣的方法裝置,然後用軟管將多個浸提柱首尾相串聯,第一柱的底部 接口 IO通過軟管與流動泵連接,浸提液從最後一柱的頂部接口3流出,每一浸 提柱頂部的球閥2在未通水前都打開。
權利要求1.一種茶葉逆流浸提柱,其特徵在於筒體(8)內設置網筒(7),網筒(7)上端配合設置網筒蓋(6),筒體(8)上下兩端分別通過卡箍(5、5a)與上封頭(4)、下封頭(4a)相連接,上封頭(4)頂部連接設置頂部接口(3),下封頭(4a)底部連接設置底部接口(10)。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茶葉逆流浸提柱,其特徵在於上封頭(4)頂部 連接設置球閥(2),球閥(2)與短接頭(1)連接。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茶葉逆流浸提柱,其特徵在於頂部接口 (3)的 連接管上連接設置球閥(2),球閥(2)與短接頭(1)連接。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茶葉逆流浸提柱,其特徵在於筒體(8)內底部 設置用於支撐網筒(7)的支撐環(9)。
專利摘要一種茶葉逆流浸提柱,屬於茶葉加工設備技術領域。筒體內設置網筒,網筒上端配合設置網筒蓋,筒體上下兩端分別通過卡箍與上封頭、下封頭相連接,上封頭頂部連接設置頂部接口,下封頭底部連接設置底部接口。上述的一種茶葉逆流浸提柱,結構簡單合理,操作方便,能實現連續化出液,浸提得率高、適合中小型規模的茶葉深加工浸提,既適用於單柱浸提,也適用於多柱串聯浸提。
文檔編號A23F3/06GK201001369SQ20072010553
公開日2008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07年1月12日 優先權日2007年1月12日
發明者尹軍峰 申請人: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