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研學產品的挑戰(產品開發要點研究)
2023-05-26 05:10:44 3
01 研學旅行的起源
研學旅行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旅遊形式,在中國可溯源到孔子周遊列國以廣求知識、豐富閱歷、考察政風民情。在西方可追溯到17世紀歐洲興起的「大遊學」運動,即英國、德國的貴族子弟到歷史文化悠久的法國和義大利求學的「漫遊式修學旅遊」。
現代意義的研學旅行始於日本,至今已有120年的歷史。研學旅行在國際上也比較盛行,一些國家把研學旅行列入了學生的課程,是國民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德國的巴伐利亞州政府將修學旅遊及其載體青年旅行社寫入了當地的教育法。
02 研學旅行的概念
研學旅行是以教育為主要目的,集教育和旅遊為一體的旅遊形式。研學旅行,可以讓學生在旅行的過程中獲得知識的增長、了解當地的民俗風情、體驗自然人文,進而提升自我,達到身心靈的升級。
研學旅行涵蓋兩個範疇:
第一,有研,有學。必須是針對青少年的身心特點,並基於心理學組織、組織行為學、教育學研發的教育類課程。
第二,必須是走出校園。親身體驗自然的戶外體驗課程,特別突出「旅和行」,研學旅行強調青少年在旅途中自由的生命體驗,需要有休閒的狀態帶來自由的感受、藝術的想像、審美的情趣等。
03 研學旅行的產品要點研究
研學旅行產品需要富有層次性和階段性,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行開發設計。豐富研學旅行產品最直接有效的辦法有兩種:
一種是開發新的旅遊產品。結合現在有很多新的旅遊業態誕生,例如農業旅遊、工業旅遊、郵輪旅遊、溫泉旅遊等,都可以將此納入研學旅行的範疇之中,在「遊」中「學」;
第二種是整合優化現有旅遊資源,豐富研學旅行產品。如山東發布的十大「國學之道」研學旅行品牌,就是整合省內旅遊資源,優化線路設計的一次有益嘗試。
1拓展工業科技旅遊產品
組織學生去往一些有知名度的、科技含量高的企業參觀其生產廠區、標誌性建築、生產操作、製成品展等,了解企業歷史、文化及管理經驗。工業旅遊具有很強的知識性,融生產、觀光、參與、體驗為一體,一些科技工業城、科技展覽館、高新科技園區等工業旅遊區通過展示數字娛樂中心、食品製作工藝、產品生產線等,受到廣泛喜愛。
2包裝歷史文化旅遊產品
我國在五千餘年的人類歷史發展歷程中,形成了異常豐富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比如遺址遺蹟、古代建築、古代園林等等,這些資源富有文化底蘊、科考價值和美學價值,是文化旅遊產品中最為重要的一類。
可針對歷史文化旅遊資源的不同特性,開發獨特的研學旅行產品,如北京胡同遊、北京王府遊、古村落寫生遊、園林美學遊等。
3嫁接自然生態旅遊產品
自然生態旅遊產品具有環境教育和保護功能,而崇尚自然正符合當下旅遊的需求。地質地貌、動植物、氣象水文等生態旅遊資源含有豐富的自然、歷史、文化、科學信息,具有較高的文化品位。一些新型的生態旅遊產品越發受到追捧,例如臺灣的生態農場,近年來一直是親子旅行和青少年團隊出遊的熱選地。
4開發科普探秘類旅遊產品
科普教育類旅遊產品旨在通過科教融合培育青少年的科學興趣,使他們熱衷於科學探究,善於提出問題,不斷尋求答案,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讓他們沉浸在科學世界。例如探秘植物王國、「穿越」奇妙之旅、沙漠探險之旅、走進科學實驗室等產品業態。
5推出愛國主義教育精品旅遊線路
紅色研學旅行是國內研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突出教育屬性的紅色旅遊,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紅色研學在青少年素質提升、傳承紅色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依託紅色教育資源和綜合實踐基地等,建設一批安全適宜的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充分利用及整合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讓更多的孩子走進紅色教育基地,了解革命先烈們的英勇事跡,在革命傳統教育中觸摸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培養孩子的愛國主義精神、民族自豪感和歷史使命感。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古往今來,亙古不變,這是獲取知識、滌蕩心靈的途徑。中國的研學旅行剛剛起步,需要探究和解決的問題很多,必須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和調研,積極探索研學旅行發展的新形勢和新方向,促進具有中國特色的研學旅行事業不斷深化和升華。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海南三亞研學旅行,商務合作—微博:@李可為-三亞會獎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