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延性框架填充牆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03:08:01 1
專利名稱:一種高延性框架填充牆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築結構抗震與加固領域,具體為ー種高延性框架填充牆抗震。
背景技術: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是ー種廣泛用於賓館、學校、辦公樓等建築物的抗側カ結構。框架填充牆是框架結構房屋的圍護牆和隔牆,一般均為非承重牆。汶川地震的震害調查結果表明,由於填充牆具有較大的側向剛度,承擔了較大的地震作用,但牆體本身的變形能力較差,使得填充牆的破壞嚴重,甚至發生倒塌,引起人員傷亡和嚴重經濟損失。在我國框架結構的應用相當廣泛,因此對框架填充牆的加固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從宏觀震害和試驗研究中發現,地震作用下框架填充牆的開裂和倒塌,主要由於框架填充牆的抗剪強度和變形能力不足。常用的框架填充牆加固技術有增大截面法、鋼筋網面層加固法等。上述加固補強技術整體水平比較落後,施工方法和エ藝比較複雜,對加固後框架填充牆的受カ性能提高不明顯,且加固成本較高。因此,需要尋求ー種抗震性能尤其是變形能力好的框架填充牆,以避免地震作用下框架填充牆發生脆性破壞。
發明內容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ー種高延性框架填充牆,該框架填充牆利用較高強度和高韌性的高延性纖維混凝土對框架填充牆形成包裹,並通過鋼帶箍和鋼板帶進行縱向和橫向雙重加固,防止框架填充牆發生脆性破壞,提高框架填充牆的抗剪承載カ和整體性,提高鋼板帶對框架填充牆的約束作用,可大幅度提高框架填充牆的抗震性能。本實用新型具有加固效果好、施工簡單且成本低的優點。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的技術方案:ー種高延性框架填充牆,包括橫向的框架梁、豎向的框架柱,所述框架梁、框架柱之間為框架填充牆,在所述框架填充牆的豎向灰縫中埋有若干根短鋼筋;沿框架填充牆水平方向布置有若干根豎向的鋼板帯;沿框架填充牆高度方向布置有若干根橫向的鋼帶,每根鋼帶沿框架填充牆繞一周形成閉合的鋼帶箍;在框架填充牆外表面塗覆有高延性纖維混凝土面層,所述高延性纖維混凝土面層將框架填充牆以及所有的短鋼筋、鋼板帶、鋼帶箍包覆。本實用新型的還具有如下其他技術特徵:所述的若干根短鋼筋中,相鄰的短鋼筋之間的水平間距和縱向間距均為300mm,所述短鋼筋的直徑為10mm。所述的鋼板帶的厚度為5mm,寬度為100mm,相鄰的鋼板帶的水平間距和縱向間距均為300mm。所述的形成鋼帶箍的鋼帶兩端通過打包扣固定。所述高延性纖維混凝土面層的厚度為2(T40mm。[0012]本實用新型的的加固裝置還具有如下技術特徵: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特點:(I)本實用新型在框架填充牆體豎向灰縫內植入短鋼筋,既方便施工,又可增強框架填充牆和高延性纖維混凝土面層之間的粘結性能,保證框架填充牆與面層共同工作。(2)本實用新型採用的高延性纖維混凝土是ー種具有高強度、高延性、高耐久性和高耐損傷能力的生態建築材料。可有效避免框架填充牆發生脆性破壞,顯著提高框架填充牆的整體性與抗震性能。(3)本實用新型採用鋼板帶,經濟性較好,且面層厚度較薄,對原有結構的影響較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ー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
圖1的A向視圖;圖中各代碼表示:1_框架梁、2-框架柱、3-框架填充牆、4-鋼板帯、5-鋼帶箍、
6-短鋼筋、7-高延性纖維混凝土面層;8_打包扣。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參考
圖1和圖2,本實施例高延性框架填充牆3,包括框架梁I和框架柱2,框架梁I和框架柱2之間設置長4.2m,高3m,厚240mm的框架填充牆3。在3每側豎向灰縫中埋入若干根短鋼筋6 ;沿框架填充牆3水平方向布置有若干根豎向的鋼板帶4,相鄰鋼板帶4間距300mm ;沿框架填充牆3高度方向不只有若干根鋼帶,每根鋼帶沿框架填充牆3繞一周後,其兩端用氣動打包機形成打包扣8進行固定。相鄰的鋼帶箍5間距300mm ;鋼帶箍5的張拉預應力為鋼帶的極限抗拉強度的30% 60%。在框架填充牆3外表面均勻塗覆有高延性纖維混凝土面層7,其厚度為20mm,高延性纖維混凝土面層7將框架填充牆3、所有鋼板帶4、鋼帶箍5、短鋼筋6包覆。其中,短鋼筋6的直徑為10mm,長度為120mm,其突出框架填充牆3表面20mm ;鋼板帶4、該鋼帶箍5的材料可選用冷軋碳素鋼帶、發藍鋼帶或鍍鋅鋼帶,本實施例選擇冷軋碳素鋼帶,其強度在280MPa,厚Imm,寬25mm ;高延性纖維混凝土由水泥、粉煤灰、砂、PVA纖維和水按1:1:0.76:0.58比例配置而成,所述高延性纖維混凝土中添加有聚羧酸高效減水劑,粉煤灰為I級粉煤灰。該實施例的加固裝置按如下施工步驟進行:首先,在框架填充牆3表面的豎向灰縫中植入短鋼筋6 ;相鄰短鋼筋6間的水平間距和縱向間距為300mm ;然後,沿框架填充牆3高度方向每隔300mm,在框架填充牆3外側粘貼一根閉合的鋼帶箍5,沿框架填充牆3水平方向每隔300mm布置一根鋼板帶4。最後,在框架填充牆3表面均勻塗覆高延性纖維混凝土面層7,該高延性纖維混凝土面層7將框架填充牆1、短鋼筋6、鋼板帶4和鋼帶箍5包覆。本實用新型利用鋼板帶和高延性水泥基複合材料面層加固框架填充牆,利用高延性水泥基複合材料面層提高框架填充牆的抗剪性能和抗震能力,最重要的是通過鋼板帶和高延性纖維混凝土面層的共同作用,既對框架填充牆產生較大的橫向主動約束力,提高框架填充牆的抗剪強度,又可提高框架填充牆的整體性,有效抑制框架填充牆的開裂,極大地改善框架填充牆自身的變形能力,從而顯著提高框架填充牆的整體性和抗震性能,有效地減輕地震作用下框架填充牆的破壞程度。
權利要求1.一種高延性框架填充牆,包括橫向的框架梁(I)、豎向的框架柱(2),所述框架梁(I)和框架柱(2)之間設置框架填充牆(3),其特徵在於,在所述框架填充牆(3)的豎向灰縫中埋有若干根短鋼筋(6);沿框架填充牆(3)水平方向布置有若干根豎向的鋼板帶(4);沿框架填充牆(3)高度方向布置有若干根橫向的鋼帶,每根鋼帶沿框架填充牆(3)繞一周形成閉合的鋼帶箍(5);在框架填充牆(3)外表面塗覆有高延性纖維混凝土面層(7),所述高延性纖維混凝土面層(7)將框架填充牆(3)以及所有的短鋼筋(6)、鋼板帶(4)、鋼帶箍(5)包覆。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延性框架填充牆,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若干根短鋼筋(6)中,相鄰的短鋼筋(6)之間的水平間距和縱向間距均為300mm,所述短鋼筋(6)的直徑為10mm。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ー種高延性框架填充牆,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鋼板帶(4)的厚度為5mm,寬度為100mm,相鄰的鋼板帶(4)的水平間距和縱向間距均為300mm。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ー種高延性框架填充牆,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形成鋼帶箍(5)的鋼帶兩端通過打包扣(8)固定。
5.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ー種高延性框架填充牆,其特徵在於,所述高延性纖維混凝土面層(7)的厚度為2(T40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延性框架填充牆,包括橫向的框架梁、豎向的框架柱,所述框架梁、豎向的框架柱之間為框架填充牆,在所述框架填充牆的豎向灰縫中埋有若干根短鋼筋;沿框架填充牆水平方向布置有若干根豎向的鋼板帶;沿框架填充牆高度方向布置有若干根橫向的鋼帶,每根鋼帶沿框架填充牆繞一周形成閉合的鋼帶箍;在框架填充牆外表面均勻塗覆有高延性纖維混凝土面層,所述高延性纖維混凝土面層將框架填充牆以及所有的短鋼筋、鋼板帶、鋼帶箍包覆。本實用新型大大改善了框架填充牆的抗震性能和變形能力,有效避免框架填充牆發生脆性破壞,可用於地震區框架填充牆的抗震加固,提高填充牆的抗震性能和防倒塌能力。
文檔編號E04B2/56GK202925715SQ20122057612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4日
發明者鄧明科, 梁興文, 代潔 申請人:西安建築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