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薄膜包衣材料的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05-26 11:45:21 5
本發明屬於醫用材料製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薄膜包衣材料的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薄膜包衣是在固體藥物製劑表面通過噴霧的方法均勻地噴上一層比較穩定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形成數微米厚的塑性薄膜層。現在薄膜包衣不但已廣泛用於中西藥片劑、丸劑,而且也應用於小片劑、小丸劑、顆粒劑、軟硬膠囊及藥物粉末等;適用於各類人群。薄膜包衣劑兼具諸多明顯優點;糖包衣片劑製造工藝複雜,而且還會大大增加片劑片芯重量,不易服用和吸收,外觀粗糙,口感不適;同時糖包衣片劑包衣時間長,通常需要16個小時,生產周期長,生產成本高,另外由於糖包衣片劑含有大量的滑石粉和糖分,對服用人群有一定的限制。現有的薄膜包衣材料成膜後衣膜的孔隙率大,水汽通透性高,阻隔能力較差,對於易吸潮的藥品來說,防潮效果不好,同時,浸膏類藥物有很強的親水性,包衣過程中如果條件控制不好,也會使包衣溶液中的水分進入藥芯內部,造成藥物膨脹變形和變質。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目前薄膜包衣材料成膜後衣膜的孔隙率大,水汽通透性高,阻隔能力較差的問題,提供了一種薄膜包衣材料的製備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如下所述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薄膜包衣材料,其特徵在於包括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1.2mol/l乙醇溶液120~130份、1.9mol/l乙醇溶液90~95份、亞麻籽膠35~40份、魔芋膠22~26份、乙酸酐18~21份、冰醋酸13~16份、二甲基乙醯胺4~7份、碳酸鋰3~6份。
一種薄膜包衣材料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具體製備步驟為:
(1)取魔芋膠和亞麻籽膠放入反應釜中,在氮氣保護下進行預熱,再向反應釜中加入1.9mol/l乙醇溶液、碳酸鋰及冰醋酸,攪拌6~9h;
(2)向反應釜中加入乙酸酐及二甲基乙醯胺,升壓至0.4~0.6mpa,升溫至160~190℃,攪拌3~5h,降溫至60~65℃,降壓至標準大氣壓;
(3)使用氫氣將反應釜中的氣體置換出,再使用氫氧化鈉溶液調節反應釜中混合物ph至8.0~8.5,保溫後進行出料,得出料物,將出料物在2~4℃下靜置過夜,對靜置後的出料物進行冷凍乾燥,收集乾燥物;
(4)使用無水乙醇洗滌乾燥物至洗滌後的洗滌液呈中性,隨後將洗滌後的乾燥物與1.2mol/l乙醇溶液混合,得混合物,並將混合物置於微波加熱器中進行加熱,對加熱後的混合物趁熱進行噴霧乾燥,收集乾燥物,即可得薄膜包衣材料。
優選的,所述步驟(1)中預熱溫度為60~70℃。
優選的,所述步驟(3)保溫時間為4~6h。
優選的,所述步驟(4)中加熱溫度為60~65℃。
優選的,所述步驟(4)噴霧乾燥的出口溫度為120~123℃。
本發明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以亞麻籽膠作為基料,同時添加魔芋膠作為填充料,兩種天然膠進行混合,在酸性環境下以碳酸鋰作為催化劑,使用乙酸酐對混合膠中的糖類物質進行乙醯化,增加其活性,提高抗氧化性能,進而提高薄膜包衣材料在對氧氣等氣體的阻隔時,不被氧化的性能;
(2)本發明在鹼性條件下,以二甲基乙醯胺作為促進劑,對混合天然膠中的纖維素進行羥甲基化,同時與乙醯化的多糖進行結合,形成緻密的結構,降低通透性,製得的薄膜包衣材料在配製成包衣液後,成膜性好,用它包衣固體藥物製劑所得的包衣成品,其包衣層與藥物核心結合牢固,包裹嚴密,厚度均一,著色均勻;
(3)本發明製得的薄膜包衣材料以天然膠作為材料,安全,成膜性及防潮性較好,所形成的衣膜對氧氣等氣體具有較好的阻隔作用,能對易氧化的藥物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避免其氧化、變色,提高藥品穩定性。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薄膜包衣材料,其特徵在於包括下列重量份數的原料:1.2mol/l乙醇溶液120~130份、1.9mol/l乙醇溶液90~95份、亞麻籽膠35~40份、魔芋膠22~26份、乙酸酐18~21份、冰醋酸13~16份、二甲基乙醯胺4~7份、碳酸鋰3~6份。
一種薄膜包衣材料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具體製備步驟為:取魔芋膠和亞麻籽膠放入反應釜中,使用氮氣保護,設定溫度為60~70℃,以130r/min攪拌20~30min,再向反應釜中加入1.9mol/l乙醇溶液、碳酸鋰及冰醋酸,繼續攪拌6~9h;在攪拌結束後,再向反應釜中加入乙酸酐及二甲基乙醯胺,升壓至0.4~0.6mpa,升溫至160~190℃,以200r/min攪拌3~5h,隨後以6℃/min降溫至60~65℃,降壓至標準大氣壓;在降壓至標準大氣壓後,使用氫氣將反應釜中的氣體置換出,再使用質量分數為20%的氫氧化鈉溶液調節反應釜中混合物ph至8.0~8.5,保溫4~6h後進行出料,收集出料物,將出料物置於2~4℃冷藏室內靜置過夜,對靜置後的出料物進行冷凍乾燥,收集乾燥物;使用無水乙醇洗滌乾燥物至洗滌後的洗滌液呈中性,隨後將洗滌後的乾燥物與1.2mol/l乙醇溶液放入玻璃容器中,並將玻璃容器置於微波加熱器中進行加熱,加熱至60~65℃,保溫30~35min,對玻璃容器中的混合物進行趁熱噴霧乾燥,出口溫度設定為120~123℃,收集乾燥物,即可得薄膜包衣材料。
實例1
取魔芋膠和亞麻籽膠放入反應釜中,使用氮氣保護,設定溫度為60℃,以130r/min攪拌20min,再向反應釜中加入1.9mol/l乙醇溶液、碳酸鋰及冰醋酸,繼續攪拌6h;在攪拌結束後,再向反應釜中加入乙酸酐及二甲基乙醯胺,升壓至0.4mpa,升溫至160℃,以200r/min攪拌3h,隨後以6℃/min降溫至60℃,降壓至標準大氣壓;在降壓至標準大氣壓後,使用氫氣將反應釜中的氣體置換出,再使用質量分數為20%的氫氧化鈉溶液調節反應釜中混合物ph至8.0,保溫4h後進行出料,收集出料物,將出料物置於2℃冷藏室內靜置過夜,對靜置後的出料物進行冷凍乾燥,收集乾燥物;使用無水乙醇洗滌乾燥物至洗滌後的洗滌液呈中性,隨後將洗滌後的乾燥物與1.2mol/l乙醇溶液放入玻璃容器中,並將玻璃容器置於微波加熱器中進行加熱,加熱至60℃,保溫30min,對玻璃容器中的混合物進行趁熱噴霧乾燥,出口溫度設定為120℃,收集乾燥物,即可得薄膜包衣材料。
實例2
取魔芋膠和亞麻籽膠放入反應釜中,使用氮氣保護,設定溫度為65℃,以130r/min攪拌25min,再向反應釜中加入1.9mol/l乙醇溶液、碳酸鋰及冰醋酸,繼續攪拌7h;在攪拌結束後,再向反應釜中加入乙酸酐及二甲基乙醯胺,升壓至0.5mpa,升溫至175℃,以200r/min攪拌4h,隨後以6℃/min降溫至63℃,降壓至標準大氣壓;在降壓至標準大氣壓後,使用氫氣將反應釜中的氣體置換出,再使用質量分數為20%的氫氧化鈉溶液調節反應釜中混合物ph至8.3,保溫5h後進行出料,收集出料物,將出料物置於3℃冷藏室內靜置過夜,對靜置後的出料物進行冷凍乾燥,收集乾燥物;使用無水乙醇洗滌乾燥物至洗滌後的洗滌液呈中性,隨後將洗滌後的乾燥物與1.2mol/l乙醇溶液放入玻璃容器中,並將玻璃容器置於微波加熱器中進行加熱,加熱至63℃,保溫33min,對玻璃容器中的混合物進行趁熱噴霧乾燥,出口溫度設定為121℃,收集乾燥物,即可得薄膜包衣材料。
實例3
取魔芋膠和亞麻籽膠放入反應釜中,使用氮氣保護,設定溫度為70℃,以130r/min攪拌30min,再向反應釜中加入1.9mol/l乙醇溶液、碳酸鋰及冰醋酸,繼續攪拌9h;在攪拌結束後,再向反應釜中加入乙酸酐及二甲基乙醯胺,升壓至0.6mpa,升溫至190℃,以200r/min攪拌5h,隨後以6℃/min降溫至65℃,降壓至標準大氣壓;在降壓至標準大氣壓後,使用氫氣將反應釜中的氣體置換出,再使用質量分數為20%的氫氧化鈉溶液調節反應釜中混合物ph至8.5,保溫6h後進行出料,收集出料物,將出料物置於4℃冷藏室內靜置過夜,對靜置後的出料物進行冷凍乾燥,收集乾燥物;使用無水乙醇洗滌乾燥物至洗滌後的洗滌液呈中性,隨後將洗滌後的乾燥物與1.2mol/l乙醇溶液放入玻璃容器中,並將玻璃容器置於微波加熱器中進行加熱,加熱至65℃,保溫35min,對玻璃容器中的混合物進行趁熱噴霧乾燥,出口溫度設定為123℃,收集乾燥物,即可得薄膜包衣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