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混凝土再生機的瀝青供給保溫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20:30:56 1
專利名稱:瀝青混凝土再生機的瀝青供給保溫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應用於生產浙青混凝土再生機的浙青輸送保溫系統,尤其是涉及一種生產再生浙青傳輸過程中的浙青保溫系統。
技術背景目前,我國的很多公路已進入中、大修期,一般浙青路面的設計壽命15-20年,全國每年需翻修的浙青路面10%計,大約要有3-5萬多公裡高、次高等級的浙青路面需中、大修,每年所產生的廢舊浙青料將達到1000-1500萬噸。這些廢舊料如不進行再生利用不僅浪費大量資源,而且將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汙染,因此,推廣和應用廢舊料的再生技術和設備是節能降耗的重要舉措,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達到經濟和資源環境 「雙贏」目的。再生浙青混凝土在加熱、攪拌和加熱過程中,浙青的溫度決定其性能,現有的浙青加熱主要使用加熱罐,加入廢舊料加熱,加熱完成後使用電機浙青泵把浙青通過管道將浙青噴入攪拌器內攪拌,由於浙青輸送管道較長,導至噴入攪拌器內的浙青溫度降低,攪拌不均勻,從而影響了再生浙青混凝土的使用性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浙青混凝土再生機的浙青供給保溫系統,可對傳輸過程中的浙青進行加溫、保溫,提供合適溫度的再生浙青。本系統具有結構簡單、安裝方便、經濟實用的特點。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浙青混凝土再生機的浙青供給保溫系統,包括帶保溫裝置的浙青箱、輸送管道、電機浙青泵和噴灑管路,在所述浙青箱中設置有電加熱管, 所述的電機浙青泵通過所述輸送管道與浙青箱相連,所述噴灑管路和所述電機浙青泵相連,其特徵在於在所述輸送管道上繞有伴熱帶。在所述的伴熱帶外表裹有一層保溫材料。所述的伴熱帶通過PLC自動控制。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1.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在浙青輸送管道上繞有伴熱帶,在浙青輸送過程中對浙青進行加熱,避免了浙青冷卻後凝固導致管路堵塞,從而達到加熱效果,有效的防止在輸送過程中浙青冷卻後凝固導致管路不通暢或堵塞,提高了再生浙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具有結構緊湊、熱效率高、溫度均勻等特點。2.在繞有伴熱帶的管道外使用保溫材料裝管路和伴熱帶一起裹住,可對管路進行保溫,減少熱量散失,縮短伴熱帶加熱時間,節約電能。3.伴熱帶通過PLC自動控制控制,用PLC來控制伴熱帶通電與斷電,採用自動控制技術後溫度控制更精確,提高了再生浙青混凝土中浙青溫度的準確度。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浙青混凝土再生機的浙青供給系統示意圖1.保溫裝置2.浙青箱3.輸送管道4.保溫材料5.伴熱帶6.電機浙青泵7.噴灑管路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實施例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屬於本實用新型的範疇,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應由各項權利要求限定。從圖中可以看出,浙青混凝土再生機的浙青供給保溫系統,包括帶保溫裝置1的浙青箱2、輸送管道3、電機浙青泵6和噴灑管路7,所述的電機浙青泵6通過所述輸送管道 3與浙青箱2相連,所述噴灑管路7和所述電機浙青泵6相連,其特徵在於在所述輸送管道3上繞有伴熱帶5。在所述的伴熱帶5外表裹有一層保溫材料4。所述的伴熱帶5通過PLC自動控制。在系統工作過程中,浙青箱2中的浙青通過由PLC進行溫度控制的浙青輸送管道 3由電機浙青泵6噴入攪拌器內攪拌,可使浙青在輸送過程保持合適的溫度,保證了再生浙青混凝土的使用性能,此系統具有結構簡單,安裝方便,經濟實用等特點。
權利要求1.浙青混凝土再生機的浙青供給保溫系統,包括帶保溫裝置(1)的浙青箱(2)、輸送管道(3)、電機浙青泵(6)和噴灑管路(7),所述的電機浙青泵(6)通過所述輸送管道(3)與浙青箱(2)相連,所述噴灑管路(7)和所述電機浙青泵(6)相連,其特徵在於在所述輸送管道(3)上繞有伴熱帶(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浙青混凝土再生機的浙青供給保溫系統,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伴熱帶(5)外表裹有一層保溫材料(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浙青混凝土再生機的浙青供給保溫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伴熱帶(5)通過PLC自動控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瀝青混凝土再生機的瀝青供給保溫系統,包括帶保溫裝置的瀝青箱、輸送管道、電機瀝青泵和噴灑管路,電機瀝青泵通過輸送管道與瀝青箱相連,噴灑管路和電機瀝青泵相連,在輸送管道上繞有伴熱帶,伴熱帶通過PLC自動控制。在瀝青輸送過程中通過伴熱帶對瀝青進行加熱,避免了瀝青冷卻後凝固導致管路堵塞,從而達到加熱效果,有效的防止在輸送過程中瀝青冷卻後凝固導致管路不通暢或堵塞,提高了再生瀝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具有結構緊湊、熱效率高、溫度均勻等特點。
文檔編號E01C19/10GK202047340SQ20112011371
公開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18日
發明者朱天錫 申請人:朱天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