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氣式頸椎牽引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5 23:58:31
專利名稱:充氣式頸椎牽引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它可廣泛用於頸椎病患者。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頸椎牽引器已有多種形式,大多為機械結構,如專利號為ZL87208917.0的中國專利公開的一種「攜帶式頸椎牽引器」它由門形支撐裝置、彈性牽引裝置和頭套組成。支撐裝置的支座是放在肩上的肩墊,支撐杆分固定杆與活動杆兩種,利用活動杆調節支撐裝置的高及寬度。牽引裝置是由螺杆、螺母和牽引彈簧組成,螺杆下端通過橫梁掛鈎連接頭套,上端套上牽引彈簧和螺母,壓縮彈簧帶動螺杆移動。這種由螺杆、螺母、彈簧等零件組成的機械結構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點是零件多、製造裝配複雜、易出故障。另外,還有吊帶式牽引器,它需要懸梁幫助牽引,該牽引器容易造成頜關節損傷,影響咀嚼功能。另一種套頸式牽引器易壓迫頸動脈,引起缺血性眩暈等危險。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改進的充氣式頸椎牽引器,該牽引器結構簡單合理、操作攜帶方便、安全、舒適、無副作用。
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充氣式頸椎牽引器的結構特點是它有一個「Ω」形頸託,頸託兩側裝有託連接件,頸託的上部是兩頭帶有帶連接件的頭部固定帶,頸託下部連接氣囊,氣囊接有皮管及皮管端頭的充氣球和壓力表,充氣球與皮管之間接有放氣閥。
所述頸託上的託連接件和頭部固定帶上的帶連接件為可相互扣合的尼龍粘扣。
在頸託的內側後部設有可裝磁性材料的洞穴。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主體部分只有注塑頸託和乳膠充氣氣囊,零件少、結構簡單,克服了傳統機械式牽引器結構繁鎖、操作困難的缺點,患者在無須他人幫助的情況下,自己操作就可以輕鬆獲得治療效果;由於牽引力直接作用於枕部,且牽引方向完全按照人體頸椎的生理弧度而設計,從而避免了套頸式牽引器易壓迫頸部動脈引起患者缺血性眩暈,或吊帶式牽器因牽引力經過頜部,從而對頜關節造成損傷等缺陷。該牽引器由於牽引後能快速有效地放鬆頸部肌肉,且操作簡單、攜帶方便,牽引治療時又基本上不影響工作、生活,甚至可以做到邊治療邊工作生活,因此特別適合長時間伏案工作、操作電腦、長途駕駛、觀看電視、棋牌娛樂等人員。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由頸託1、氣囊2、頭部固定帶3、裝在頸託上的託尼龍粘扣4-1、裝在頭部固定帶上的尼龍粘扣4-2、三通皮管5、充氣球6、壓力表7、放氣閥8、磁珠9。
本例頸託1採用注塑形成符合人體頸椎生理弧度的「Ω」形狀,頸託左右對稱,在後部正中有一半圓形的凹缺1-2,其兩邊開有可放置磁性材料的洞穴1-1,本例在洞穴中放置具有輔助治療作用的磁珠9。頸託的兩側裝有一半尼龍粘扣4-1,而在頸託上部的頭部固定帶3的兩頭也裝有可與頸託上的尼龍粘扣相扣合的另一半尼龍粘扣4-2,頭部固定帶3和頸託1的連接方式還可有多種形式,如撳鈕、插扣等,總之只要長度可略作調節即可。頸託1的下部也用尼龍粘扣(或其它連接件)連接一用乳膠製的充氣氣囊2,該氣囊設有多層折2-1,充氣即會膨脹升高,放氣就會下降收壟,氣囊的一側接出三通皮管5,皮管的另一頭裝有充氣球6和壓力表7,充氣球和皮管之間還裝有放氣閥8。
使用時,患者最好取坐式位或臥式位,將頭枕在頸託上,頸部放入半圓形的凹缺1-2中,頭部固定帶3套在額頭上,自己用手擠捏充氣球6,緩緩打氣,觀察壓力表7,直至感覺力度適合,症狀減輕為止。牽引15至30分鐘後,擰松放氣閥8,自動徐徐放氣後取下牽引器。
權利要求1.一種充氣式頸椎牽引器,其特徵是它有一個「Ω」形頸託(1),頸託兩側裝有託連接件(4-1),頸託的上部是兩頭帶有帶連接件(4-2)的頭部固定帶(3),頸託下部連接氣囊(2),氣囊接有皮管(5)及皮管端頭的充氣球(6)和壓力表(7),充氣球(6)與皮管(5)之間接有放氣閥(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氣式頸椎牽引器,其特徵是所述頸託(1)上的託連接件(4-1)和頭部固定帶(3)上的帶連接件(4-2)為可相互扣合的尼龍粘扣。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氣式頸椎牽引器,其特徵是在頸託(1)的內側後部設有可裝磁性材料的洞穴(1-1)。
專利摘要充氣式頸椎牽引器屬於醫療器械。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改進的充氣式頸椎牽引器,使該牽引器結構簡單合理、操作攜帶方便、安全、舒適、無副作用。解決該問題的技術方案是有一個「Ω」形頸託,頸託兩側裝有託連接件,頸託的上部是兩頭帶有帶連接件的頭部固定帶,頸託下部連接氣囊,氣囊接有皮管及皮管端頭的充氣球和壓力表,充氣球與皮管之間接有放氣閥。本實用新型主要用於頸椎病患者的治療及緩解症狀。
文檔編號A61F5/04GK2493180SQ01230398
公開日2002年5月29日 申請日期2001年7月16日 優先權日2001年7月16日
發明者徐 明 申請人:徐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