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機折收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12 23:04:26 2
專利名稱:跑步機折收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跑步機的折收機構。
而且,該等習知產品均必需由使用者彎腰扶舉框架並向上頂舉才能完成折收的動作,這一點對於年紀稍長或者有腰部、下肢宿疾的人士而言,顯然並非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為達到這一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使跑步機扶手架兩端分別利用第二樞軸與二立架垂直部樞接,再於該扶手架兩側適當位置分別向下延伸一接杆,並使該二接杆配合第三樞軸而各與一牽引杆樞結,之後,又使該二牽引杆的另一端配合第四樞軸樞結於框架的對應部位。於是,當扶手架以第二樞軸為轉軸而被向上頂舉時,其接杆將隨之曳拉牽引杆向上位移連動,而牽引杆的上移,又將使框架以第一樞軸為轉點而隨之被上拉,直到位移至頂點以完成框架的折收步驟。
本實用新型不但免除了使用者必須彎腰施力等方面的不便性,同時,更借特殊設計的接杆、牽引杆及其相對的樞軸點,使框架在被頂舉折收後能形成自動卡止的特色,進而充分保障周遭人員的安全。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面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作動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作動示意圖。
如
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跑步機折收機構由一匚形扶手架10、二立架20、一框架30、一前支架40、一馬達驅動組件50及一後踏板60等構件所組成,其中,該框架30上設有一跑步板31,而跑步板31前、後端則設有一前滾輪32及一後滾輪33,並使前、後滾輪32、33間圍繞一跑步帶34,同時,框架30後端的後滾輪33處則配合第一樞軸35而樞結於立架20水平部21的適當位置處。
該馬達驅動構件50包括一馬達51、一皮帶52、一被動輪53及一護蓋54,其中,該馬達51藉一鎖固件55的作用而被定位於立架20的水平部21後端,而皮帶52則圈繞於動力輸出軸56與被動輪53之間,之後,再由被動輪53驅動後滾輪33進行輪轉的動作,並又驅動跑步帶34輪轉。
其主要是使扶手架10兩端分別利用第二樞軸11而與二立架20垂直部22樞接,再於該扶手架10兩側適當位置分別向下延伸一接杆12,並使該二接杆12配合第三樞軸13而各與一牽引杆14樞結,之後,又使該二牽引杆14的另一端配合第四樞軸15以樞結於框架30的對應部位。這樣,當扶手架10以第二樞軸11為轉軸而被向上頂舉時,其接杆12將隨之曳拉牽引杆14向上位移連動,而牽引杆14的上移,將又使框架30以第一樞軸35為轉點而隨之被上拉,直到位移至頂點以完成框架30的折收步驟。
這樣,利用上述構件的設計,如圖3、圖4所示,其只需藉由扳動扶手架10,即可進行框架30的折收(收藏狀態)及平置(可使用狀態)等步驟,同時,該扶手架10於被舉升至最頂點時(如圖4所示),其接杆12及牽引杆14間將成卡止角度,即,此時若框架30被扳動亦不至會發生非預期的傾落、下放,而是必須按照正確的操作程序,藉扳動扶手架10才能達到將框架30下放的目的,從而多一層安全上的保障。
權利要求1.一種跑步機折收機構,包括一匚型扶手架、二立架、一框架、一前支架、一馬達驅動組件及一踏板等構件,其中,該框架上設有一跑步板,跑步板前、後設一前滾輪及一後滾輪,前、後滾輪間圈繞一跑步帶,框架後端後滾輪處配合第一樞軸樞結於立架水平部的適當位置處;該馬達驅動組件包括一馬達、一皮帶、一被動輪及一護蓋,其中,該馬達借一鎖固件定位於立架的水平部後端,皮帶圈繞於動力輸出軸與被動輪之間;其特徵在於該折收機構的扶手架兩端分別利用第二樞軸與二立架垂直部樞接,扶手架兩側適當位置分別向下延伸一接杆,該二接杆配合第三樞軸各與一牽引杆樞結,該二牽引杆的另一端配合第四樞軸樞結於框架的對應部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跑步機折收機構,其主要是使扶手架兩端分別利用第二樞軸而與二立架垂直部樞接,再於該扶手架兩側適當位置分別向下延伸一接杆,並使該二接杆配合第三樞軸而各與一牽引杆樞結,之後,又使該二牽引杆的另一端配合第四樞軸以樞結於框架的對應部位,於是,當扶手架以第二樞軸為轉軸而被向上頂舉時,其接杆將隨之曳拉牽引杆向上連動,而牽引杆的上移,又將使框架以第一樞軸為轉點而隨之被上拉,直到位移至頂點以完成框架的折收步驟。
文檔編號A63B22/00GK2511344SQ01254630
公開日2002年9月18日 申請日期2001年11月9日 優先權日2001年11月9日
發明者王國梁, 吳涼舟 申請人:王國梁, 吳涼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