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液狀食品原料混合罐的製作方法
2023-06-12 13:12:1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混合罐,具體涉及一種液狀食品原料混合罐。
背景技術:
在液態食品的生產過程中,需要將各種液態食品原材料放在同一混合罐中攪拌,已達到均勻混合的目的。
但是,現有的混合罐只具備最基本的攪拌功能,並不能實現對來料、出料的流量控制;同時,液態食品原材料在混合時需在特定的溫度範圍內才能達到較好的混合效果,但現有的混合罐多不能自動控制溫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液狀食品原料混合罐,可對多種液態食品的原材料進行攪拌混合,同時可對來料、出料的流量進行控制,並且可自動調節溫度。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液狀食品原料混合罐,包括罐體、攪拌電機、攪拌槳葉、溫度調節裝置以及控制器;所述罐體的中上端呈圓柱形,下端呈倒圓錐形,所述攪拌電機位於罐體的頂端中部,所述攪拌電機的轉軸下端設置有攪拌軸,所述攪拌槳葉呈弧形並呈對稱狀設置於攪拌軸上,且攪拌槳葉的尺寸從下至上依次減小,所述罐體上端設置有入料管,所述罐體下端設置有出料管,所述入料管與出料管上均設置有電磁閥和流量傳感器,所述罐體內設置有溫度傳感器,所述溫度調節裝置設置於罐體外壁,所述罐體一側設置有電控盒,所述電控盒上設置有操控顯示屏。
進一步的,所述電控盒通過支架與罐體側壁連接,所述控制器位於電控盒內部,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攪拌電機、電磁閥、流量傳感器、溫度調節裝置、溫度傳感器以及操控顯示屏電性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攪拌軸靠近罐體頂端的位置處設置有中心防濺板,所述中心防濺板呈扁圓盤狀。
進一步的,所述罐體的倒圓錐形下端的底部設置有底閥,側壁設置有支腳。
進一步的,所述入料管與罐體側壁的連接處靠近罐體的頂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1、混合罐通過攪拌電機驅動攪拌軸進而帶動弧形的攪拌槳葉對多種液態食品的原材料進行攪拌混合,可保證對多種液態食品原材料混合均勻;2、混合罐通過電磁閥以及流量傳感器同時可對來料、出料的流量進行控制,避免產生某一種原材料多加或者少加導致多種原材料的比例與目標值不符的現象;3、混合罐可通過溫度傳感器與溫度調節裝置自動調節罐體內部的溫度,可使多種液態食品原材料在最佳溫度範圍內實現均勻混合;4、混合罐通過控制器集中控制,並設置有觸控顯示屏,自動化程度較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液狀食品原料混合罐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液狀食品原料混合罐的工作原理模塊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參考圖1和圖2,一種液狀食品原料混合罐,包括罐體1、攪拌電機2、攪拌槳葉4、溫度調節裝置10以及控制器12;所述罐體1的中上端呈圓柱形,下端呈倒圓錐形,所述攪拌電機2位於罐體1的頂端中部,所述攪拌電機2的轉軸下端設置有攪拌軸3,所述攪拌電機2用於帶動攪拌軸3旋轉,所述攪拌槳葉4呈弧形並呈對稱狀設置於攪拌軸3上,且攪拌槳葉4的尺寸從下至上依次減小,用於充分攪拌混合多種液狀原材料,同時避免在攪拌時液狀原材料飛濺,所述罐體1上端設置有入料管6,所述罐體1下端設置有出料管7,所述入料管6與出料管7上均設置有電磁閥8和流量傳感器9,所述電磁閥8用於開閉入料管6與出料管7,所述流量傳感器9用於檢測入料管6或出料管7的液體流量,所述罐體1內設置有溫度傳感器11,所述溫度傳感器11用於採集罐體1內的液體溫度,所述溫度調節裝置10設置於罐體1外壁,所述罐體1一側設置有電控盒13,所述電控盒13上設置有操控顯示屏14,所述操控顯示屏14用作操控輸入埠與顯示埠。
所述電控盒13通過支架與罐體1側壁連接,所述控制器12位於電控盒13內部,所述控制器12分別與攪拌電機2、電磁閥8、流量傳感器9、溫度調節裝置10、溫度傳感器11以及操控顯示屏14電性連接。
所述溫度調節裝置14具體為自動空調,用於使罐體1的溫度維持在設定的範圍內。
所述攪拌軸3靠近罐體1頂端的位置處設置有中心防濺板5,所述中心防濺板5呈扁圓盤狀,所述中心防濺板5用於避免罐體1內的液體在被攪拌槳葉4攪拌時濺至罐體1的頂端或攪拌電機2的下端。
所述罐體1的倒圓錐形下端的底部設置有底閥15,所述底閥15用於排放沉降在罐體1底部的雜質或者沉澱,側壁設置有支腳16,所述支腳16用於支撐罐體1。
所述入料管6與罐體1側壁的連接處靠近罐體1的頂端。
上述實施例用於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但並不將本實用新型局限於這些具體實施方式。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理解為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