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穿透複合管及其生產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6-12 15:13:41 1
專利名稱:防穿透複合管及其生產工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油田集輸、注水的管道及其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現有管道經常出現將管道鑽孔、鋸縫或用強酸腐蝕後,盜竊油田的油、氣等現象。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工藝簡單,防穿透的複合管及其生產工藝。
技術方案一種防穿透複合管,包括鋼管、保護層、結合層、防腐層,保護層由半徑略大於鋼管的弧形對接而成,由環氧樹脂將鋼管和保護層之間以及弧形對接的縫隙之間充滿,形成結合層。
保護層為經過甲醯胺尿素、工業煤油、硫脲、氧共滲處理的鋼板。防腐層為乙烯基樹脂。
防穿透複合管的生產工藝是將無縫鋼管表面除鏽,使鋼管表面光滑,具體步驟是a)首先進行多元共滲工序選用由1.5mm-2.5mm厚的冷軋鋼板製成的2m長,半徑與鋼管相應的1/3圓弧,放在滲爐內,當滲爐內溫度達到850-900度溫度時,將由甲醯胺尿素、工業煤油、硫脲、氧組成的滲劑加入滲爐,再加入甲醇,經過8-10小時後,待表面形成0.4mm的防穿透層後,將其在800度溫度時進行淬火處理;b)將防經過上述處理的圓弧對接包在無縫鋼管外,對接縫隙不得大於1mm,並將其點焊在一起;c)由環氧樹脂將鋼管和保護層之間以及弧形對接的縫隙之間充滿,並使其不斷旋轉,使環氧樹脂均勻的分布,形成結合層;d)最後,在管的表面纏繞玻璃鋼,形成防腐層。防腐層為注塑。
有益效果由於防腐層採用了纏繞玻璃鋼,可以起到防腐蝕、結垢、結蠟和防沙磨的作用。由於管道的保護層經過甲醯胺尿素、工業煤油、硫脲、氧共滲處理,由環氧樹脂將鋼管和保護層之間以及弧形對接的縫隙之間充滿,形成結合層可以使鋼管和保護層形成一體,其硬度增強並且有一定的韌性,可以起到防穿透的作用。
四
附圖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五、具體實施例防穿透複合管,包括鋼管1、保護層2、結合層3、防腐層4,保護層2由半徑略大於鋼管1的弧形對接而成,由環氧樹脂將鋼管和保護層2之間以及弧形對接的縫隙之間充滿,形成結合層3。
保護層2為經過甲醯胺尿素、工業煤油、硫脲、氧共滲處理的鋼板。防腐層4為玻璃鋼。
防穿透複合管的生產工藝是將無縫鋼管表面除鏽,使鋼管表面光滑,具體步驟是a)首先進行多元共滲工序選用由1.5mm-2.5mm厚的冷軋鋼板製成的2m長,半徑與鋼管相應的1/3圓弧,放在滲爐內,當滲爐內溫度達到850-900度溫度時,將由甲醯胺尿素、工業煤油、硫脲、氧組成的滲劑加入滲爐,再加入甲醇,經過8-10小時後,待表面形成0.4mm的防穿透層後,將其在800度溫度時進行淬火處理;b)將經過上述處理的圓弧對接包在無縫鋼管外,對接縫隙不得大於1mm,並將其點焊在一起;c)由環氧樹脂將鋼管1和保護層2之間以及弧形對接的縫隙之間充滿,並使其不斷旋轉,使環氧樹脂均勻的分布,形成結合層3;d)最後,在管的表面纏繞玻璃鋼5mm,形成防腐層4,防腐層4也可以為5mm的注塑。
權利要求
1.一種防穿透複合管,包括鋼管、保護層、結合層、防腐層,其特徵在於保護層由半徑略大於鋼管的弧形對接而成,由環氧樹脂將鋼管和保護層之間以及弧形對接的縫隙之間充滿,形成結合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穿透複合管,其特徵在於保護層為經過甲醯胺尿素、工業煤油、硫脲、氧共滲處理的鋼板。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穿透複合管,其特徵在於防腐層為玻璃鋼。
4.一種防穿透複合管的生產工藝,將無縫鋼管表面除鏽,使鋼管表面光滑,其特徵在於a)首先進行多元共滲工序選用由1.5mm-2.5mm厚的冷軋鋼板製成的2m長,半徑與鋼管相應的1/3圓弧,放在滲爐內,當滲爐內溫度達到850-900度溫度時,將由甲醯胺尿素、工業煤油、硫脲、氧組成的滲劑加入滲爐,再加入甲醇,經過8-10小時後,待表面形成0.4mm的防穿透層後,將其在800度溫度時進行淬火處理;b)將防經過上述處理的圓弧對接包在無縫鋼管外,對接縫隙不得大於1mm,並將其點焊在一起;c)由環氧樹脂將鋼管和保護層之間以及弧形對接的縫隙之間充滿,並使其不斷旋轉,使環氧樹脂均勻的分布,形成結合層;d)最後,在管的表面纏繞玻璃鋼,形成防腐層。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防穿透複合管的生產工藝,其特徵在於防腐層為注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油田集輸、注水的管道及其生產工藝,提供了一種結構、工藝簡單,防穿透的複合管及其生產工藝。防穿透複合管包括鋼管1、保護層2、結合層3、防腐層4,保護層2由半徑略大於鋼管1的弧形對接而成,由環氧樹脂將鋼管1和保護層2之間以及弧形對接的縫隙之間充滿,形成結合層3。保護層2為經過甲醯胺尿素、工業煤油、硫脲、氧共滲處理的鋼板。防腐層4為玻璃鋼。通過進行多元共滲、點焊工序形成結合層3。具有防腐蝕、結垢、結蠟和防沙磨性能,其硬度較強並且有一定的韌性,並可防穿透。
文檔編號F16L9/147GK1556345SQ20031011466
公開日2004年12月22日 申請日期2003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03年12月31日
發明者劉華偉, 劉冰, 劉華峰 申請人:劉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