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地下結構與河道組合結構的施工方法
2023-06-12 23:34:16 2
專利名稱:用於地下結構與河道組合結構的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地下結構施工類,具體涉及用於需於與上部橫穿河道、道路等 結合在一起的地下結構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密集區地面土地資源的日益緊張,人們開始尋求向地下空間發 展。地下結構建設活動增多。但地下建築使用空間往往受地面建築約束,包 括地面既有河道穿越、地面道路等。當受使用空間限制,地面河道與地下結 構必須結合時,現在多採用河道箱涵從地下結構上方經過。採用該方式,優 點是河道與地下結構相對獨立,結構可以脫離,受力途徑上,地下結構只作 為河道的支撐點,防水也相對獨立。但此種方式受以下因素約束 一是由於 箱涵在河道使用中容易淤積、管理困難,水務管理部門有逐漸取消箱涵的趨 勢;二是對需要直接承受路面荷載的箱涵,受力複雜;三是箱涵結構箱體厚 度也要佔用相對有限的使用空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根據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用於地下結構 與河道組合結構的施工方法,該方法在保證使道路橋梁受力、地下結構受力 合理、防水可靠的情況下,可取消箱涵。 本發明目的實現由以下技術方案完成
一種用於地下結構與河道組合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地下結構、河道, 地下結構位於河道下方,其特徵在於該方法的步驟如下首先進行河道內水 流的改排或阻斷;然後完成河道圍堰的圍護施工以及圍堰封閉施工;在圍堰 內完成地下結構的施工,其中地下結構頂板的設置形狀結構以及技術要求需 要滿足河床的形狀結構和技術要求。
該方法在所述地下結構的頂板表面設置防水罩面。
所述的設置防水罩面是在河道頂板表面,整體鋪設一塊按照河道形式加 工的防水罩面,作為河道內膽。
所述地下結構的頂板呈平底斜坡岸形式。
所述施工方法在河道上方跨越設置獨立橋梁,該橋梁的支撐結構與地下 結構為一體化結構。
本發明的優點是在地下結構、河道結構、橋梁結構之間取得很好的平 衡,不但結構受力、防水處理得當,而且管理界面清晰,避免了因採用箱涵 而帶來的缺陷。
附圖l為本發明示意附圖2為本發明1-1剖面結構示意附圖3為本發明2-2剖面結構示意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特徵及其它相關特徵作進一步詳細說
明,以便於同行業技術人員的理解
如圖1-3所示,標號l-6別表示地下結構1、河道2、橋梁3、頂板(硬 河床)4、防水罩面5、橋梁支撐結構6。
實施例
本實施例的施工方法,包括地下結構l、河道2,地下結構1位於河道2
下方,該方法的步驟如下
首先進行河道2內水流的改排或阻斷,其中汛期保證一半河道通水,東 塊先打設南面l/2圍堰,並進行後續抽水、清淤、拉錨、土體加固、清樁、 進行圍堰內地下連續牆施工,及排設通水涵管,期間留北面l/2河道通水, 等待非汛期的到來;非汛期時,施工北面另一半圍堰,圍堰向北延伸將河道 封堵(相應部位拆橋),僅留涵管通水,並施工另一半河道內地牆結束,完 成河道圍堰內的圍護施工以及圍堰封閉施工,圍護結構採用灌注樁加雙排攪 拌樁止水帷幕的圍護形式,逆作法施工。
接下來進行常規的支護、挖土及結構施工,在圍堰內部完成地下結構1
的施工,其中地下結構的頂板4的設置形狀結構以及技術要求需要滿足河道
道床的形狀結構和技術要求。
地下結構支護、挖土及結構施工可以明挖順作、也可以逆作。 本實施例的人工河道1為平底斜坡岸形式,頂板(硬河床)4端面呈倒
梯形,頂板(硬河床)4的下層為地下結構1的頂板,上層為了防水等作用,
整體鋪設一塊按照河道形式加工的鋼板(相當於河道鋼內膽)作為防水罩面
5。在完成頂板防水後可恢復河道通水。
本實施例的地下結構1位於河道結構2下方,河道結構1的硬河床是地
下結構1的頂板4,頂板4外側設置有防水罩面5,根據不同環境條件防水
罩面5採用不同的外放水罩面,如採用鋼纖維混凝土、鋼板外殼等。
在河道結構2上方跨越設置獨立橋梁3,橋梁3的支撐結構6與地下結 構l為一體結構。橋梁3表面設置路面道路。
本實施例中與河道結構2相交的地下結構1,由於空間高度限制,除了 要考慮作為結構自身的頂板4受力、防水外,也可以直接作為上方河道2的 河床4,讓水流從頂板4上經過。因此,作為雙重功能的頂板(硬河床)4 就需滿足雙重要求, 一是要滿足作為結構頂板的強度要求,達到鋼筋混凝土 使用極限狀態及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的各項強度指標及變形指標;二是作為頂 板或硬河床,都必須滿足耐久性、防水指標,尤其作為河道直接通過的結構, 防水要求尤其要高要求,防水要求裡包括結構本身的自防水要求,可以通過 改進混凝土性能達到,還包括結構外包放水要求,可以通過採用合理的防水 措施達到。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地下結構與河道組合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地下結構、河道,地下結構位於河道下方,其特徵在於該方法的步驟如下首先進行河道內水流的改排或阻斷;然後完成河道圍堰的圍護施工以及圍堰封閉施工;在圍堰內完成地下結構的施工,其中地下結構頂板的設置形狀結構以及技術要求需要滿足河床的形狀結構和技術要求。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地下結構與河道組合結構的施工方法, 其特徵在於該方法在所述地下結構的頂板表面設置防水罩面。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於地下結構與河道組合結構的施工方法, 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設置防水罩面是在河道頂板表面,整體鋪設一塊按照 河道形式加工的防水罩面,作為河道內膽。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用於地下結構與河道組合結構的施工方法, 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防水罩面採用的材料是鋼纖維混凝土或者是鋼板。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地下結構與河道組合結構的施工方法, 其特徵在於所述地下結構的頂板呈平底斜坡岸形式。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地下結構與河道組合結構的施工方法, 其特徵在於所述施工方法在河道上方跨越設置獨立橋梁,該橋梁的支撐 結構與地下結構為一體化結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地下結構施工類,具體涉及用於需於與上部橫穿河道、道路等結合在一起的地下結構的施工方法,該方法的步驟是,首先進行河道內水流的改排或阻斷;然後完成河道圍堰內的圍護施工以及圍堰封閉施工;在圍堰內部完成地下結構的施工,其中地下結構的頂板的設置形狀結構以及技術要求需要滿足河道道床的形狀結構和技術要求,其優點是在地下結構、河道結構、橋梁結構之間取得很好的平衡,不但結構受力、防水處理得當,而且管理界面清晰,避免了因採用箱涵而帶來的缺陷。
文檔編號E02D29/063GK101173519SQ200710047228
公開日2008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07年10月19日 優先權日2007年10月19日
發明者陳心茹, 陳昌祺, 鮑豔玲 申請人:上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