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三個城市減排二氧化碳潛力最大(打造零碳城市)
2023-06-12 13:22:41 2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碳達峰」、「碳中和」、低碳、減排這幾個環保熱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它們跟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呢?
什麼是「碳達峰」「碳中和」?
「碳達峰」指的是某個地區或行業,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值,也就是溫室氣體排放量由增轉降的歷史拐點。「碳中和」就是實現碳的「淨零排放」。
所有的碳排放都能被中和嗎?並非如此。舉個例子,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約為401億噸,這當中的31%被陸地吸收了,23%被海洋吸收了,還有46%則滯留於大氣中。而「碳中和」就是要想辦法將滯留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吸收掉。
我們身邊都有哪些地方在進行碳排放?
碳排放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國網浙江電力繪製的「全景碳地圖」以杭州某個街區為例,用電、燃氣、開車等生產生活活動,每棟寫字樓、每個社區、每座體育場館等等,無時無刻都在排碳。
那建築上面的數值又是什麼意思呢?以杭州國際博覽中心為例,它上面的數值是81.2。這是在住建部《綠色建築評價標準》中的得分。滿分100分,81.2分說明這棟建築在建造時採用了一定的綠色建築技術和清潔能源,碳排放情況較好。
國網杭州供電公司網際網路辦公室主任 樊立波:我們對杭州33000多家企業、3100多個村社、8500多個辦公樓都進行了詳細的碳排放測算。再通過「城市大腦」匯聚建築、人口、車輛等詳細的碳排放數據。經過大數據計算,最終形成了全杭州199個鎮街、13個區縣市的全體總景的碳排放測算指標。
國網杭州供電公司網際網路辦公室主任 樊立波:比如說在這個地圖上,我們用各種顏色表示了各個區域的碳排放情況。顏色越深的區域碳排放指標就越差,顏色越淺的區域碳排放指標就越好。我們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可以通過對地圖上區域的判斷來進行合理的碳排放管控。
「零碳城市」如何開啟能源利用新方式?
電開始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取代傳統能源,成為減少碳排放的解決方案。將來除了買電用,你想過自己發電嗎?已經有工廠在進行嘗試了。比如成都雙流的這家工廠↓↓↓
在成都天府新區,還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這麼做。通過 「智慧能源大腦」可以實時掌握每一家企業的用能情況,進行合理分析,提高用能效率。
國網成都天府新區供電公司網際網路辦公室主任 何冰:為下一步的能效管理提供一個建議,引導用戶去節能減排。同時我們還可以對它的碳排放情況進行計算和分析。
成都天府新區正在形成一個清潔能源自己自足、高效利用的「零碳城市」,讓綠色低碳真正看得見、摸得著了。
如何「捕捉」收集二氧化碳?
雖說全世界都在想方設法減少碳排放,但可千萬別覺得二氧化碳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壞東西。如果把它給捕捉收集起來,可以派上很大用場。像明年就要召開的北京冬奧會,很多場館的比賽用冰,就是用最先進的二氧化碳製冰技術製造的。二氧化碳還有哪些用途?如何才能把看不見摸不著的二氧化碳給捕捉到呢?
眼前這套裝置有著「碳捕快」之稱,它的「殺手鐧」是利用隱藏在其內部的「魔法」溶液以及加熱、提純等設備,有效吸收電廠煙氣中的二氧化碳,將其變為可用作工業生產原料的二氧化碳,純度最高可超99.99%,直接用於食品添加也毫無問題。
華能吉林公司科技中心主任 孟欣:它的最大優勢是可以降低30%以上的加熱能耗,能夠有效地解決電廠碳捕集帶來的高能耗問題。
這一新工藝還將在華能上海石洞口第二電廠碳捕集裝置上進行示範應用,每年捕集、生產的12萬噸二氧化碳就裝在這兩個大圓球裡。這些二氧化碳,已經應用在石油開採、綠色混凝土生產、可樂、啤酒製造等等領域,可謂是變廢為寶。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