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電視劇中裝窮(電視劇裝臺開播)
2023-06-19 19:26:57 2
精心改編的劇本、實力派演員,以及在煙火氣裡笑著講出的小人物生活,共同締造了《裝臺》跨越地域的收視魅力。(均為電視劇海報)
小小三輪車麻溜地穿行在曲裡八拐的街巷,胡辣湯、鍋盔、褲帶面、臘牛肉夾饃「撲面襲來」。熱騰騰的氣息隔著屏幕傳來,彈幕湧起一片「餓了」。
電視劇《裝臺》在央視和芒果TV開播,更新至第七集,口碑領跑同期國產劇。陝西的觀眾固然是第一波擁躉,享受著「陝普」臺詞的原汁原味,沉浸於熟悉的陝西市井,無論雁塔、鐘樓、古城牆等富有地域特色的標誌性建築,抑或穿插劇中的秦腔,甚至僅僅是陝西話演唱的片頭曲,都讓劇集的「老鄉們」欲罷不能。可數據顯示,網上的「自來水」裡,國內其他地方的觀眾也沒缺席。這部陝西人寫、陝西人演的陝西故事,在網絡平臺上超過八成的用戶來自北京、廣東和蘇浙滬地區。
若說陝西觀眾認可的,是劇中與自身周遭嚴絲合縫的風土人情,那麼能跨越地域的收視魅力又是什麼?茅盾文學獎得主陳彥的同名小說改編劇本肯定是關鍵,張嘉益、閆妮等實力派演員坐鎮也是要點,另一個重要答案或許就由那看似一地雞毛的劇情道破。
主人公順子(刁大順)在工友們的幫襯下,張羅了一場婚宴,酒足回家,他借著酒勁兒才把自己曾經的兩段婚史、兩個女兒隱晦告知妻子蔡素芬。這做法很是「雞賊」,可真相釋出,前兩段婚姻恰好是小人物的不起眼卻仗義、窩囊又有擔當的一個註腳。觀眾也跟隨新妻子的立場,剛要惱,卻緊接著被哭笑不得繼而心軟心疼接管了情緒。生活不易,《裝臺》最吸引人的,恐怕便是小人物摸爬滾打的生活,他們在煙火氣裡笑著講。
沒有「光環」的群像,織就我們熟悉又陌生的「打工人生」
這可能是近來電視劇裡的少數派:所有角色不帶「光環」,幾乎是怎麼磕碰怎麼來。
男一號張嘉益飾演的刁大順47歲了,主業裝臺,就是替劇團搭建舞臺裝置和布景。故事裡的他自忖是城裡人,可甘願帶著一幫城中村的農民工工友幹裝臺。本地秦腔劇團是他們最大的衣食父母,偶爾,外來的演出也會找他們裝臺。在裝臺人心底,他們覺得自己是藝術工作的參與者,但在旁人眼裡,順子及其工友們幹的充其量就是蹭了點舞臺的邊,實質是體力活。兩種不對等的理念磕磕碰碰,煩心事就來了。好不容易接了個看起來洋氣的俄羅斯劇團演出,可臺裝完又拆完,演出一結束,對方老闆就跑路了,也沒個說法。工錢沒要到,工友們堵了劇場的門,鬧哄哄一場,最後集體去了派出所。
順子的身後,大雀兒、猴子、轉轉、麻刀、墩墩……都是一同裝臺的農民工兄弟。他們不怕苦,「裝臺」兩個字,卻包含了軟景、硬景、燈光等一系列舞臺裝置,摸高爬低扛重物,都不在話下。一邊是吃苦耐勞不分晝夜地搭臺、拆臺,另一邊則是多少帶著市井氣。比如彩排現場,他們看俄羅斯姑娘跳舞,一個個兩眼放光。又比如為了討要工錢,他們分頭去盯俄羅斯劇團一眾演員,可舉著望遠鏡欣賞姑娘們在公寓陽臺上的風光,怎麼看都不坦蕩。從某個維度來講,他們甚至可以說是粗鄙的,但站在人物刻畫的角度,其實無比真實。毫不起眼的小人物在大是大非上不含糊,在各就各位的「打工人生」裡不偷懶,卻難免帶點「小毛小病」。
被拖欠工資的裝臺人不容易,被他們奉為「衣食父母」的秦腔劇團也為難。雖說帶著「非遺」等名號,劇團日漸凋敝卻不可否認。也正因此,婚禮上被一眾工友請上主位的劇團瞿團長,換個場合,也是求演出商「看看秦腔」的打工人。
「打工人生」裡會有多少難題,以順子為核心,這群舞臺邊際的人太有發言權了。
對於命運砸過來的重錘,電視劇的改編舉重若輕覆上一層暖光
已故評論家雷達曾說過,陳彥的小說《裝臺》樸樸素素卻又沉甸甸的,作家用自己發酵過的生活經驗,講透了命運裡沉浮的中年小人物。
誠然,原著小說的確沉重深刻,農民工被欠薪的問題、普通人面對突如其來的苦難、秦腔等戲曲藝術的落寞,讀來都讓人掩卷時一聲嘆息。
但影視化轉碼過程中,編劇馬曉勇、導演李少飛都對劇作進行了柔化處理。對於命運砸過來的重錘,電視劇用幽默而鮮活的人物刻畫,舉重若輕地呈現。
以一場上門討薪的戲份為例,順子這頭穩住工友們的情緒,轉頭抱著鋪蓋捲兒住進了劇團鐵主任家。分明是替工友出頭,卻口口聲聲衝著鐵主任的老婆喊「我手底下都是哈人」,「哈人」在陝西方言裡帶著「壞人」的意思。它跟 「弄啥勒」一樣,真情流露時的方言臺詞,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戲劇主題的沉重。
再看城中村裡的配角。麻將館老闆人稱「八叔」,一個五大三粗的漢子,成天抱著一隻小白狗守著前妻的超市。某天,自家小狗發情和流浪狗交配,漢子為了「女兒」追出幾條街,粗壯身形和委屈神情間的反差製造了喜感。老天弄人,那流浪狗實為刁家女兒收養的小黑狗,「八叔」誓要以牙還牙,不想被大姑娘打出門來,為了這事兒,不得不去城中村診所縫針。還有鐵主任家的老婆,入戲太深,常以丹麥人自居,工友們為了拉踩她,特地喊順子的妻子叫作「白嫂子」,那意思比丹麥人更白。此外,小資而擅長擺譜的燈光設計師也在劇裡被調侃了一把,他居然在劇團破落的門口撐一把傘、擺出吃西餐喝洋酒的架勢。
無關痛癢的喜興設計如同彩蛋,散落劇中各處,似乎塗抹掉了生活帶來的壓抑,讓整個觀劇過程輕鬆而愉快。在真正的大戲開鑼之前,恰是電視劇用這筆獨特的生活幽默,讓故事增加了溫暖明媚的色彩,這種改動也獲得了觀眾的認同——有網友說:「因為何其真實的酸甜苦辣,我樂於去關注社會邊緣人的起伏人生。」
作者:王彥編輯:施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