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杰電影霍元甲在哪看(李連杰版霍元甲成功後)
2023-06-19 15:52:29 2
回望2006年1月25日,由李連杰領銜主演的《霍元甲》於賀歲檔正式公映,儘管外界對於該片的評價呈兩極分化,但「李連杰最後一部功夫片」的宣傳語還是令它吸引了頗為可觀的票房,最終以1.02億人民幣的總收入位居年度票房榜第三。
《霍元甲》的賣座,令該片投資人、即安樂老闆江志強喜笑顏開,決定將功夫賀歲片品牌繼續挖掘下去,於是2009年,他又請出「華人第一武指」袁和平為電影《蘇乞兒》擔任總導演,欲複製《霍元甲》的成功模式,只可惜事與願違——最終該片的內地票房成績,只有《霍元甲》的一半(5128萬人民幣),令總計一億多的投資根本無法回本。
故事講述了蘇燦(趙文卓飾)因在法場救下貝勒爺,為朝廷立了大功,但在仕途得意時,一心想開宗立派,鑽研武學的他卻選擇了急流勇退,回到鄉鎮,本以為生活便能從此平靜,沒想到義兄袁烈(安志傑飾)卻誤入魔道,不僅殺死蘇父還擄走其妻子(周迅飾)和兒子。
後來蘇燦雖成功擊敗袁烈,但卻無法挽救妻子的死,此後蘇燦一蹶不振成為「蘇乞兒」,卻也在一次偶然間得「武神」(周杰倫飾)於夢境中點撥而悟出醉拳,眼見國人受辱,蘇燦決定重新振作站上擂臺,並一連擊敗多個外國拳手,終成為一代宗師。
導演袁和平跟「蘇乞兒」淵源頗深,他曾在1978年拍出過成龍主演的《醉拳》,而他的父親袁小田就是以本片中的「蘇花子」形象而揚名海外,後來,袁和平又執導了甄子丹主演的《英雄豪傑蘇乞兒》(1993),對同樣題材的拍法已經是駕輕就熟,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2010版《蘇乞兒》要欽點袁和平接過導筒了。
為了拍出有別於老版《蘇乞兒》的效果,影片在動作調度方面做了許多創新之處,譬如蘇燦的出招更講究拳拳到肉,剛柔並濟,在視覺上也更具美感;而蘇燦和袁烈在黃河壺口前氣勢恢宏的對決,也是九十年代多靠置景拍出來的功夫片沒法比擬的;最後的擂臺戰部分,袁和平更設計出了將傳統功夫與hiphop結合起來的「街舞式打法」,令人耳目一新。
其實這部《蘇乞兒》的演員陣容並不弱,影片既有趙文卓、安志傑負責武打場面,又有影后周迅撐足文戲部分,此外還有周杰倫、楊紫瓊等人的特別客串,那為何其票房卻遠不及4年前差不多在同一時期上映的《霍元甲》呢?
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第一,趙文卓的票房號召力一直不如李連杰。當年趙接棒李出演《黃飛鴻》之後,第四集《王者之風》,第五集《龍城殲霸》的票房成績一路走低,也令很多觀眾覺得趙文卓的戲路就是李連杰的翻版,此後趙文卓雖然一度專攻小熒幕並嘗試很多突破,但卻非常難改電影觀眾對他的固有印象,以致吸引力有限,且片中他塑造的「新蘇燦」形象,整天滿面凝重,苦大仇深,實在不夠討喜。
第二,影片仍採用了和《霍元甲》一樣的三段式敘事結構,除了主角變成蘇燦,他從得志,頹廢到東山再起的經歷,與李連杰版霍元甲別無二致,特別是最後打擂臺的部分,更是與《霍元甲》有著高度相似,難免令觀眾覺得誠意欠奉。
第三,影片以「第一部3d武打片」作為宣傳賣點,還聘請了美方工作人員擔任技術顧問,這無疑是在蹭當時《阿凡達》的熱度,實際上全片只有幾場打戲使用了3d技術,且細節也做得不盡如人意,反而影響了整體效果,形同雞肋。
安樂出品過的同類電影不僅《霍元甲》和《蘇乞兒》,還有2014年的《黃飛鴻之英雄有夢》,這部電影雖然在內地賣了1.84億,但放在當年的市場環境下卻並不突出,口碑也遭遇滑鐵盧,再次宣告安樂的「宗師電影計劃」失敗。近年來,除了《葉問》系列之外很多功夫英雄的ip改編都不太受歡迎,到底是他們沒有認真拍還是觀眾已經「變了心」?對此,你又怎麼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