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及工程機械制動系統的自動放水閥的製作方法
2023-06-12 01:20:16
專利名稱:一種汽車及工程機械制動系統的自動放水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汽車及工程機械的技術領域,涉及汽車及工程機械的制動系統供能裝置,更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及工程機械制動系統的自動放水閥。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汽車及工程機械制動系統的自動放水閥合格率達不到標準。如本說明書附圖中的圖1所示,閥門座8與進氣皮膜總成5密封處,易造成洩漏, 影響產品性能。其原因是閥門座8的閥口為倒角,導緻密封性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汽車及工程機械制動系統的自動放水閥, 其目的是為了提高產品的可靠性。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技術方案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車及工程機械制動系統的自動放水閥,包括放水閥閥體、 濾網總成、進氣皮膜總成、閥門座以及回位彈簧,在所述的進氣皮膜總成與閥門座配合處, 所述的進氣皮膜總成為凸起的錐形,所述的閥門座為孔口,所述的孔口為圓弧過渡。所述的進氣皮膜總成中心穿過一個閥杆,所述的閥杆的兩端分別插入所述的放水閥閥體和所述的閥門座的孔中,並形成間隙配合。本實用新型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對現有產品的結構進行改型設計和更新換代,提高了產品的可靠性,簡化了產品結構,降低成本,改善性能,避免了多出洩漏的現象,從而提高產品的產能、性能和使用壽命,為各型車輛大批量裝配打下了基礎。
下面對本說明書的各幅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圖1為說明書背景技術部分所述的放水閥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改進結構剖視示意圖。圖中標記為1、濾網總成,2、矩形密封墊圈,3、密封墊圈,4、放水閥閥體,5、進氣皮膜總成,6、彈簧座,7、回位彈簧,8、閥門座,9、0形密封圈,10、擋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所涉及的各構件的形狀、構造、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位置及連接關係、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製造工藝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以幫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發明構思、技術方案有更完整、準確和深入的理解。如圖1所示的放水閥及圖2所表達的本實用新型改進後的結構,為一種汽車及工程機械制動系統的自動放水閥,包括放水閥閥體4、濾網總成1、進氣皮膜總成5、閥門座8以及回位彈簧7。自動放水閥通過進氣接口與管道或接口進行螺紋連接來實現氣體輸送。進氣皮膜總成5與放水閥閥體4的閥口處於接觸密封狀態中。為了解決在本說明書背景技術部分所述的目前公知技術存在的問題並克服其缺陷,實現提高產品的可靠性的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技術方案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車及工程機械制動系統的自動放水閥,在所述的進氣皮膜總成5與閥門座8配合處,所述的進氣皮膜總成5為凸起的錐形,所述的閥門座8為孔口, 所述的孔口為圓弧過渡。本實用新型改進了閥門座結構;原有技術中,閥門座的閥口為倒角,密封性差;通過對閥門座的改善,即閥口改為圓角,密封性良好,從而提高了產品的合格率。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進氣皮膜總成5中心穿過一個閥杆,所述的閥杆的兩端分別插入所述的放水閥閥體4和所述的閥門座8的孔中,並形成間隙配合。其工作原理是向自動放水閥進氣口進氣,當氣壓達到一定時,氣壓將進氣皮膜總成5向上推動, 使進氣皮膜總成5與閥門座8的閥口接觸密封;當氣壓降低到一定時,進氣皮膜總成5與閥門座8的閥口脫離,進行排氣或排水及凝聚物。用以排放積存在儲氣罐中的水和凝聚物,也可排放儲氣罐和管路中壓縮空氣。在放水閥閥體4的上埠的螺紋連接處,設矩形密封墊圈2和密封墊圈3。在閥門座8和放水閥閥體4的接觸面上,設0形密封圈9。閥門座8通過擋圈10在放水閥閥體4內進行固定。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並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採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於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及工程機械制動系統的自動放水閥,包括放水閥閥體G)、濾網總成(1)、 進氣皮膜總成(5)、閥門座(8)以及回位彈簧(7),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進氣皮膜總成(5) 與閥門座⑶配合處,所述的進氣皮膜總成(5)為凸起的錐形,所述的閥門座⑶為孔口, 所述的孔口為圓弧過渡。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及工程機械制動系統的自動放水閥,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進氣皮膜總成(5)中心穿過一個閥杆,所述的閥杆的兩端分別插入所述的放水閥閥體 ⑷和所述的閥門座⑶的孔中,並形成間隙配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及工程機械制動系統的自動放水閥,包括放水閥閥體(4)、濾網總成(1)、進氣皮膜總成(5)、閥門座(8)以及回位彈簧(7),在所述的進氣皮膜總成(5)與閥門座(8)配合處,所述的進氣皮膜總成(5)為凸起的錐形,所述的閥門座(8)為孔口,所述的孔口為圓弧過渡。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對現有產品的結構進行改型設計和更新換代,提高了產品的可靠性,簡化了產品結構,降低成本,改善性能,避免了多出洩漏的現象,從而提高產品的產能、性能和使用壽命,為各型車輛大批量裝配打下了基礎。
文檔編號F16K1/42GK201963914SQ20102067164
公開日2011年9月7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21日
發明者喬躍平, 葉新年, 張龍才, 王 華, 謝裕興 申請人:蕪湖盛力制動有限責任公司